每年夏天,當第一批錄取通知書帶著油墨香陸續送達,山東總有一群年輕人正做著一個重要決定——成為高考復讀生。他們不是失敗者,只是暫時沒找到抵達理想的路徑,那或許是知識點串聯時的一個疏漏,或許是考場上心態波動的片刻失神。而復讀,就是給自己再畫一張更清晰的地圖,在熟悉的版圖上重新標注航向,讓每一步都踩得更扎實。
在山東的復讀課堂上,日子過得充實而有序,卻從不顯壓抑。立行學校每天9節課的知識輸入如同精心調配的營養餐,既有基礎知識的溫故知新,也有難點題型的拆解突破,老師總能用生活化的例子把抽象概念講得透徹。3節自習課,是查漏補缺的黃金時段,課桌上攤開的錯題本上,紅筆標注的不僅是錯誤原因,還有不同解法的思路延伸。任課老師就在教室“待命”,誰被函數題困住,誰對歷史事件的時間線混淆,舉手就能得到俯身講解,筆尖在草稿紙上沙沙游走,直到困惑被徹底解開。學校的安排很人性化,從不搞強制加課那套,晚自習結束的鈴聲準時響起,讓疲憊的大腦能得到充分休整。師資分配也讓人安心,每個學科都有
經驗足、耐心好的老師把關,合理的收費標準,讓他們能卸下后顧之憂,專注于和自己較勁,和知識點死磕。
復讀生的世界里,藏著比應屆生更復雜的情緒。他們既渴望用成績證明自己,又害怕重蹈覆轍的陰影,模擬考稍有波動就可能徹夜難眠。好在山東的復讀環境里,同學之間少了競爭的戾氣,多了“同路人”的默契——課間總有人拿著習題冊湊到一起,你講透物理的受力分析,我幫你梳理英語的長難句結構;晚自習后,壓力大的學生會約著去操場散步,看月亮爬過教學樓頂,說幾句“再難也就這一年”的鼓勁話。老師也懂他們的敏感,從不說“再考不好就怎樣”的施壓話語,而是常把“這次比上次進步就好”掛在嘴邊。
就像春天的種子總要經歷寒冬,山東的高考復讀生們正在用一年的蟄伏積蓄力量。他們在清晨的瑯瑯書聲里喚醒斗志,在深夜的臺燈下打磨錯題,在老師的輕聲鼓勵中筑牢信心。當第二年的蟬鳴再次響起時,他們終將帶著更成熟的心態走進考場,讓曾經暫停的夢想,以更堅定的姿態重新啟動,奔向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