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的垃圾問題一度十分嚴峻,城市垃圾填埋場飽和,污染嚴重。
如今,隨著垃圾焚燒發電等技術的發展,垃圾不僅得到有效處理,甚至還成為了可回收的“寶貝”。
中國如何實現垃圾資源化,走向全球垃圾處理領域的領先地位?
垃圾圍城
幾十年前,中國的垃圾問題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
尤其是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垃圾的產生速度遠超處理能力。
以北京為例,曾有統計數據顯示,城市每年產生的垃圾接近千萬噸,超出垃圾填埋場的處理能力。
北京的垃圾填埋場每天只能處理約14,000噸垃圾,而實際上每天產生的垃圾量接近30,000噸,差額部分只能堆積在城市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垃圾山”。
這些垃圾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形成了環境污染源,還釋放出有毒的滲濾液,威脅著地下水和周圍生態環境的健康。
在一些地方,垃圾的處理方式更為原始和粗暴。
許多鄉鎮由于資金和技術的匱乏,根本沒有垃圾分類和有效的回收體系,垃圾只能依靠“風刮”和“水蒸發”的方式來處理。
露天堆放的垃圾不僅散發出惡臭,還隨風飄散,成為了影響居民健康的隱患。
塑料制品,作為垃圾的主要成分之一,幾乎無法降解。
塑料瓶、袋等經過長時間埋藏,依然在土壤中“頑抗”,對土壤結構造成了持續性的破壞。
與此同時,全球的垃圾輸出也成了中國頭疼的問題。
西方國家為了避免自己國內的垃圾危機,不得不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垃圾傾倒到其他國家,其中,許多發展中國家成了這些“洋垃圾”的接收地。
中國正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接收國。
這些垃圾往往被以貿易形式“合法”輸入,但背后卻隱藏著大量危險的廢物和有害物質,給當地的環境帶來無法估量的污染。
尤其是一些南方地區,處理這些垃圾的方式極為粗暴,極大地影響了居民的健康,甚至導致了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和血癌等嚴重疾病。
從“洋垃圾”到垃圾焚燒
2017年,中國政府決定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這一舉措直接打破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垃圾接收國的局面。
禁令的實施雖然在短期內造成了一定的國際經濟波動,但從長遠來看,它為中國垃圾處理產業的轉型鋪平了道路。
中國開始意識到,僅僅依賴“洋垃圾”來彌補國內垃圾處理能力的不足,已不再是可持續的方式。
必須通過自身技術的創新和環保政策的加強,解決日益嚴峻的垃圾問題。
隨之而來的是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快速發展。
在全球范圍內,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垃圾處理方法。
雖然這種技術在一開始面臨了不少質疑,尤其是對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和二噁英的擔憂,但中國的科研人員并沒有放棄。
相反,他們加大了對焚燒技術的研究投入,致力于解決焚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污染問題。
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中國的科研人員最終實現了垃圾焚燒技術的突破。
特別是在二噁英的處理上,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將垃圾焚燒爐的溫度提高到1100攝氏度以上,可以將二噁英分解為無毒的物質。
這一發現解決了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污染問題。
與此同時,滲濾液處理和飛灰固化等技術的逐步完善,也讓垃圾焚燒廠成為了一個集垃圾處理、電能生產和污染控制于一體的“綠色工廠”。
隨著技術的不斷優化和政策的支持,中國的垃圾焚燒發電產業逐漸走上了正軌。
截至2024年,全國垃圾焚燒企業已達到1010家,處理能力達到110萬噸/天,位居全球領先地位。
垃圾焚燒發電不僅解決了垃圾堆積的問題,還通過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電力,為城市提供了額外的能源供應。
這種“垃圾變電”的做法,既緩解了能源緊張的問題,也減少了垃圾堆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成為了中國垃圾處理的一項創新成功案例。
從“垃圾山”到“城市充電寶”
隨著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廣泛應用,垃圾焚燒廠逐漸成為了,許多城市重要的環保設施和能源供應點。
垃圾焚燒發電的雙重效益——既能夠處理垃圾,又能提供電力——讓這種技術迅速得到政府和企業的認可。
很多環保公司和民營企業紛紛投身于垃圾焚燒行業,通過建立垃圾焚燒電廠,實現了穩定盈利。
垃圾焚燒廠可以通過收取垃圾處理費獲得經濟收益。
城市或社區在日常垃圾收集過程中,向垃圾處理企業支付一定的處理費用。
由于垃圾焚燒廠處理垃圾的效率較高,且能將垃圾資源化利用,因此它們在垃圾處理過程中擁有較強的經濟吸引力。
垃圾焚燒過程中所產生的電能,經過技術處理后可以輸送到電網。
這部分電力不僅能夠滿足城市的基本電力需求,還能夠通過出售電能給電網進一步獲取收入。
一些垃圾焚燒電廠已經實現了盈利,成為了“綠色能源”的供應商。
這種雙贏局面不僅提高了垃圾處理的經濟效益,也為城市提供了穩定的綠色電力供應。
在一些先進的垃圾焚燒廠,垃圾不僅被高溫焚燒,還經過了一系列復雜的處理程序,最終將焚燒后的灰渣,轉化為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或其他資源。
這種綜合利用的模式,不僅降低了垃圾焚燒帶來的環境負擔,還為建筑行業提供了新的原材料來源。
隨著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發展,一些環保企業開始嘗試將垃圾焚燒與城市廢物回收、資源循環再利用結合起來,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垃圾—能源—資源”產業鏈。
通過這一產業鏈,不僅減少了垃圾堆積和污染,也為就業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結語
從過去的“垃圾圍城”到如今的“垃圾焚燒發電”,中國在垃圾治理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矚目。
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引導和行業整合,垃圾焚燒發電成為了一項既能解決環境問題,又能提供經濟收益的綠色產業。
這一成功經驗不僅為中國的城市提供了環保和能源的雙重保障,也為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如今,中國不僅成為了全球垃圾焚燒處理的領跑者,還在垃圾回收、資源化利用等領域持續探索創新。
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在垃圾處理領域的成就,已經超越了曾經的困境,走向了更加綠色和可持續的未來。
這不僅是中國環保事業的成功,也是全球環境保護事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