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賽期各個球隊爭相補強的情況下快船也沒閑著,他們送出了鮑威爾得到了爵士的科林斯,而科林斯被爵士交易的原因卻令人啼笑皆非,那么科林斯究竟有著怎樣的表現呢?本期欄目將通過深度數據分析帶你了解了解。
據ESPN記者所言,爵士送走科林斯的原因是科林斯的效率太高導致爵士的擺爛計劃無法正常進行,科林斯上賽季場均貢獻19分,兩項命中率分別為52.7%與39.9%,從基礎數據來看是他個人近五個賽季的最佳一季,但這樣的表現對于爵士也非常尷尬:
科林斯這樣的表現無法成為爵士真正的核心帶隊重新崛起,也會令爵士的擺爛計劃達不到想要的那么爛,這一點從在場作用來看更加明顯。
上賽季在爵士出場超過1000分鐘的10名球隊主力中,科林斯在場對比不在場時,爵士的進攻效率從108.3提升到了112.4,這意味著科林斯的在場令爵士每百回合的得分數提升了4.1分,這個在場時的提升作用位于主力第一;
當科林斯不在場時爵士的防守效率數值為121.1,而當他在場時爵士的防守效率數值下降到了113.3,這意味著科林斯在場會令爵士每百回合的失分數減少7.8分,這個在場時的減少失分效果同樣位于主力第一;
總體來看,科林斯的在場對比不在場時爵士的凈效率從-12.9提升到了-0.9,雖然科林斯在場時爵士每百回合仍然凈負對手0.9分,但科林斯在場對比不在場時可以令爵士每百回合的凈勝分增加12分,這個在場時的正面作用還是位于主力第一。
這些可以表明雖然爵士隊戰績較差但科林斯是爵士主力中在場正面作用最佳的那個人,雖然如此但科林斯也無法令爵士達到每百回合凈勝對手的狀態,這也難怪爵士會認為他破壞了球隊的擺爛計劃了。
那么科林斯究竟是什么樣的球員又能給快船帶來什么呢?從各區域的出手占比來看,科林斯的中距離出手占比較低而三秒區內與三分線外較高;
同時科林斯在籃下、非籃下的三秒區、中距離與三分線外的命中率均能達到聯盟的優秀水準,這意味著他不僅能在各個區域完成出手也有著較高的終結成功率,在進攻范圍上沒有明顯死角。
科林斯56.7%的出手均來自于接球不再運球的直接出手,這樣做也令他結合三分出手情況的有效命中率達到了61.8%,結合科林斯運球次數出手占比與有效命中率來看,他不擅長過多運球后的出手而是接球就投或接球稍作運球調整后的出手,這樣做既是他使用最多的出手方式也相對能保持更高的得分效率。
這些可以表明科林斯除了不擅長過多持球運球外,其他方面均有較高的得分效率,他是一名進攻端較為全面的大前鋒,而除此之外他的一項特殊能力是非常珍貴的:
在24秒進攻時間的最后4秒內,科林斯有著場均0.6次出手,而在這個時間段科林斯有著76%的有效命中率,這個有效命中率在上賽季聯盟出場超過20次并且最后4秒內場均出手0.5次及以上的球員中高居第一,這意味著當進攻時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科林斯有著極高的終結成功率,他是一名非常善于出手接鍋球的球員。
鮑威爾雖然上賽季在快船殘陣情況下爆發出超強戰斗力,但隨著萊昂納德的回歸鮑威爾遲遲找不到自己的狀態,這也許也是快船隊內后衛球員過多所致,而由于保羅喬治的離隊導致快船大前鋒位置遲遲無法解決只能依賴萊昂納德和年邁的巴圖姆,快船的這筆交易無疑是用溢出的后衛火力補強四號位,目前來看無論對于哪一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