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25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召開,會上通報了有關縣(市、區)“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工作進展情況,我市唯一一個入列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的東源縣,榮膺“表現較好的縣(市、區)”。
東源以2023年11月6日入選全省首批典型縣(市、區)名單為動力,緊扣縣域這個戰略支點,以推動強縣促鎮帶村為重要抓手,引導鎮村走特色發展與錯位發展之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匯聚起建設強富綠美新縣域、當好河源綠色崛起邁向新高度主力軍的磅礴力量,“百千萬工程”建設亮點紛呈、富有成色,成績可圈可點。
為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展示東源推進省典型縣建設的創新路徑與亮點成效,即日起推出“粵來粵好百千萬——東源這三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核心提示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東源縣文旅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2024年,萬綠湖景區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36萬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更呈井噴之勢——5天內全縣接待游客34.88萬人次,同比激增108%,低空飛行、精品民宿、民俗展演等多元業態競相綻放,勾勒出一幅“生態打底、文化鑄魂、產業融合”的振興畫卷,助推東源文旅產業從山水資源到全域旅游跨越式發展。
五一假期,東源縣仙塘鎮南園古村人氣爆棚。
如今,東源正以萬綠湖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龍頭,以“四色文化”為脈絡,以體育賽事為紐帶,構建起“處處是景、步步生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文化賦能:
“四色資源”
激活文旅基因密碼
5月26日,東源作為全國15個縣區之一獨立設展,在第二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上展現東源文創產品等系列發展成果。歐陽柳 攝
東源文化版圖由“紅、綠、特、古”四色交織勾勒。
在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河源市第一個黨支部舊址訴說著革命火種的起源;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的阮嘯仙故居,讓人民審計制度奠基人阮嘯仙故事代代相傳。這些紅色資源經保護性開發后,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義合鎮下屯村依托“紅色+綠色+古色”三色融合發展模式,精心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今年格桑花開花期,僅3月2日,下屯村就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文旅等產業發展。據當地餐飲店敏記農家樂經營者阮志敏透露,花期時營業額較淡季增長3倍,不到一個月進賬近8萬元。
萬綠湖如翡翠鑲嵌于東源版圖。憑借“水體質量常年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的生態優勢,萬綠湖景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游客首選的“洗肺勝地”;兩個國家濕地公園和兩個國家森林公園構成生態旅游核心矩陣,成為東源推動生態文旅、溫泉康養的“發動機”。
1月31日,省非遺盛宴“汶水塘捕魚節”在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中聯村熱鬧上演。上萬名村民及游客匯聚一堂,感受傳統民俗魅力。
非遺與民俗則為東源文旅產業發展注入鮮活生命力。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中聯村的省級“非遺”——汶水塘捕魚節,以古法漁獵表演吸引數萬游客;上莞鎮新輪村的“追龍”民俗用喝彩聲喚醒新春,3天活動吸引數萬人齊聚東源;漳溪畬族鄉的“藍大將軍出巡節”以戰旗陣列展現畬族文化獨特魅力,今年更是現場簽約4個特色農文旅產業項目,助推漳溪畬族鄉農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農歷正月十一日,東源縣上莞鎮新輪村省級非遺“追龍”民俗活動熱鬧非凡。
東源縣的四個中國傳統村落各具特色。仙塘鎮南園古村書聲瑯瑯,康禾鎮仙坑村八角樓與四角樓保存完好,蘇東坡后裔聚居的蘇家圍號稱“南中國的畫里鄉村”,義合鎮下屯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通過“古建活化+文化體驗”模式,讓客家耕讀文化可觸可感。特別是南園古村,不僅是古村落,更是“文化城”,連續3屆“古新融合”文化藝術盛宴,吸引游客數萬人次,推動古村“流量”變“留量”,助力古村經濟快速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增收。
破局5A:
萬綠湖開啟
“生態+新質生產力”時代
