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國計劃向印度等12國發出最終警告之際,印度突然宣布將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征總額達7.25億美元的反制關稅。
此舉不僅打亂了特朗普精心策劃的談判節奏,更向世界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印度不接受最后通牒,也絕不會被動接受外部壓力。
印度打響反美第一槍
眾所周知,美印之間在貿易議題上始終存在摩擦。
自特朗普執政以來,其推行的全球性關稅政策令多國受到影響,印度亦未能幸免。
美國此前針對印度汽車及零部件加征關稅,造成印度出口遭受嚴重打擊。
相關數據顯示,該措施影響了印度約28.9億美元的出口額。
而印度方面雖一直試圖與美方達成雙邊貿易協議,但談判過程異常艱難,雙方在多個核心問題上長期僵持。
眼看美國設定的“對等關稅”90天緩沖期即將于7月9日到期,關鍵時刻,印度果斷采取行動。
當地時間7月4日,距離期限僅剩兩天時,印度正式向WTO提交加稅清單。
這一舉動讓美國措手不及,直接打破了其“最后通牒”的心理博弈。
再看印度所列清單,內容頗具深意。
清單中重點瞄準的是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的關鍵農產品,包括蘋果、杏仁、核桃等。
這些州是特朗普競選連任的重要票倉,其政治意義遠超經濟層面。
莫迪政府此舉顯然有意針對特朗普的核心支持群體,使其在國內面臨更大壓力。
從金額來看,印度的反制措施同樣耐人尋味。
印度表示,美國對其征收的關稅總額為7.25億美元,因此印度也將對來自美國的商品征收相同數額的報復性關稅。
不多不少,恰好匹配美國對印度汽車零部件施加的懲罰性關稅損失。
這表明,印度正巧妙運用國際規則進行反擊。
既然你用規則來壓制我,那我也用規則來還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此次舉措在全球范圍內引發高度關注。
歐盟與日本等國雖未公開表態,但內部人士透露,他們對印度的強硬姿態頗感欣慰。
這些國家同樣飽受美國關稅政策之苦,印度此番出手,無疑給他們帶來了一絲希望,也鼓舞了其他經濟體對抗單邊貿易霸權的信心。
不過,印度與美國的這場博弈,并非僅限于關稅層面。
莫迪手中握有三張關鍵牌,每一張都直擊特朗普痛點,使得這場貿易沖突演變為一場不對稱的較量...
莫迪的“三張王牌”
第一張牌,便是印度龐大的14億人口市場,這讓硅谷巨頭們不得不深度綁定印度。
目前,蘋果公司已有五分之一的iPhone產量轉移至印度生產,若供應鏈中斷,損失將高達數億美元。
谷歌、亞馬遜等科技企業也在印度投入巨資,涵蓋電商、云計算等多個領域,業務布局極為廣泛。
因此,印度剛釋放加稅消息,這些科技公司便迅速組織團隊前往白宮游說,核心訴求只有一個:別跟印度硬碰硬,我們承受不起。
與此同時,印度最高法院也給美國企業送上一記重擊,開出高達42億美元的追溯稅單,理由涉及多年來的稅務遺留問題。
尚未完全消化這筆賬單,印度又推出數據本地化新規,要求Facebook、谷歌等平臺必須將印度用戶數據存儲于本地服務器,這直接制約了它們的廣告營收模式。
要知道,廣告收入是這些公司在印度的主要利潤來源。
如此一來,硅谷巨頭們徹底坐不住了,如果特朗普繼續強硬施壓,這些企業很可能率先站出來反對。
第二張牌,則是農業這個敏感領域。
美國一直要求印度開放轉基因玉米和牛肉市場,但莫迪深知其中風險。還記得2020年,百萬農民包圍新德里街頭抗議的情景嗎?那次事件幾乎動搖了他的執政基礎。
印度財政部長近期在內部會議中直言:讓美國玉米進來,印度農民可能就掛在紅堡墻上了。
話雖激烈,但道理清晰。印度擁有5億農民,他們的選票比任何貿易協定都重要。
莫迪心里清楚,經濟上的損失尚可承受,一旦失去農民支持,才是真正的政治災難,因此面對美國的壓力,他始終沒有退讓。
第三張牌,則是地緣戰略方面的靈活操作。
就在與美國關系最緊張之時,莫迪高調出席金磚國家峰會,并順利獲得72億美元基礎設施貸款。
俄媒隨即發表評論稱,印度這位騎墻派終于要做出選擇了。
不僅如此,當美國威脅稱若印度繼續進口俄羅斯石油將加征500%關稅時,印度外長當場反駁:你們自己還在用盧布購買俄羅斯化肥,現在反倒裝起正義來了。
這句話直戳美國雙重標準的軟肋。
要知道,印度如今已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一旦被逼到極限,轉向金磚國家尋求更多合作,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將出現重大漏洞。
此時的特朗普陷入兩難境地:制裁印度吧,硅谷企業第一個跳腳,農民選票也可能流失;不制裁吧,面子掛不住,還會被政敵攻擊軟弱。
而印度這一拳不僅打得特朗普措手不及,也引發了連鎖反應...
全球貿易戰迎來轉折點
歐盟早已積怨已久,見印度帶頭反擊,立即宣布將對美國鋼鋁關稅實施雙倍回擊,并揚言要重新審查美國車企的排放標準。
日本也趁機跟進,突然提出將重新評估美國牛肉的檢疫門檻。
社交網絡上流傳著一張惡搞圖:G7峰會合影被修改成G6加1,六國代表聚在一起,唯獨美國代表被孤立在一旁。
網友調侃道,這哪是七國集團,分明是六國聯合圍攻美國,現在的美國,在盟友圈里越來越像個孤家寡人。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做法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新的思路。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中小國家面對超級大國只能妥協,但印度這次證明,只要策略得當,照樣可以正面交鋒。
這促使那些長期受到美國貿易打壓的新興市場國家開始重新思考與美國的關系。
一位資深國際貿易研究專家最近坦言:單極霸權的時代恐怕正在終結,2025年或許將成為全球貿易體系重塑的關鍵節點。
由印度發起的這場貿易反擊戰,已悄然成為全球貿易格局演變的轉折點,未來局勢如何發展,誰也無法預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要想像過去那樣隨意主導規則制定,恐怕再也難以如愿。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