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2025年7月1日,美國拉著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在華盛頓搞了個“關鍵礦產合作倡議”,說白了就是四國抱團搞稀土,想自己建一條從開采、精煉到供應的完整產業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親自站臺,說澳大利亞有礦、日本有技術、印度有資源,美國來定規則,四國要全方位合作。這陣仗不小,媒體都說這是印太戰略的升級,矛頭直指中國。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6月30日表示,“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將重申美日印澳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共同承諾,并突出四國戰略伙伴“維護主權、加強海上安全和建立彈性供應鏈”的共同決心。
說是聯盟,其實四國各有各的心思。日本雖有高端制造技術,但92%的關鍵礦產靠中國供貨,而且和美國在關稅問題上鬧得不愉快,美國威脅要加征關稅,日本也不愿犧牲自己的農業利益。澳大利亞有礦,可唯一的稀土分離企業萊納斯公司技術不成熟,量產困難,還擔心美國退出“奧庫斯”。印度資源不少,可缺技術、缺人才,制造業能力跟不上,還對美國宴請巴基斯坦軍方耿耿于懷。四國表面合作,內里矛盾不少,這聯盟能不能穩固還不好說。
早在4月,中國就下了先手棋,對釓、釤、鋱、鏑等7種中重稀土產品和磁性材料實施出口管制,要求申報用途、最終用戶和全流程證明。這可不是簡單限制出口,而是要把“誰在用、怎么用”弄清楚。效果很快顯現,一個月不到,美國磁性材料進口量就下降了,軍工訂單都延期了,美國財政部長都承認形勢嚴峻,不得不找中國談判。
7月1日,中國29年未大修的《礦產資源法》正式生效,這可是重大戰略動作。新法把稀土從勘查、審批、開采、運輸到出口全流程都納入國家統一調度,以前企業挖礦要跑多個部門,現在國家能視戰略需要優先配置資源、統一審批,企業能走“探采直通車”,不用到處奔波。這等于從法律層面把稀土產業鏈鎖死,國家說了算,別人想插手沒那么容易。
稀土(資料圖)
四國想擺脫中國,可他們缺的是把稀土從“泥”變成“貨”的關鍵精煉環節。全球80%的稀土精煉能力在中國,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搞了很久,2025年才做出少量氧化鏑樣品,量產遙遙無期。美國、日本、印度也各有難處,要么卡在環保批文,要么技術不成熟,要么審批拖延,根本沒法形成完整產業鏈。
中國這邊法律生效的同時,“全國礦產審批平臺”也上線了,全國稀土項目一個入口、一張表單、一次審批,全鏈路監控、動態調度。以前搞稀土項目要填表、評估、走關系,現在國家統籌,地方配合,資源按戰略調度,企業按規辦事,完全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運作,和四國靠市場驅動的模式不一樣,優勢明顯。
中國的出口管制讓美國吃了苦頭,磁性材料進口量下降,軍工相關產業受影響,訂單延期,美國不得不和中國談判,希望放寬審查。可中國提出“半年一次評估機制”和“全鏈用途追蹤”,不會輕易松口,美國短期內想解決問題不容易。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這一系列動作,把稀土從市場驅動轉向主權管控,當成戰略資產來管理。四國聯盟雖喊得響,但內部問題多,技術、成本、時間都是難關,想復制中國的產業鏈沒個十年八年難成氣候。中國靠法律、制度和統一調度,筑牢了稀土產業的防線,在全球稀土格局中占據主動,未來的博弈,中國有底氣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