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暉 高語陽
國務院層面正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7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黑龍江、吉林調研。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到北京調研。
這兩次調研,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科技創新。
丁薛祥提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p>
劉國中提到,“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p>
6月9日,國務院進行了第十四次專題學習,聚焦的主題,就是“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包括技術研發、工程驗證和產業化商業化等,任何一個環節不暢通都會影響落地效果。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經濟的關鍵環節。對于我國來說,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
具體到地方和行業層面,科技成果轉化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對于東北而言,全面振興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會助力東北加快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從而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在“三農”領域,無論是補齊農業機械化短板、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還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都有賴于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
事實上,這些年來,各地、各行業在成果轉化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堵點、難點。
比如,在農業科技方面就存在一些問題,包括評價考核制度對科技成果是否有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能否順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的重視程度不夠;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機構與人才隊伍缺乏;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面臨專業人員少的困境等。
深化改革勢在必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到,“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而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打通堵點、斷點。
而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斷點,必須抓重點、聚焦關鍵。
在6月9日的國務院專題學習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從轉化源頭、轉化對接、轉化應用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的要求。
比如,在轉化對接方面,李強提到, “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項目,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前沿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p>
此次調研,丁薛祥提到,要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協同聯動,在產學研深度融合中產出更多科研成果、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劉國中強調,要集聚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資源力量,強化高水平農業科研平臺支撐作用,構建協同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協同攻關體系,提升創新整體效能。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