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寫:
吳秋蓉,中共黨員,惠來縣司法局溪西司法所所長,2019年獲市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22年獲省司法廳授予“嘉獎”,同年獲市司法局授予“揭陽市最美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溪西司法所2021年被評為全國模范司法所,2024年被評為市“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典型單位,2025年被評為惠來縣巾幗文明崗。
社區矯正工作的行家里手吳秋蓉。林潔松 攝
自2010年考入惠來縣司法局溪西司法所,吳秋蓉與社區矯正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她以15年扎根一線的堅守,親歷社區矯正事業發展,與這項事業共同書寫了一段充滿溫情與擔當的成長故事。
初入征程,從業務新兵淬煉成行家里手
2010年,社區矯正工作在廣東尚處探索階段。作為一名剛進入司法行政系統不久的青澀“新兵”,面對社區矯正工作制度不完善、經驗匱乏的困境,吳秋蓉“摸著石頭過河”,她一邊學習一邊思考,從業務新兵淬煉成社區矯正工作的行家里手。
開展工作靠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和一支筆,每新增一名矯正對象,便要在臺賬本上,工工整整地手工填寫其姓名、性別、年齡、犯罪類型、矯正期限等一系列信息。這看似簡單的工作,實則繁瑣無比,稍不留意就會出錯,得全部重新填寫。從一開始手忙腳亂對接入矯事宜,到如今輕車熟路地給矯正對象做思想工作,井然有序安排好社區矯正整個環節。10多年來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吳秋蓉從一名青澀靦腆的司法行政新人成長為干練果敢的社區矯正執法者。
勇挑重擔,用厚積薄發書寫改革創新
每一個迷途知返的靈魂都值得被拯救,而社區矯正工作正是那座引導靈魂通向新生的橋梁。2020年7月,《社區矯正法》的實施為社區矯正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吳秋蓉帶領司法所全體工作人員嚴格落實《社區矯正法》,以“黨建+司法行政”為載體,創新教育幫扶模式,推動“人性化監管+精準化幫扶”相結合,讓社區矯正工作充滿貼近民生的溫情。
2024年,社區矯正對象唐某因法律意識淡薄,犯了故意毀壞財物罪入矯,因失業無經濟來源、家庭負擔重,他在入矯時的心理測評結果顯示其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個別教育中流露出有抑郁輕生傾向。吳秋蓉帶領心理咨詢師、社工連續3個月上門疏導,每次上門帶上慰問物資,協調民政部門為其申請臨時救助,并聯系服裝廠為其提供就業崗位。如今唐某不僅有了穩定收入來源,還主動加入司法所志愿者隊伍。這樣的故事并非個例,《社區矯正法》實施5年來,吳秋蓉所在的溪西司法所累計接收矯正對象75人,解矯80人,無一人脫管、漏管和再犯罪。
賡續前行,以初心使命繪就社矯新篇
社區矯正既要有人情溫度,更需科技賦能。當前,在信息化建設的浪潮下,社區矯正工作迎來了重大變革。“一體化平臺”智慧矯正系統的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改變了矯正監管模式,使矯正工作更加高效、精準。
2025年5月,吳秋蓉在平臺上日常查看刷臉打卡情況時,發現并核實了矯正對象吳某某多次欠缺刷臉打卡,存在違規外出風險,經多次批評與扣分仍不改正后,隨即嚴格依據《社區矯正法》上報縣局給予訓誡處分。此舉不僅懲戒了違規者,更堅決維護了社區矯正的法律權威,為全體矯正對象敲響了警鐘,展現了社矯工作的尺度與力度,筑牢了社區矯正安全穩定“第一道防線”。
作為一名社區矯正工作者,吳秋蓉見證了惠來縣社區矯正從無到有,從最初的探索性管理到如今的“智慧矯正”,有幸親歷社區矯正10余年的改革發展歷程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吳秋蓉始終以法律為尺、以溫情為度,既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線,也傳遞著法治社會的溫度,詮釋新時代司法行政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來源:揭陽日報(記者:陳南霞)
編輯:“和暢惠來”政務微信編輯部(編輯:池邊樹)
“和暢惠來”政務微信是中共惠來縣委宣傳部(惠來縣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推出的宣傳惠來、了解惠來的新窗口。“和暢惠來”堅持發布權威資訊,服務百姓民生,弘揚本土文化,彰顯惠來特色。
垂詢合作熱線:0663-6681035
聯系郵箱:HCHL336688@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