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剛剛見過王毅,表示歡迎中國加大對法投資,隨后竟有法國政府官員再度鼓動歐盟對中國加強貿易壁壘。
近日,據彭博社報道,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在一場經濟會議上宣稱,盡管歐洲已經在鋼鐵和汽車領域采取行動,但仍然必須修改規則和加強貿易壁壘,以允許更廣泛地使用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措施。他還聲稱:“此舉是為了保護法國的工業”。
作為法國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隆巴爾這番話,釋放出的一些信號還是值得關注的。
比如他認為在鋼鐵和汽車領域采取行動還不夠,應該更廣泛的針對中國商品。
這顯然表明:法國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上,態度是非常強勢的。
此前,中歐已經就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進行了多輪談判,期間我們還對歐盟采取了對等反制措施,最近中方又宣布對產自歐盟的干邑白蘭地開始加征反傾銷稅。
當然,我們在對歐洲干邑白蘭地加征反傾銷稅的同時,也對那些按照中方要求,按時提交了價格承諾申請,并且經審查確認符合中國相關法律規定的歐洲白蘭地企業,列入豁免名單。
通俗點說,我們這次對歐洲干邑白蘭地是一次“精確打擊”。
中方為什么要這樣做?
答案很簡單,恩威并施。
就是要通過這種精準反制行動,提前給歐洲企業樹立一種可以效仿的“模式”。
就像此前我們愿意就中國電車出口到歐洲進行價格承諾一樣。
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我們是從中歐關系的整體大局著想,不希望雙方貿易關系走入互毆的“死胡同”。
站在歐盟的角度看,他們認為歐洲產品與中國同類產品相比缺乏價格優勢,因此,想要用關稅來保護相關企業,以確保他們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本來,在全球化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中國產品價格優勢形成的關鍵,在于中國規模化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物流體系,這顯然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一種合理性優勢,我們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有任何讓步的。
然而,即使在這種前提下,我們仍然愿意跟歐盟進行價格承諾的談判,實際上已經非常照顧歐盟的面子,同時也表現出中國的大局觀,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對中國產品的高度自信。
現如今,我們又在對歐洲干邑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的同時,豁免那些愿意做出價格承諾的企業,就是給歐盟方面打個樣。
希望雙方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分歧,同樣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加以解決。一句話,中國給足了歐盟面子。
結果法國財長突然來了這么一句話。
這對于接下來中歐貿易分歧的解決,無疑是一個不好的兆頭。
原因很簡單,自視為歐盟“領頭羊”的法國,如果是以這種態度來跟中國打交道,中法也好、中歐也好,雙方的分歧難以解決。
事實上,法國財長對中國的這種態度,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歐盟態度的一個縮影。
一句話,他們完全辜負了中方的一片善意,或者是根本沒把中國的好意當回事,以為自己還是曾經的那個“列強”。
毫無疑問,歐盟現在的確到了該正確認識自己究竟有幾斤幾兩的時候了。
可以說,在關稅以及其他貿易問題上,中國該做的都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也做了,并且等待歐洲的時間也夠長了,我們可以說是仁至義盡。
如果他們依然還是這樣油鹽不進,那么中方或許需要考慮采取其他手段了,畢竟維護自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法國財長的這番話,可能還暗示一個潛在的危險信號。
那就是法國或許同意跟中國就電車關稅問題,采用價格承諾的方式解決。但同時他們也想在其它更多的領域效仿這一方式。
也就是通過所謂修改規則和強化貿易壁壘的方式,更加強硬地針對中國產業,以逼迫中國做出更大的“讓步”。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對于我們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這也是我們需要加以關注和警惕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在馬克龍當面向王毅外長表示,高度重視發展法中關系,歡迎中國加大對法投資,并期待適時再次訪華的背景下。
法國財長的這番話,無疑是對馬克龍的一種“背叛”,或許這也是馬克龍的意思。
但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希望法國方面清楚,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跟中國打交道,誠信是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