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宮期間,越南一度被外界視為“中美貿易戰”中的“早期受益者”,隨著對美出口的迅猛增長,迅速成為全球制造業轉移的新熱點。
彼時還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越南或許能夠重現中國的經濟增長軌跡。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當特朗普再度執掌白宮后,其對外貿易政策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遠遠超出當初人們的設想。
7月2日當天,特朗普公開宣布與越南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但這份協議背后卻暗藏玄機。
越南不僅要面對美國加征的高額關稅,還被迫削弱了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國強硬逼迫越南“讓步”
從2025年4月起,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并在此之后不斷加大對越南的施壓力度,迫使這個東南亞國家在對美出口問題上做出妥協。
經過兩個多月的博弈,雙方最終達成一致。
根據協議內容,越南輸美商品將面臨20%的進口稅,同時對于被美方認定為“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國產品,還將額外征收40%的懲罰性關稅。
表面上看,相較于最初的46%稅率已大幅下調,但實際上這是越南在美國壓力下做出的退讓。
因為越南同意取消對美國進口商品的所有關稅,開放本國市場接納美國商品,同時還承諾引進更多美國制造的大排量汽車和SUV,這些條款明顯有利于美國利益。
不過對越南打擊最大的還不止于此,因為在與美國達成協議之后,越南開始主動減少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系。
當地時間7月7日,越南政府正式宣布對中國出口的部分熱軋鋼卷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并決定征收最高達27.83%的反傾銷稅,期限為五年。
可以說,越南此舉無異于自斷臂膀。
原因在于越南高度依賴中國提供的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鋼材就是其中一例。
統計數據顯示,越南大約60%的電子元器件和90%的稀土永磁體都來自中國供應,所謂的“越南制造”實際上是中國零部件加上本地簡單組裝。
不僅如此,按照美越新協議規定:越南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中,中國零部件占比不得超過35%,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
這讓越南制造商陷入了兩難局面:
一方面,若要提升本土替代率,則會遭遇技術瓶頸和成本飆升的問題;
另一方面,繼續依賴中國供應鏈則意味著可能要承受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
這種“割裂”并非出于戰略考慮,而是在美國推動“去中國化”的背景下,越南不得不接受的結果。
越南在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后,又對中國鋼材行業開刀的行為,已經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性的經濟損失。
盡管越南試圖通過提高關稅保護本國企業,但實際上是應美國要求,充當遏制中國發展的前沿陣地。
那么為何越南愿意接受美國的條件呢?
早在今年6月,路透社就曾報道,美國在談判過程中持續向越南施壓,要求其減少使用中國技術生產出口美國的產品!
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促使越南實現供應鏈上的“去中國化”,而這恰恰是越南難以輕易接受的要求。
但在特朗普的強勢施壓下,越南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這是因為,越南經濟嚴重依賴美國市場!
數據顯示,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達到1370億美元,遠超五年前水平,貿易逆差達1230億美元,占GDP比重相當可觀。
美國施壓越南減少對華依賴,核心目的正是為了削弱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而在中美博弈之中,越南顯然選擇了犧牲與中國的關系,以換取所謂“相對安全”的經濟發展環境,但這種安全并不穩固。
越南陷入美國布局
表面上看,越南政府似乎打了一手好算盤:通過簽署美越貿易協定,一方面維持對美出口優勢,避免最嚴厲的46%關稅;
另一方面希望借此加快本土產業升級,降低對中國高科技零部件的依賴,爭取獲得美國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此外,越南還想借機吸引外資流入,借助美國力量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徹底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但這一看似高明的“三贏策略”,實則已使越南落入特朗普精心設計的圈套。
因為美國對越南提出的條件極為苛刻,不僅要求越南出口產品的本地附加值必須超過31%,還禁止核心生產環節外包,這對耐克、阿迪達斯等跨國企業在越南的產業鏈基礎構成了直接沖擊。
這些企業的鞋底模具、智能設備等關鍵組件大多來自中國,短期內根本無法找到替代來源。
再加上越南整體制造業產業鏈的規模和成熟度遠遠落后于中國,有業內專家甚至形容為“比中國落后約15到20年”。
面對美國強制推行的“去中國化”政策,越南本土企業缺乏足夠的技術和資金支撐,倉促切斷與中國產業聯系反而可能摧毀其生態系統。
據外媒報道,越南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有意配合美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這需要技術支持和時間積累,貿然行動只會破壞現有業務鏈條!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越南出口科技產品約440億美元,占對越出口總額的30%,而越南對美出口的科技產品也達330億美元,占比28%。
經過多年發展,中越兩國經濟早已深度融合,難以輕易切割。
因此,越南與美國達成協議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開了一個危險先例,很可能成為被特朗普利用的“試驗田”。
美國正以越南為樣板,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推動全球供應鏈重構,其目標十分清晰:削弱中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
一旦其他國家紛紛效仿越南做法,越南將面臨承接中國產業轉移速度放緩的問題,同時也會遭遇來自其他新興市場的競爭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外資可能會選擇轉向其他國家投資,從而導致資本撤離越南,同時越南也將面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貿易伙伴的不滿。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此前已多次表態,將堅決反制任何損害中國利益、迎合美國的協議行為。若未來中國采取報復措施,勢必對越南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沖擊。
換句話說,越南誤以為抓住了率先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契機,實則是“得不償失”。
在全球大國博弈中,越南犧牲中國利益,并未真正贏得“自主權”,反而可能被卷入更深的貿易沖突漩渦。
結語
當然,我們也不必對越南的選擇過分擔憂,一方面,我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短期內越南以及其他國家尚不具備完全承接中國制造業的能力;
另一方面,從中方多次表態來看,對越南此類行為早有預料,預計很快將出臺相應的應對措施。
更何況,從當前國際形勢來看,反對美國關稅施壓的國家仍占主流,真正愿意與美國達成類似協議的國家屈指可數。
參考:
環球網:美國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2025-07-04觀察者網:特朗普宣布對越關稅降至20%,“在越南的中國制造商松了一口氣” 2025-07-03中華網財經:犧牲中方換取利益?越南打算一石三鳥,殊不知掉進了特朗普的陷阱 2025-07-10中華網財經:越南、美國接連出手,中國鋼材出口遭遇困境,鋼材價格要跌了? 2025-07-09頂端新聞:美國施壓對華“脫鉤”,越南企業哭了:要“毀了”我們 2025-06-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