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有尿毒癥的社區矯正對象蔣某 97 萬元貨款執行在檢察監督下畫上句號,當身為漁民的社矯對象王某經簡化審批取得“出海通行證”揚帆起航,當作為技術總監的社區矯正對象潘某通過經常性跨市、縣外出活動推動企業斬獲 52 項專利......一例例鮮活案例背后,是莆田市檢察機關創新構建“監督+服務+治理”三維體系,以法律監督推動社區矯正從“末端司法”推向“前端治理”的生動實踐。
綜合施策促和解
2024年1月,當社區矯正對象蔣某在執行和解協議上簽名的那一刻,他不由得淚濕眼眶。蔣某曾經營著一家建材公司,被他人欠下貨款97萬余元,雖訴至法院,卻苦于對方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始終無法追回被欠貨款。2021年,蔣某因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因其患尿毒癥需保外就醫,法院決定對其暫予監外執行,后在秀嶼區接收社區矯正。蔣某身患重病需要大額醫藥費,卻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被欠貨款又長期未能追討回來,導致蔣某在社區矯正期間情緒低迷。莆田市秀嶼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與社區矯正對象日常談話中了解到這一情況,針對蔣某反映的執行線索,經調查核實后,向法院發出執行檢察建議書,督促法院及時對債務人采取執行措施,后雙方簽訂了執行和解協議,蔣某當場拿回了15萬余元,剩余部分5期支付到位。至此,困擾社區矯正對象蔣某7年的債權債務糾紛落下帷幕,為他解決了治病生活的難題,促進他安心接受社區矯正。該案典型經驗做法被省檢察院推廣。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簡化審批促發展
莆田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依法平等保護社區矯正對象合法權益,監督保障社區矯正對象合法合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感謝檢察官,我們公司最近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了!”日前,社區矯正對象潘某向荔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分享了這份喜悅。此前,荔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在日常監督中發現,社區矯正對象潘某是公司技術專利持有人,技術專利攻堅關鍵時期卻無法經常往返公司所在地仙游縣。荔城區檢察院立即在全區摸排,發現有外出從事生產經營需求的社區矯正對象30余名,遂向荔城區社區矯正機構建議,對于社區矯正對象外出活動的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適當簡化外出審批手續,充分保障社區矯正對象的正常生產勞動權益,幫助社區矯正對象更好融入社會。后潘某申請了經常性跨市、縣活動,可以經常性往返居住地荔城區和工作地仙游縣。社區矯正期間,潘某帶領公司團隊先后獲批13項發明專利、3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不只潘某,莆田市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人數從2023年的47人次上升至2024年的110多人次。相關經驗做法被最高檢官方微信宣傳推廣。
幫扶、聽證促安心
“矯身”更需“矯心”,今年3月,社區矯正對象李某從“社區矯正對象電子商務職業技能培訓班”學習畢業,并在某電商平臺開設一家紅木飾品相關小店,開始迎接新的生活。李某的經歷是仙游縣檢察院探索監督推動“社區矯正+幫扶教育”公益模式的縮影。近來,該院聯合縣社區矯正管理局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專業化社會工作服務、心理咨詢、就業技能培訓等。至今已組織80多名社區矯正對象參加技能培訓,其中3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已實現再就業、創業。
近年來,莆田市檢察機關開展相關公開聽證35場,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專業領域專家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案件事實、法律適用與處理方案,各抒己見、充分探討,既保障了社區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也增強了社區矯正法律監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024年10月,城廂區檢察院檢察官應邀為三十余名即將解除社區矯正的社區矯正對象授課。近年來,該院通過常態化法律知識宣講、典型案例剖析、一對一法治輔導等多樣化形式,幫助提升社區矯正對象的法治觀念和規則意識,增強他們融入社會的信心與動力,為維護社區安全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揮積極作用。
在莆田這座山海之城,檢察機關以法律監督促成社區矯正工作從“管得住”的底線思維,升華為“矯得好”的發展思維,讓法律的剛性約束與民生的柔性需求和諧共生。如今,法律不再是冰冷的制度條文,而是融入生活的溫暖力量——莆田檢察用“檢察力度”與 “民生溫度”的和弦,奏響了社區矯正矛盾化解的時代新篇。
來源:省院第五檢察部、莆田市檢察院
發布:福建檢察新媒體
責編:賀華鋒 李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