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呼吁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結束歐洲傳統的主導地位,釋放了什么信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5號,金磚國家財長在會后發表聯合聲明,呼吁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包括重新分派各成員國在該組織內的投票權重,以及結束歐洲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領導層的傳統主導地位。
作為全球金融體系核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其中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為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而提供金融支持,比如國際貸款。
然而自從二戰后成立以來,作為當時經濟霸主的美國和歐洲達成協議,各自壟斷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領導層的職位,幾乎把世界銀行和國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變成了西方壓榨南方國家、操控世界經濟的“工具”。
雖然這兩個組織名義上是服務于全球經濟發展的,但美國和歐洲壟斷了這兩個組織的核心領導層,擁有絕對的“投票權”,可以“壟斷性”地決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貸款或資金援助的數額以及對象國名單。
由于南方國家普遍缺乏發展經濟的資金,西方就以“貸款”為武器,將這兩個組織逐漸演變為歐美拉攏中小國家,排斥異己的“萬能”道具。
這不僅違背了這兩個組織建立的初衷,也就是利用資金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世界經濟向前發展的一大阻礙。
尤其是在美國,當前愈發瘋狂的利用金融經濟霸權,破壞全球經貿體系的背景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行改革,增大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重,終止美國和歐盟對這兩個組織領導層的壟斷,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目前推動改革的主要難點是既有的投票規則和話語權規則。
美國和歐洲,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主導者,根源是在這兩個組織成立的時候,世界的財富主要在他們手上,發展中國家普遍很窮,西方出資的比例最大。
通俗一點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以提供貸款來獲得權利的,此前美國和歐洲出的錢最多,股本最大,按照既有規則,他們的話語權最大,也就是他們說了算。
但隨著中國、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量已經大大超過了西方集團,歐美在全球經濟活動中所占的份額日益變小。
按照購買力評價水平計算,僅僅是金磚國家成員國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超越了G7。這種背景之下,即使按照“出錢多話語權就大”的規則,如果繼續讓歐美以占全球較小比例的金融份額,來控制全球最主要的國際金融投資機構,顯然不符合當下國際經濟格局現狀的。
此次金磚國家財政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呼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改革,結束歐洲在該組織內的傳統領導地位,實際上就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實力強大之后,開始為自己的利益發聲,不愿意再接受歐美的經濟剝削和壓迫,并尋求一個更公平、更有效的國際貿易秩序。
從現實層面講,當前西方處于全面衰落中,美國正在為維護全球霸權做垂死掙扎,以歐盟為代表的歐洲的經濟也在苦苦掙扎之中,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金融特權。
從這個角度講,金磚國家財長的呼吁,能否在今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促成改革,還有待觀察。
說白了,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艱苦博弈的過程。
或許短期內歐美還會借助“歷史慣性”具備一定的對抗實力,然而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金磚國家所代表的南方國家的經濟體量進一步壯大,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活動之中的比例必然會越來越小,僅從這個角度講,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大話語權,發達國家逐漸讓出主導地位,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
如果歐美不能順應這種大勢,其結果有可能會迫使金磚組織帶領南方國家另起爐灶,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人口總量亦或是國土面積,西方均處于劣勢。
相應的,歐美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將會大大削弱。
因此,這次金磚國家財長的聯合聲明,可以看作是拉開了加速推動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序幕,第一個大仗就是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領導格局。
是部分妥協和平方式解決分歧,保住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符的話語權;
還是“霸權”到底,最終將徹底失去話語權,西方世界面臨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