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6月1日凌晨,烏克蘭發動代號為“蜘蛛網”特別行動,對俄羅斯境內五個戰略轟炸機基地展開大規模無人機突襲。
伊萬諾沃塞弗尼空軍基地、梁贊佳吉列沃空軍基地、摩爾曼斯克奧列尼亞空軍基地、伊爾庫茨克別拉亞空軍基地、阿穆爾州烏克蘭卡空軍基地停放的戰略轟炸機群遭受嚴重損失。
烏克蘭方面宣稱,此次行動共摧毀或重創俄軍多達41架戰略轟炸機與預警機,其中包括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以及稀缺的A50“支柱”預警機。
事后,根據流傳出來的視頻顯示,被炸毀的圖95轟炸機和預警機共12架。這對俄羅斯來說也是極其慘重的戰略損失,最嚴重的后果是對美國的戰略威懾力受到一定影響。
烏克蘭這次特種行動策劃了18個月,最終輕松得手,整個方案設計令人拍案叫絕。
事件發生后,很多人擔憂中國空軍基地停放的飛機是否能夠防御此類突襲。
從目前的建設狀態來看,中國空軍基地毫無疑問是世界最高水平,堪稱現代標桿。
現代戰爭軍用機場是敵軍第一波攻擊的目標之一,炸壞跑道和機場設施,不但可以摧毀大量的飛機,使對方的航空兵處于癱瘓狀態。美國蘭德公司的《空軍基地的攻擊和防御還擊:歷史教訓和未來挑戰》報告指出,隨著中國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增強,美國在東亞的空軍基地越來越不安全,但美國卻對中國的空軍基地毫無辦法。
2024年4月,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空軍基地防御建設上已經全面超越美軍,并用“毀滅性代價”形容美軍在此領域的落后。
哈德遜報告披露的數據令人震驚:過去十多年間,中國新建了超過3000個飛機掩體、20多條新跑道和40多條滑行道。特別是在臺灣海峽周邊,134個空軍基地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混凝土堡壘網”。
相比之下,美國在同一時期僅新增了2個加固機堡。
如此懸殊的差距,是否意味著美國對印太地區的掌控力正在減弱?
中國空軍基地建設持續幾十年,構建了高度冗余的戰時生存體系。最重要的是,中國空軍基地建設實現了“全國聯網、處處能戰”的戰略格局,不依賴單一節點,具有極高的機動性和抗打擊能力。從東北的山體洞庫到西南地區的備用跑道,再到東南沿海的地下指揮所,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即使部分基地受損,其他基地仍能迅速恢復戰斗力。
中國的加固型機堡采用了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頂部厚度達到3米以上,能夠抵御巡航導彈和鉆地彈的攻擊,真正做到了堅不可摧。
隨著近年不斷加大力度進行現代化建設,中國空軍基地已經從單一機堡升級到綜合基地群。一個機場內包含多個跑道、數十個機堡、應急指揮中心、備用通信線路以及后勤保障倉庫,能夠承受第一波打擊并迅速恢復戰斗力。
通過建設大量加固型機堡和飛機掩體,中國空軍基地能夠抵御巡航導彈和鉆地彈的攻擊,確保戰略力量的生存能力,從而在戰略層面上保持穩定,威懾潛在對手。
中國空軍基地的建設注重靈活性和機動性,通過建設野戰機場和備用跑道,能夠快速響應各種作戰需求。同時,中國空軍的防空反導能力和遠程打擊能力不斷增強,使其在戰略層面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中國空軍基地建設不僅包括永備機場,還包括野戰機場,能夠滿足不同作戰環境下的需求。野戰機場可以在戰時緊急修建,為飛機提供臨時起降場地,增強空軍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很多人認為開戰摧毀機場是最佳方案,但是這并不包括機場跑道。跑道是機場最難以破壞的設施,100萬噸核彈空爆后,距離爆心670米的跑道結構也能保持完好,再近戰對跑道的破壞也只能產生分裂和起層,無法從基礎上破壞跑道結構。
2萬噸原子彈在機場爆炸,距離爆心80米距離內的跑道表面裂縫寬度只有5毫米以下,垂直沉降高度不大于2厘米,反跑道炸彈也只能造成幾個彈坑,經過修復和部分鋪設臨時鋼板覆蓋等措施,修復跑道的時間甚至比修復飛機還要快。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開始大規模突襲機場,把對手大量飛機消滅在地面。
在蘇德戰爭開戰第一天,蘇聯分布在距邊境20公里到70公里范圍內的66個機場,遭到德國空軍轟炸,1489架停在地面上的飛機被摧毀。
贏得勝利后,蘇聯空軍在戰后大規模的建設軍用地下機庫,地下機庫有坑道式和掘開式兩種,坑道式是在機場附近的山體掘洞掏空,內部空間充裕。掘開式機庫適合平坦、起伏地形,有全地下式和半地下式兩種。中國空軍在美蘇冷戰時期建造了40多個地下機場,其中包括17個殲擊機洞庫、14個轟5轟炸機洞庫和7個轟6轟炸機洞庫,這些機場全部依山而建,可容納1500多架作戰飛機。
不過機堡幾乎隨時在的人的衛星監控之下,又不可能無限加固,一旦開戰,進攻型空軍才能掌握戰爭主動權。
隨著中國防空導彈、六代戰斗機的迅速發展,中國空軍已經逐漸能夠與美國空軍美國空軍抗衡。
為了準備未來新的太平洋戰爭,美軍開始大量啟用二戰時期的飛機場。
二戰期間為了與日本爭奪太平洋控制權,美軍修建了大量機場。戰后這些機場大都因為失去用武之地而被荒廢。如今美軍正接連重啟這些二戰舊機場,目的是“為了準備未來新的太平洋戰爭”。
美軍在戰略靈活性方面面臨諸多限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受到預算、內部爭議和技術挑戰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快速調整和部署。美軍試圖通過重啟二戰時期的舊機場來增強其戰略靈活性,但這些機場的建設速度和防御能力均難以與中國相比。與美軍相比,中國在空軍基地防御建設、戰略部署與應對能力、防空反導能力以及戰略靈活性等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
中國空軍基地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在于構建了高度冗余的戰時生存體系,提升了防空反導能力,適應了現代戰爭的需求,增強了戰略威懾力。
軍力越強大,捍衛和平的能力越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