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文博少年派“暑”你最棒——2025年暑期小小講解員培訓班的學員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開展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文物、了解歷史、增強文化保護意識。
活動伊始,地區(qū)文博院(博物館)館員卓婭·巴合提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考古價值。從夏商時期的起源,到周秦時期的延續(xù),這些古老遺跡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和文明的更迭。同學們認真聆聽,對眼前的石人及墓葬充滿好奇,不時提出問題,與講解員積極互動。
隨后,“小小講解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近距離參觀了石人及墓葬。阿勒泰市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郝云天說:“這次研學活動讓我大開眼界。以前只是在博物館里了解歷史,這次親身來到這里,觸摸到真實的歷史遺跡,感覺歷史一下子鮮活了起來。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歷史文化知識,也認識到了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大家看這尊石人,它面向東方,面部雕刻著簡單的線條……”互動環(huán)節(jié),“小小講解員”們站在石人前,有條不紊地介紹著石人的年代、造型特點和文化寓意。另一位小講解員則圍繞石棺墓的形制展開講解,從墓葬布局到出土文物,講述石人、石棺背后的故事。
“孩子為了這次講解做了很多準備,查資料、練表達,不僅學到了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看到她能自信地向大家介紹家鄉(xiāng)的文化遺產,特別自豪。”學生家長蘇君說。
據(jù)介紹,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于阿勒泰市區(qū)西南12公里的切木爾切克鎮(zhèn),由16個單體文物點組成,分布著眾多石雕人像及古墓葬。其墓葬形制豐富,以大型塋院制石棺墓和石圍石堆墓、石棺墓最為典型,石雕人像的數(shù)量及類型居阿勒泰之首,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夏商時期阿勒泰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重要印證。
阿勒泰地區(qū)融媒體中心記者:董世菊
實習生:馬世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