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實踐團開啟了別樣的體教融合實踐活動。奧運冠軍許安琪和王賜月的體能教練戴劍松走進祿口街道社區,給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醫師、醫護人員開展了有關體重管理與運動處方設計的講座。南體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成員,為中學生帶來了一場運動健康知識講座與傳統武術文化展示。
奧運冠軍的體能教練進社區指導“體重管理”
7月9日,“體衛智聯 共塑健康”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祿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期開展,這是實踐團隊第二次來到祿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成為熱議話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行動,明確要求:到2026年實現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顯著提升,肥胖率年均增幅下降10%。這意味著科學減重從個人健康,升級為國家戰略。
戴劍松教授于社區服務中心三樓會議室,給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醫師、醫護人員開展了有關體重管理與運動處方設計的講座。戴教授深耕運動健康行業多年,作為奧運冠軍許安琪和王賜月的體能教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處方師培訓師,他有著豐富的實踐經歷與深厚見解。
講座中,他首先分析了體衛融合的背景與意義,分享自己對“體衛融合”與運動處方的思考。他用最新的數據和文獻,向大家展示了“體重管理”的開展情況,他結合臨床經驗與個人實踐,指導基層醫護人員,如何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開具運動處方。他詳細分析了運動干預慢病,運動促進體重管理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要點,對基層醫護人員的實踐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意義。
隨后,參加實踐活動的崔舒暢和吳安妮同學分別進行了啦啦操和八段錦的教學,醫務人員和部分患者積極地參與到鍛煉學習的隊伍中。授課活動中,同學向大家普及了運動前常規的熱身方法,糾正了動作細節和要領。上午啦啦操的教學讓現場的參與者達到了一定的運動量,長期堅持可以實現減脂的效果。下午的八段錦是中國傳統養生功法,柔和緩慢、動靜相兼,適合各年齡段練習。具有強身健體,增強肌肉力量,調節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和舒緩壓力的作用。
此次實踐活動,以動靜相宜的運動設計,搭配中醫處方調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力推廣,可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升居民健康素養,預防慢性病,減少醫療支出,實現“以運動促健康”的基層健康管理目標。實踐活動將繼續深入,為社區居民帶去青春力量。
進中學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與傳統武術文化展示
在灌云縣實驗中學,實踐團隊融合運動健康知識講座與傳統武術文化展示。首個環節圍繞運動健康知識展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賈裕祺、曹曉云兩位團隊成員帶來專業講解。賈裕祺首先系統科普了糖尿病防治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她解析了糖尿病分型、臨床表現及診斷標準,特別指出“五駕馬車”綜合管理方案:患者教育、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藥物治療,為同學們構建了科學防治的完整認知框架。
隨后,曹曉云為同學們帶來脊柱健康專題科普。她表示,健康的脊柱呈現四個生理彎曲,能有效減震并保持身體穩定。針對青少年常見的脊柱問題,團隊特別提出“脊柱健康十要訣”:保持正確坐姿、避免趴著學習、定時起身活動(建議每40分鐘一次)、使用符合身高的桌椅、控制書包重量(優先選擇雙肩包)、保證每日30分鐘運動、加強核心肌群鍛煉等。這些簡單易行的習慣能有效預防脊柱病變,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宣講會的第二個環節,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譚洪與紀焯越聯袂帶來中華武術文化盛宴。譚洪以一段震撼人心的武術表演視頻拉開宣講序幕——演員們騰挪閃轉間盡顯剛柔并濟之美,行云流水的招式如筆走龍蛇,引得全場驚嘆連連。在知識講解環節,譚洪化繁為簡:從剛勁的少林拳到柔和的太極拳,從實用的詠春到飄逸的武當,如數家珍般介紹主要流派特色。通過現場演示馬步、沖拳等基礎動作,讓同學們在“靜如松,動如風”的直觀體驗中,領略到中華武術的獨特魅力。
隨后,紀焯越同學上臺展示了精彩的武術動作,一招一式剛勁有力,行云流水。互動環節,譚洪和紀焯越邀請現場的同學們輪流上臺展示馬步動作。譚洪和紀焯越耐心地指導同學們的動作,糾正姿勢,鼓勵大家堅持練習。此次活動以運動健康知識和武術為橋,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融,是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生動實踐。未來,南體將持續聯動中小學,以體載道,以文化人,筑牢育人鏈條,共育時代新人。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