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凱元
在卡昂中心城區,圣皮埃爾教堂(圖中左側)等歷史建筑與現代街區有機融合。 尚凱元攝
“鳳凰涅槃”象征重生。在法國卡昂大學正門廣場,一尊從火焰中奮力振翅的青銅鳳凰雕塑昂然矗立,象征著大學自戰火中重生,也代表著整座城市自廢墟中崛起的精神信念。
來諾曼底探尋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登陸的足跡,少不了經過卡昂。這座法國西北重鎮距登陸海灘僅20公里,當時橋梁損毀嚴重,部隊難以前行,盟軍不得不通過空襲解除德軍封鎖,給卡昂造成重創。市中心1/3化為瓦礫,基礎設施幾近癱瘓。在如今已成為博物館的卡昂男子修道院,筆者看到一張城市全景照片。1948年,當地攝影師登上圣讓教堂,用玻璃底片記錄下重建前的城市景觀:廢墟上野草茂密,殘存的教堂和房屋孤立其中,一片蕭索。
如今貫穿卡昂市中心的主干道名為“6月6日大道”,是戰后重建的中軸線。這條縱向通道全長1200米、寬40米,一端起于奧恩河岸,另一端直抵卡昂城堡,沿線串聯抵抗廣場、重建建筑群、圣皮埃爾教堂等歷史遺址,構成一條連接中世紀與現代的“記憶軸線”。
漫步街頭,不時可見慶??ò骸扒暾Q辰”的海報。早在1025年,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的一份文書中就載有卡昂的名字,那時已有港口與集市,城市雛形初具。11世紀中期,征服者威廉在此修建城堡及兩座修道院,令卡昂成為諾曼底政治與宗教重鎮。作為奧恩河通航終點,卡昂連接內陸與海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令其在中世紀發展貿易與文化,15世紀創立的卡昂大學便是法國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
從千年歷史中走來,如何在重建中保留歷史肌理,是卡昂重建計劃的關鍵議題。
與同樣飽受戰火摧殘的勒阿弗爾、布雷斯特、敦刻爾克等城市不同,卡昂在重建時避開冷峻的工業風格。在這里,溫暖的淺鵝黃構成綿延的主色調,只是一些樓宇顏色更為明亮,一些更顯暗沉,色澤之差悄然道出年歲差別。這些建筑多使用本地特有的“卡昂石”砌筑外墻,這種曾用于修道院等歷史建筑的石材,在新舊之間實現了肌理上的延續。
規劃重建時,建筑師馬爾克·布里奧·德·洛若迪耶爾并未追隨當時的現代主義潮流,而是借鑒19世紀巴黎改造的“奧斯曼工程”,融合發展出獨具一格的“新奧斯曼風格”。怪不得熟悉巴黎街景的訪客在此感覺似曾相識。洛若迪耶爾曾說:“肩負新城重建使命的人必須避免兩類錯誤:一是盲目模仿未被毀壞街區的歷史風格;二是追趕現代主義潮流,最終淪為過時風尚的附庸?!?/p>
在重建過程中,卡昂城堡、圣讓教堂等歷史遺產均被納入城市的軸線,實現了新舊城區的自然過渡??ò撼潜な侵Z曼底地區最古老的中世紀城堡之一,部分城墻和塔樓在二戰期間坍塌??ò菏姓畬Τ潜みM行修復后,將其轉型為公共文化空間。
今年,城堡剛完成新一輪內部空間更新,停車場改造為草地與開放步道,照明與接待設施的更新方便民眾夜間參觀。城墻外的草坡上,市民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城墻內游人絡繹不絕,穿行于環繞城堡花園的諾曼底博物館、卡昂美術館與歷史展覽中心之間。
城市規劃不斷書寫歷史,歷史建筑亦融入當代生活。2021年,卡昂的重建城區被正式納入法國“杰出遺產地”體系,以表彰城市在重建過程中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現代性的探索。面向未來,節能改造、空間共用與綠色生態已成為卡昂新的目標。這座城市從未停下自我更新的腳步,在持續演進中,卡昂成為一座既承載記憶又容納現實,并不斷啟發未來想象的“活態遺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17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