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消息,2025年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個人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投下一枚貿易炸彈——他直接向日本、韓國等14國領導人發出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對各國輸美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懲罰性關稅。這一決定,瞬間讓全球貿易的神經再度緊繃。
特朗普的信件內容幾乎如出一轍,卻暗藏不同玄機。稅率高低成了美國手中揮舞的“政治標尺”:日本、韓國等“盟友”被課以25%“起步價”;而老撾、緬甸卻被推上40%的最高稅率懸崖。這些數字游戲背后,是赤裸裸的威脅——若膽敢反制,美國將立刻追加同等幅度關稅。白宮發言人萊維特隨即宣布將90天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為這場貿易博弈增添緩沖。
特朗普(資料圖)
為何老撾、緬甸等國承受最高稅率?答案在于美國開出的“解套”條件:要么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要么向美徹底開放市場并拆除貿易壁壘。這意味著若選擇屈從,這些國家必須犧牲與中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合作關系——這顯然觸碰了其經濟命脈。五國最終選擇拒絕犧牲中國利益,直面40%關稅重壓。
與此同時,東南亞另一重要角色越南,則陷入微妙境地。就在特朗普公布名單前五天(7月2日),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與特朗普通話,宣布達成框架協議,越南成功將美方此前威脅的46%稅率壓至20%——這被官方稱作“外交勝利”。
然而越南企業界卻難言輕松。小企業主黃英貴面對20%的基準稅率愁眉不展:“比預期高了5%到10%”。更棘手的是針對“轉運商品”的40%懲罰性稅率。他的服裝廠原料多購自中國,若被美方認定為“轉運”,稅率將瞬間翻倍。模糊的認定標準如同懸頂利劍,讓無數依賴區域供應鏈的越南工廠陷入政策迷霧。
越南(資料圖)
越南學者阮常諒點破關鍵:美越協議雖降低直接沖擊,卻不可避免影響中越貿易紐帶。他犀利指出:“中國市場是美國的四倍。”這啟示東盟各國——與其困于美國關稅大刀之下,不如加速融入中國主導的區域一體化,構建更自主的經濟格局。越南大型企業看似歡迎協議,實則也在觀望泰國、馬來西亞等鄰國與美談判結果,整個東南亞的貿易策略棋局仍在劇烈變動中。
特朗普此番行動延續其反復無常的貿易風格?;厮?月2日他首次拋出“對等關稅”時,曾引發美股暴跌;一周后又在壓力下暫緩執行部分條款,僅保留10%基準關稅。如今重啟加稅,道指再度應聲下挫。財政部長貝森特更警告:若8月1日前未與美達成協議,稅率將直接跳回4月設定的“對等”高位。
越南(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大刀看似劃分了“盟友”與“對手”,實則暴露美國貿易邏輯的內在撕裂——既要求他國單邊開放市場,又強行切割區域產業鏈。五國頂住壓力拒絕背棄中國利益,越南在夾縫中求存的尷尬,正是世界經濟秩序深層矛盾的縮影。
當貿易淪為政治籌碼,東南亞各國面臨的已不僅是稅率數字的博弈,更是如何在日益分化的國際環境中尋找平衡的生存智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或將成為破局的關鍵力量——畢竟,主動擁抱更廣闊的市場,總好過在他人設定的棋局中被動掙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