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南頻道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平頂山高新區集聚了144家戰略性新興企業。
在1.7萬名從業人員中,80后、90后占比達60%。面對新業態蓬勃興起、新就業群體快速增長的態勢,如何實現“鐵打的組織”兜住“流動的群體”,成為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必答題。
“我們以組織體系化、管理智慧化、服務精準化為抓手,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從有形向有效轉變。”7月10日,平頂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孫國權說。目前,全區已實現黨組織整體覆蓋率82.35%、黨的工作覆蓋率100%。
走進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墻上的“聯動作戰圖”格外醒目,清晰標注著從黨工委到企業黨支部的四級聯動機制,彰顯出“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系統思維。
“單靠組織部門單打獨斗不行,必須構建大黨建格局。”黨工委副書記余明杰說,區里創新建立“1+6+N”工作體系:1個專項攻堅專班統籌,6大產業園區黨支部聯動,N個職能部門協同。通過“行業歸口+屬地兜底”雙軌機制,將85家新興企業全部納入管理網格。
在具體實施中,高新區黨工委召開新興領域“兩覆蓋”集中攻堅推進會,部署攻堅階段任務,并組建新興領域“兩覆蓋”百日集中攻堅工作專班,黨工委副書記任組長統籌抓總,行業主管部門+六大園區+鄉(鎮、街道)協同聯動,專班成員具體落實工作任務,形成聯動工作格局,構建高新區黨工委——高新區“兩新”工委——高新區“兩新”工委黨企連心服務中心——企業黨支部的工作體系。該區還創造性地推行“三同步”工作法:企業注冊同步采集黨建信息、項目落地同步規劃組織建設、人才引進同步培養黨員骨干。僅今年上半年,該區就新建黨組織26個,孵化黨員示范崗70個。
智慧化賦能:打造動態管理“云中樞”
高新區打造的黨建“云中樞”平臺,與市場監管、稅務、人力資源等部門系統對接,自動抓取企業注冊、用工、經營狀態等數據,實現新興領域黨組織基礎信息實時更新。
六大園區根據系統篩查的數據,實地走訪各家企業,重點排查互聯網重點企業、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注重交叉對比、動態校準,按照“三有標準”形成最終臺賬,建立“一企一檔”精準臺賬。
遵循“行業歸口、業務主管、屬地兜底”原則,按照摸排的總臺賬,專班人員召集六大園區及鄉(鎮、街道)工作人員,進行企業劃分、責任劃分,確保每個企業有人服務管理,并設定成立黨組織攻堅臺賬,責任到所屬產業園區、鄉(鎮、街道)兜底,做到任務清、責任明。
這一套集組織建設、黨員管理、政策服務于一體的流程,讓“政策找人”成為現實。潤和電氣科技等企業通過平臺“一鍵匹配”政策紅利,真切感受到“黨建就是生產力”的深刻內涵。
精準化服務:激活發展“紅色引擎”
在高新區科技創新局黨支部的協調下,轄區34家企業成功完成科技創新券申領,累計申領金額達913.36萬元;專利申請總量達到22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27件。該局還主動對接重點企業,深入挖掘技術合同存量,指導督促企業及時完成技術合同登記。截至目前,高新區已完成技術合同登記48份,登記金額53692.52萬元。
該區“兩新”工委黨企連心服務中心,內設“紅色服務驛站”“便民服務中心”“圖書室”“線上直播間”,為新就業群體提供休息、充電、法律援助等暖心服務;建立“黨建+人才”服務機制,為企業黨員職工提供技能培訓、職稱評定等支持,已累計為企業服務400余次,幫助解決各類問題241個。
尼龍新材料產業園區黨支部打出“政策解讀會+一對一輔導”組合拳,助力企業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從知識產權布局到研發費用歸集,園區專班全程提供指導,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近日,拿到高企證書的賽伏特質量檢測公司負責人感慨道。
如今,在高新區,黨建與發展的同頻共振效應日益凸顯:上半年,全區外貿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44.8%,發明專利數量提升12.5%,技術合同登記額達5.37億元。在這片創新熱土上,“紅色基因”正深度融入發展血脈,持續釋放著澎湃動能。(來源:平頂山高新區管委會 作者婁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