5月1日,萬綠湖畔直升機引擎轟鳴,粵東西北地區首個“湖泊+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應用場景落地啟用。直升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與飛行書包組成“空中觀光矩陣”,讓游客隨時解鎖“萬山成一綠,萬綠成一湖”壯闊景觀。
游客可搭乘低空觀光直升機,以全新視角俯瞰“華南第一湖”美景。
鵬友(深圳)飛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躍介紹,今后將聯動萬綠湖周邊6個鄉鎮,建設6個飛行基地,推動更多飛行器落地,拓展森林防火、物流配送等應用場景,構建東源低空經濟產業帶。
2024年末晉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后,萬綠湖以“后5A時代”為契機,堅持文化賦能生態旅游,創新引領產業升級,開創“湖泊+低空經濟”發展新范式,并打造一系列示范性文旅融合項目,全面提升景區文化內涵與品牌影響力。
2023年萬綠湖開漁活動中,漁船滿載而歸。黃贊福 攝
文化IP創新同步發力:深挖活化“十二花神”文化IP,推出“十二花神”系列短視頻及旅拍、舞蹈、攝影大賽等項目,并依托萬綠湖優質生態資源,打造14個系列文創產品,首批產品一經推出迅速售罄,實現文化價值與市場效益“雙贏”。
今后,東源將加強萬綠湖景區與周邊地區合作,發揮景區聯動帶動作用,引導環萬綠湖庫區鄉鎮酒店、民宿、餐飲與景區協同發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
去年7月1日,萬綠東源·“魚”你有約(廣州行)活動在廣州海珠舉行,向粵港澳大灣區市民推介萬綠湖旅游文化資源和特色漁文化美食,邀請嘉賓共慶豐收、共賞美景、共品美食。資料圖片
體育破圈:
“賽事經濟”
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3月,以“‘步’同凡響‘泉’力以赴”為主題的徒步活動在國家3A級旅游景區——康禾云溪溫泉旅游區舉行,近2000名徒步愛好者用腳步丈量綠水青山,踐行生態保護。
活動現場設置東源手信展示區,徒步愛好者可品嘗特色飲料,感受偏硅酸元素地熱溫泉。據統計,此次活動帶動康禾本地民宿入住率超70%,圩鎮區域民宿100%入住;餐飲、溫泉等企業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000人次,拉動經濟收入超過120萬元。
近3年來,東源開展徒步活動20多場、騎行活動3場。“穿越萬綠湖”等大型活動吸引1.5萬人次參加,撬動旅游消費750余萬元,“體育+康養”成鄉鎮增收新引擎。
籃球運動成東源“流量密碼”。早在2014年,東源便率先在河源市把籃球打造成當地“名片”,每年舉辦村居籃球聯賽。
去年春節,河源首屆河美共贏籃球聯賽在東源開幕。聯賽規模達14個分賽區、338場賽事,139支隊伍、2346名球員參賽。
籃球聯賽期間,東源縣上莞鎮將籃球賽與“追龍”民俗結合,單日接待游客超萬人次;康禾鎮借“村BA”推廣旅游資源與研學線路,吸引外地學生研學;漳溪畬族鄉將簸箕舞、竹竿舞等畬族特色節目搬上“村BA”舞臺,展示民俗文化,邀請游客前來觀光休閑。
全年賽事火熱,不僅成為全民參與的健身項目,更通過“體育搭臺、農文旅唱戲”,以“球”引流量,開辟農文旅體融合發展新路。據統計,籃球聯賽期間東源累計接待游客3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550萬元,“籃球+文旅”模式被省體育局列為典型案例。
全域融合:
從單點突破到矩陣式發展
去年國慶假期,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朱武芳開的芳芳甜品店生意火爆。受益于村文旅產業發展,甜品店收入逐年增加,經營面積從18平方米擴大至40平方米。
朱武芳是義合鎮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眾多受益者與見證者之一。
近年來,義合鎮立足資源優勢,擘畫“一點雙圈三線”高質量發展藍圖。以蘇家圍·東江畫廊等景區為“雙翼”,大力發展農文旅體新業態,推動深度融合發展,以全域旅游引領高質量發展。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東源許多鄉鎮文旅產業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矩陣式發展,義合鎮和仙塘鎮表現尤為突出。
東源縣糖巢創客社區是河源首個創客社區。建設近一年來,吸引19個創新項目入駐,涵蓋電商、文創、美食等業態。客家鹽焗雞改良配方打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手工皂創業者開發山茶油護膚系列,“90后”李淵的艾粄店日均賣出300份客家小吃。年輕創客帶動100余名村民就業,形成“創業+非遺+農產”閉環生態,讓社區成為年輕人休閑聚會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仙塘鎮發揮區位優勢,融合生態、文化等資源要素,在龍利村等地打造“漁江營火”等4個郊野經濟新業態,培育江畔小院等城郊休閑項目,推動村民就業、村集體增收,助力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年,東源獲評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考核優秀縣,并入選廣東省首批15個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
從生態綠色旅游到文化多彩旅游,從農文旅融合到體育賽事與鄉村旅游融合,東源正以嶄新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來源:東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