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哲哲
圖為儀征市人大常委會調研法院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工作座談會上,邊曉斌代表儀征市人民法院匯報工作開展情況。 王 蔚攝
辦公桌上,寫滿工作計劃的便箋真切記錄著他的熱愛與牽掛;書櫥里,工人們送的紀念獎牌和合影默默述說著一段暖心故事;擺放整齊的47本工作筆記,刻下了他堅守正義、擔當作為的閃光印跡……
因停工多年的某樓盤開發企業破產重組,江蘇省儀征市人民法院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邊曉斌與辦案團隊再次來到樓盤現場執行勘查任務,卻不幸發生意外殉職。年僅49歲的邊曉斌倒在了執法辦案的第一線,生命定格在2023年12月14日。
一生擇一事,一心為公正。扎根基層法院29年,邊曉斌始終奮戰在司法一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如我在訴”意識辦好一件件民生案、做實一件件民生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法官忠誠干凈擔當的優秀品格。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江蘇省委在江蘇省南京市聯合召開表彰會,追授邊曉斌同志“全國模范法官”“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把群眾事當自己事
讓農民工“老有所依”
在邊曉斌辦公室的書櫥里,10多年間一直擺放著一塊工人送給他的紀念獎牌,旁邊是他與工人代表笑容燦爛的合影。群眾給的榮譽,擺在他書櫥最顯眼的位置。
這是邊曉斌保障近500名工人權益的見證。“當初,企業征用土地招工時,近500名農民成為企業的合同制工人。長期以來,企業與工人以一年一簽的方式連續簽訂了十幾年的短期勞動合同。”工人王忠玉介紹,到了2007年,企業卻突然發布公告終止勞動合同,讓他們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再以派遣工的名義回到原崗位。
如此一來,這批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就都少了。工人們認為受到不公正對待,紛紛找到法院,要求幫助他們協調簽訂穩定、有保障的勞動合同。法院多次調解卻久談不下,工人們情緒激動,嚷嚷著要停工。
邊曉斌主動接手了這起案件。王忠玉說:“當時大家都很著急,前后來法院100多次,每次都是邊曉斌接待,讓他受了不少氣,但他總是溫和耐心勸解。他對我們工人像兄弟一樣。”
一次,數百名工人來到法院,要求解決問題。“邊曉斌勸大家千萬不要激動,按照法律程序維護合法權益。他拿出好幾個手提袋,里面裝滿了案件材料。他說,你們隨便拿一份看看,是不是案件正在推動。”工人蘇福喜說,大家看到滿當當的工作記錄,感到邊曉斌確實一直在努力辦案,都很感動。
邊曉斌帶隊成立了多個調解組,往一個個工人的住處跑,還多次到企業溝通,力求妥善解決問題。
群眾的事,邊曉斌總能換位思考,當作自己的事去辦。鑒于短時間內達不成一致,邊曉斌提出:“能不能分步調解?”他和企業商量,先讓這批工人和正式工人同工同酬,提高他們的實際待遇,緩和沖突。一次次上門走訪,一次次耐心調解,邊曉斌終于說服企業接受了分步調解方案,確保工人待遇不降,企業生產不停。
隨著修訂后的勞動合同法施行,工人們的訴求有了法律支撐: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邊曉斌抓住時機組織工人與企業協商,促成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近500名工人與企業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困擾工人們多年的“心結”終于解開了。
調解成功的那天,工人們很高興,帶著鞭炮到法院慶祝。邊曉斌笑著擺手說:“鞭炮千萬不能放,大家一起合個影吧。”
“邊法官很正直,要不是他,我們成不了正式員工。”蘇福喜說,得知邊曉斌走了,工友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是為群眾辦實事的好法官。”
工作再向前推一步
讓“小五匠”們“傷有所保”
