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穿山路龍隱橋附近的綠色人行道。
清新的綠、沉穩(wěn)的灰、艷麗的紅……走在完成海綿化改造的人行道,舒適防滑的觸感從足底傳來,全新而美妙的視覺體驗也撲面而至。近日,我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海綿化改造項目二期工程已完成全部建設(shè)并通過初步驗收。一條條多彩且“會呼吸”的人行道,正如靈動的脈絡(luò),悄然改變著城市的模樣。
濱江路的人行道由透水磚鋪就。
近日,記者步入濱江路西側(cè)的人行道。米黃色的透水磚整齊排列,樹影被陽光投射在地上,隨風(fēng)輕輕晃動,仿佛在訴說著城市的故事。這些堅實又透水的灰磚,不僅重塑了人行道的面貌,更以其獨特的質(zhì)感,為古老的街區(qū)注入了時尚的活力。
來到中山中路與翊武路交叉口,透水磚與富有歷史感的城墻相得益彰。附近鋪上灰色透水混凝土的人行道,宛如給鳳北路、芙蓉路、疊彩路換上了一件嶄新的外衣,讓它們煥發(fā)出全新的光彩。
龍珠路南段紅色的人行道。
在龍珠路南段,醒目的紅色人行道躍入眼簾,而龍珠路北段人行道是清新的藍色。這些由紅色、藍色透水混凝土鋪就的人行道,不僅跟灰色透水混凝土的人行道一樣具備優(yōu)秀的滲水與防滑性能,更以其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引導(dǎo)著行人方向。在實現(xiàn)功能分區(qū)的同時,也點亮了城市的街角。
市民走在龍珠路北段的藍色人行道上。
轉(zhuǎn)向穿山路,路兩側(cè)綠色的人行道讓眼睛很舒服,與道路兩旁茂盛的綠樹融為一體。走在上面,炎熱的感覺也減輕了幾分。居住在旁邊的市民李先生感嘆:“改造后的人行道不僅透水快、防滑,而且更加漂亮了。”
穿山路訾洲公園附近的綠色人行道。
這多彩的人行道,不僅僅是城市道路的簡單改造,更是桂林應(yīng)對內(nèi)澇、涵養(yǎng)水源的“海綿”基底。
據(jù)了解,我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海綿化改造項目涉及43條道路,計劃改造人行道總長度約48公里,總面積約47萬平米,批復(fù)概算總投資約2.4億元。項目分三個階段有序推進,第一階段(一期)為龍珠路、龍隱路2條示范性道路建設(shè),已于2024年5月29日通過竣工驗收。第二階段(二期)是對老城區(qū)19條市政道路進行人行道海綿化改造,如今已完成全部建設(shè)并通過初步驗收,這標志著我市向“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剩余22條道路的海綿改造,將根據(jù)現(xiàn)場實施條件、資金安排情況,在第三階段逐步安排實施。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邢剛 韋彥青)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