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的熱帶暑氣中,一場冰封半年的外交堅壁終于被撬開一道縫隙。7月11日下午3時,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東盟外長會間隙完成歷史性握手——這是特朗普政府上臺近六個月來,兩國最高外交官的首次面對面交鋒。
這場閉門會談持續了整整60分鐘,比美俄外長前一日50分鐘的會談還多出10分鐘。時間長短本身就是信號:當兩個大國決意交鋒,一分鐘都嫌長;若試探破局,一小時猶覺短。
一、 制裁名單上的對手終相見
魯比奧步入會場時背負著雙重身份:美國首席外交官與中國制裁名單上的“反華先鋒”。早在擔任參議員時期,他就因涉華消極言行被中方制裁,今年1月上任國務卿后更成首位在制裁狀態下執掌美國外交的官員。半年前王毅與他通話時的告誡猶在耳畔:“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希望你好自為之”。
此次會晤前暗流洶涌。魯比奧10日被記者追問是否會見王毅時,僅以“正在努力安排”搪塞,言語間透露出美方的不確定性。東盟外交圈內甚至流傳觀察:若今日談不成,中美僵局恐將滑向更危險境地。
然而,當會議室大門最終關閉,兩國旗幟并列而置,現實政治終究壓倒了意識形態敵意。雙方心知肚明:關稅戰90天暫停期下月到期,南海對峙持續升溫,烏克蘭危機中的中國角色引發美歐猜忌——世界承受不起兩個巨人的徹底對立。
二、 一小時閉門交鋒四大焦點
盡管會談細節未公開,但交鋒坐標早已清晰劃定:
關稅戰火重燃倒計時:特朗普對東盟國家最高加征40%關稅的大棒仍懸在頭頂,馬來西亞、印尼等國苦不堪言。王毅此前直斥此舉是“單邊霸凌行徑”,會晤中勢必要求美方展現誠意。而魯比奧雖非經貿主談官,但需為下月第三輪中美經貿談判鋪路。
臺海南海暗雷密布:魯比奧在東盟會議期間暗指中國“貿易不公平”,并借航行自由影射南海。王毅則強調南海是“共同家園”,《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已近收官——主權底線寸步不讓。
烏克蘭棋局博弈:美方提前放風要將中國“援俄”列為關鍵議題。中方則以“交換意見”淡然應對,彰顯戰略定力。
科技鐵幕裂縫初現:英偉達CEO黃仁勛赴華前急晤特朗普,晶片禁令松動跡象隱現。科技脫鉤能否剎車,關乎全球產業鏈生死。
三、 元首外交的關鍵鋪墊
此次會晤遠非孤立事件。中美元首6月通話時互邀訪問的余音未散,特朗普可能今秋率商業代表團訪華的消息已在東京與華爾街流傳。兩國外長握手瞬間,實為更高層接觸的探路石。
更意味深長的是經貿領域的破冰信號:
倫敦框架落地:就在兩天前,中美確認經貿磋商機制細節,中方將審批管制物項出口,美方承諾解除對華限制
談判機制重啟:美國財長貝森特明確預告8月舉行第三輪貿易談判,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同步造勢
魯比奧雖以鷹派著稱,但特朗普政府的經濟團隊已顯露務實傾向——霸凌勒索正被談判桌取代。
四、 東南亞戰場的中美攻防
此次會晤選址吉隆坡絕非偶然。當魯比奧宣稱“印太仍是美國外交焦點”時,東盟國家看到的卻是殘酷對比: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全面完成,共同市場再擴容
美國對東南亞鋼鋁關稅最高達40%,馬來西亞、印尼首當其沖
王毅借機鞏固區域信任,與越南商談加入上合組織,為柬埔寨、泰國邊境爭端提供調解;魯比奧則試圖用“更優惠關稅”的空頭承諾挽回信譽。軟實力較量高下立判。
會談室大門開啟時,雙方神色平靜。沒有聯合聲明,沒有熱情擁抱,但兩雙手跨越太平洋的相握本身,已是動蕩世界最需要的穩定器。
大國博弈的轉折時刻,往往始于這般低調的60分鐘。當制裁者與被制裁者同席而坐,當貿易戰火暫歇時啟動對話,表明兩國正摸索“沖突管控”的新邊界。王毅曾斷言“中美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不會變”,此刻吉隆坡的閉門會談恰是對這一論斷的實踐注解。
特朗普訪華行程的暗線已若隱若現。若秋日空軍一號真能降落北京,世界當會記得:2025年盛夏吉隆坡的那一小時,為懸崖邊上的中美關系系上了第一根保險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