回憶起邊曉斌,曾在儀征打工的楊玉珍眼含熱淚:“是邊法官陪我熬過了最難的時候。”
一次意外,讓楊玉珍夫婦陷入困境。丈夫魏文斌在安裝樓牌號時,不慎從8米多高的地方摔下,造成顱腦嚴重受傷、身體多處骨折。法院雖然判包工頭賠償,但包工頭躲了起來,楊玉珍和兒子魏健不得不四處借債。
先解燃眉之急。邊曉斌帶頭捐款,又協調民政等部門發放救助金,同時想方設法去尋找包工頭。
意外發生后的一年春節,魏文斌傷勢加重。“我們是在醫院過的年,到了零點,外面在放鞭炮,我和兒子卻抱頭痛哭。”說起那個春節,楊玉珍止不住落淚。她沒想到,有人還惦記著他們。大年初一早上,邊曉斌拎著年貨出現在病房門口。“兒子感動得緊緊抱住他!”楊玉珍說。
撐不下去的時候,楊玉珍就給邊曉斌打電話。“他總是堅定地告訴我:‘你放心,這個案子到了我手里,一定辦好!’”楊玉珍說。
經過不懈努力,楊玉珍最終拿到了賠償款。
事情并沒有止步于此。走訪調查中,邊曉斌發現,儀征從事木匠、漆匠、瓦匠、水工、電工等“小五匠”工作的農民工有很多,一旦發生意外,醫療費少則三五萬元,多則幾十萬元,自己付不起、雇主賠不起,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月塘鎮是儀征最大的鎮,‘小五匠’集中,不少是全家人都干同一個工種。”月塘鎮司法所所長曹明介紹,月塘鎮司法所受理的“小五匠”案件占比很高。
能不能做好事前防范?經過多次調研,邊曉斌建議開展農村建筑工人意外傷害保險試點,并多方協調財政資金為“小五匠”購買保險,推動當地包工頭“凡用工必買險”。
從辦理一案,到治理一片,邊曉斌立足審判職能,積極融入基層治理,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尊重和贊許。
積極尋找最優解
讓公平正義更快更好實現
“今年又將有200多名新生實現就近入學。”儀征市寶能小學校長尚仁寶說,遺憾的是,邊曉斌沒有看到已經投入使用的校園。
幾年前,作為儀征市重點民生工程——寶能小學在建項目因債務糾紛陷入停工,周邊適齡兒童入學受到影響。由于未按約定完工并移交,開發商被訴至法院。儀征市人民法院立即對開發商資產進行保全查控,并對項目工程開展質量和造價鑒定。
民生事,誤不得。法律關系明晰,但訴訟周期長,能否讓接手單位盡快進場續建?邊曉斌態度鮮明:“群眾就近入學訴求迫切,涉及公共利益,應當裁定先予執行!”
執行當天,面對原施工單位的阻撓,邊曉斌耐心說理、講明利害,最終圓滿完成執行任務。2024年9月,寶能小學如期開學。
“遲到的正義是打折扣的正義,人民群眾的訴求等不得、拖不起,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辦好”“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這是邊曉斌常說的話,也是他堅守的工作信條。
蘇港船廠破產案件是個難啃的“硬骨頭”。企業裁定破產后7年間,資產8次掛牌拍賣,均因無人報名而流拍,200多名職工安置無望。
“工人們都等著安置款過日子吶!”邊曉斌接手該案后,積極尋求問題的最優解。2021年,邊曉斌了解到造船業有了起色,立即向轄區政府提議將破產處置與招商引資相銜接,多渠道宣傳船廠資產優勢,吸引多名投資人參與競價,最終以2.3億元的價格成交,超過起拍價5000萬元。那一刻,邊曉斌激動地說:“職工和債權人可以拿到錢了!”
之后,邊曉斌又帶領大家復盤總結,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迭代升級。分管破產審判不到兩年,他就幫助船企和房地產公司化解債務、盤活資產92億元,有力服務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局。
法袍在身,天平在心。邊曉斌扎根基層一線,“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他帶著感情、帶著溫度審理每一起案件,用一生注解公平正義的含義。盡管他已經離開,但他的一言一行成為人民法官的最好詮釋;他的笑容和身影,也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回憶里,閃閃發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06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