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動蕩的局勢不僅在中東,中國周邊的幾個國家也同樣不安生,緬甸戰火再起,柬泰雙方大戰一觸即發,這些國家的動亂讓東南亞的形勢不容樂觀,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倒是來了興趣,在這個敏感的時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要出訪亞洲,背后藏著多重算計。
中國周邊三國同時起火
東南亞如今硝煙彌漫,緬甸那邊政府軍集結上千兵力猛攻瑙丘,與此同時“欽蘭防衛軍”和“欽邦國防軍”這兩支本應并肩作戰的地方武裝突然反目發生激烈交火,緬甸軍方的控制區不斷收縮,權力真空地帶讓電詐集團和走私團伙更加猖狂,戰火已經燒到了中國的家門口,而本來去年底,中國出面調停緬甸沖突促成停火協議,然而今年3月,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再次交火,和平努力付諸東流。
緊接著泰國政局突變讓局勢雪上加霜,佩通坦總理與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通話錄音被泄露,錄音中佩通坦的妥協和退讓姿態引發泰國上下的強烈抗議,軍方借機發難,執政聯盟第二大黨自豪泰黨退出政府,導致政府停擺。
軍方強硬派掌權后立即在邊境地區增派裝甲部隊,甚至切斷電力供應,柬埔寨也不示弱,反擊隨之而來,兩國軍隊在邊境嚴陣以待,大有要開火的架勢。
魯比奧出訪亞洲的目的
當東南亞局勢動蕩不安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專機飛往馬來西亞,這是他今年1月20日上任以來首次踏足亞洲,但選擇東盟外長會議作為外交首秀的舞臺絕非偶然。
魯比奧,這位曾被北京公開制裁的美國鷹派政客,如今卻以美國首席外交官的身份,即將與中國外長直面相對,更戲劇性的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將現身同一場合,形成微妙的“二對一”外交局面。
美國對東南亞的戰略意圖毫不掩飾,此次行程也是大有深意,其一想要趁著動亂,插手東南亞三,其二就是關于稀土問題,抗衡中國的稀土老大地位。
畢竟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國手中,而美國的稀土供應鏈上高度依賴中國,但美國的計劃面臨現實困難,印度缺乏加工技術,澳大利亞開采成本高昂,日本電子產業同樣依賴中國供應鏈。
而美國施壓的手段也很明確,從經濟入手,對緬甸施加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對泰國與柬埔寨的懲罰性關稅也達36%,隱含的邏輯很清晰,東盟國家要么接受美國條件,以零關稅向美國開放市場,融入美國主導的產業鏈,要么承受關稅沖擊。
魯比奧的核心套路是圍繞如何在貿易、外交上把中國和俄羅斯逼到墻角,他計劃一邊和東盟外長談“印太戰略”,鼓吹美國式的“自由開放”,拆解中國和東盟的經濟紐帶,另一邊直接對線中國外長王毅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中國的沉穩應對
面對遠道而來的外交挑戰者,中國的回應顯得從容不迫,王毅外長將出席7月9日至10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當被問及是否會與魯比奧會面時,中方僅回應“目前沒有可提供的信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給外界留下想象空間。
而中國的沉穩源于地緣根基與合作積淀,邊境地帶的穩定肯定是被放在重要位置,這種地理上的緊密毗鄰使中國在應對區域問題時具備美國難以企及的天然優勢與迫切感。
況且中方在會前已與多個東盟國家外長通電話,強調中方支持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并愿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為國家周邊的和平與安寧做努力,與此同時經貿聯系的深度為中國提供了堅實后盾,過去數十年間,“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的合作項目將中國與東盟經濟緊密聯結,形成了深度的利益綁定。
而這種深度交融的經貿聯系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不似政治聲明可被輕易撕毀,也無法因幾句強硬威脅而憑空割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峰會開幕式上強調東盟堅持“基于規則的多邊主義”,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內政,呼應了中國的立場,而美國不過是站在太平洋對岸的干擾者。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馬來西亞的外交舞臺上展示強硬姿態,試圖利用周邊國家的動蕩撬動中國的地緣政治根基,而俄羅斯的角色為局勢增添了變數,拉夫羅夫將在會上提出“大歐亞伙伴關系”倡議,試圖平衡美國的影響力,中俄兩國外長的同時出席,使魯比奧面臨的外交局面復雜化。
美國想方設法盯著東南亞,卻忘記了一個現實,東南亞區域格局的基礎仍是務實合作而非外部施壓,更不會因為一場外交交鋒而改變。
參考資料
泰國總理被停職、泰柬邊境緊張,到底發生了什么? 人民日報2025-7-2
緬甸兩武裝組織爆發激烈戰斗 近4000民眾逃往印度 紅星新聞2025-7-815
關稅陰影下,東盟系列外長會啟幕,美國務卿任內首訪亞洲,將傳遞一個關鍵信號 上觀新聞2025-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