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發表在《全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志的綜述評估了鉛暴露對血鉛水平的影響。綜述指出,中低收入國家兒童平均血鉛水平遠高于高收入國家,約半數兒童血鉛超過50μg/L安全行動水平。
目前科學證據顯示,即使極低的血鉛水平也會增加認知發育障礙、注意缺陷、多動癥(ADHD)、早產以及高血壓等風險。據估計,鉛中毒每年導致550萬人過早死亡,并導致全球每年7.65億分的智商值(IQ)分數下降。
最新的綜述檢索了自2000年以來發表的39項研究,其中有22項來自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樣本量超過1000人。各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居住在工業鉛污染熱點地區、職業暴露和家庭環境、腐爛油漆、傳統藥物和化妝品、釉面陶瓷等餐具、吸煙與二手煙等都能從不同程度影響血鉛水平。
綜述還指出,中低收入國家,鉛暴露風險尤為突出,主要由于監管不嚴、認識不足及經濟結構等因素導致鉛相關產業環境污染嚴重。此外,鉛的復雜環境運輸、攝入路徑與累積效應構成對公共健康的多層挑戰。
盡管血鉛水平與多種鉛暴露源之間具有關聯,但研究認為,目前全球的流行病學數據仍然不全,且統計功效不夠,導致部分鉛源的健康影響被低估。
對此,綜述呼吁,未來的研究應調查工業污染的攝入途徑、食品和香料的污染、受鉛污染的金屬炊具的血鉛水平影響以及給兒童和嬰兒服用的傳統藥物。
在治理方面,綜述強調全面鉛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包括立法限制鉛含量、市場監測及社區干預。針對不同鉛源,應采取區別化策略。例如,鉛漆可以通過法規和市場監管迅速遏制,而電子廢棄物及鉛酸電池的環境污染則需要高額投入及全鏈條管理。
兒童鉛中毒防治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學顏崇淮教授此前表示,近年來我國兒童的平均血鉛水平已降至約20μg/L。
專家表示,3至6歲兒童的鉛吸收率為30%至50%,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只需攝入極少量的鉛,就可能導致血鉛水平超標。2023年,發表在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上的一篇研究提到,比起成人,兒童對鉛的吸收率達到42%至53%,但排出體內鉛的能力僅為成人的三分之二,約有三分之一的鉛滯留于人體。由于兒童對鉛的吸收強、排泄弱的特點,更容易發生鉛中毒。
目前針對鉛中毒的治療方法是口服螯合劑二巰丁二酸。但專家表示,對于快速生長發育中的兒童來說,鉛的神經毒性最為明顯,可影響兒童的智商,即使通過治療使血鉛恢復正常,智商也很難恢復到原有水平。
有研究顯示,全球98%人群的智商得分在?70-130?分之間。當血鉛升高到300—400μg/L,兒童平均智商(IQ)比未暴露兒童低至少7分,最高低20分。對此,專家表示,不治療則智商可能丟失7分,但即便積極治療也只能爭取回2-3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