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線 護航福彩發展定西市民政局深入縣區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工作
近日,定西市民政局專項檢查組,深入部分縣區對福利彩票發行工作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筑牢福彩事業高質量發展安全根基。
精心部署,壓實責任。檢查行動開展前,市民政局下屬單位市社會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召開專題會議,制定詳細的檢查方案,明確檢查范圍、內容和標準。要求各縣區福彩銷售站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深入排查,不留死角。檢查組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部分縣區福彩銷售網點、倉儲車房、辦公場所等重點區域。重點圍繞消防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有效、電氣線路是否規范鋪設、疏散通道是否暢通、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實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每到一處,檢查組都詳細詢問站點負責人和銷售人員安全知識掌握情況,現場演示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并對站點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指導。針對檢查中發現的部分站點存在滅火器過期、雜物堵塞消防通道、亂拉亂接電線等問題,檢查組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要求和期限,確保隱患整改“閉環管理”。
強化宣傳,提升意識。在檢查過程中,檢查組現場講解安全事故案例,向福彩從業人員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應急處置知識,進一步增強銷售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鼓勵站點銷售人員和彩民積極參與安全生產監督,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共同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氛圍。
跟蹤問效,鞏固成果。此次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檢查組現場下達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要求和期限,并建立問題臺賬,確保隱患整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同時,福彩中心將持續跟蹤整改情況,適時開展“回頭看”,確保隱患整改到位,形成安全生產閉環管理。
下一步,市社會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將以此次檢查為契機,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健全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持續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安全穩定的福彩銷售環境,為福利彩票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吳澤亮)
渭源縣“三項措施”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網
今年以來,渭源縣充分發揮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的功能作用,分層分類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推動社會救助工作更“走心”、更“貼心”,切實做到及時救助、精準救助、有效救助。
精準落實政策“兜住底”。目前,渭源縣縣鄉兩級全面落實《甘肅省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實施辦法》,進一步健全對象分層、救助分類、覆蓋全面、協同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在吃透政策、深度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適度放寬低保、臨時救助等認定條件,切實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各項工作,用足用好用活各類救助資金。
強化監測預警“兜準底”。渭源縣切實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認定,用好“一鍵報貧”和“5446”監測體系,切實關注重病重殘、受災和失業人員等重點人員,經常性“走下去”“走進門”“走近人”,反復篩查確認,及時納入救助,有效實施救助幫扶,實現“被動救助”向“主動服務”轉型升級。
統籌資源要素“兜牢底”。全縣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學助教、醫療康復、心理撫慰、親情關懷“四個一對一”服務,一體推進精神關愛、困難解決、就業促進、政策落實等措施,壯大各領域愛心力量;要積極發展服務類救助,加強就業救助、產業幫扶等,增強社會救助“造血功能”,激發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動力能力。(袁國偉)
岷縣:防汛守護不停歇 暖心行動解民憂
近日,受持續強降雨天氣影響,岷縣防汛形勢日趨嚴峻。全縣結對幫扶干部以“汛”為令,將結對關愛群眾的安危冷暖扛在肩頭、系在心間,用實際行動詮釋“結對一家親”的深厚情誼。結對干部第一時間下沉一線,重點對低保戶、特困供養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敲門行動”,用腳步丈量民情,以行動筑牢防線。
排查過程中,結對干部不僅排查隱患,還耐心向群眾普及防汛減災知識和應急避險技巧。他們通過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演示,叮囑群眾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暴雨天盡量居家,使用電器、炭火要格外小心,遇到險情及時向村委會和鄉政府求助。
下一步,該縣將持續深化結對關愛行動,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密切關注雨情汛情變化,完善應急預案,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確保結對關愛對象安全度汛,讓結對幫扶的溫暖在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中持續升溫。(桑 昊)
7月10日,市社會組織黨委、市民政局黨總支邀請定西市藍天應急救援隊,在通渭縣馬營鎮白莊村和堡灣村開展應急培訓演練、志愿服務暨幫扶慰問主題黨日活動。(李苗苗 攝)
岷縣開展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
近日,岷縣救助工作站以“織密救助網絡 筑牢安全底線”為主題,開展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宣傳活動,并同步啟動2025年“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
活動現場,縣救助站在該縣政府禮堂門口設立咨詢臺,圍繞救助對象范圍、未成年人保護、尋親落戶等政策展開宣講,現場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手提袋500余個,結合“夏季送清涼”行動為環衛工人和過往群眾發放礦泉水500瓶。
縣救助站還邀請社會志愿者及群眾走進站內,實地參觀街面巡查、入站審核、生活照料等全流程工作。工作人員通過案例分享與政策解讀,生動展示“應救盡救、溫暖兜底”的工作理念,讓參觀者直觀感受救助工作守護弱勢群體的使命擔當。
針對民政領域安全事故教訓,縣救助站聯合消防培訓機構開展安全培訓與實戰演練。培訓圍繞火災預防、初期撲救等內容展開,通過警示案例強化安全意識。隨后模擬宿舍區電器短路起火場景,應急疏散、滅火行動、醫療救護等小組迅速響應,組織受助人員安全撤離并撲滅“火情”,各環節銜接有序,切實提升應急處突能力。
岷縣救助工作站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通過多元宣傳凝聚社會合力,扎實推進“夏季送清涼”行動,同時強化業務學習與服務創新。(桑 昊)
漳縣福彩公益金為養老賦能
近年來,漳縣民政局聚焦老年群體需求,以彩票公益金為重要支撐,累計投入各級福彩公益金667.47萬元,創新打造“長者食堂+村級互助幸福院+老年養護院”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可復制推廣的“漳縣模式”。
在老年助餐方面,針對資金難題,漳縣創新建立“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企業讓一點、社會捐一點、單位幫一點、個人出一點”的“六個一點”籌資模式,按“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共建共享、老人受益”的思路推進互助式養老,有效解決農村老年人“一餐熱飯”問題,推動農村養老由“兜底型救助保障”向“適度型幸福供養”轉變。截至目前,已實現13個鄉鎮全覆蓋,建成規范化長者食堂19個,惠及60歲以上老年人570余名。
鄉村養老服務中,漳縣秉持“互助養老、就近就便、共建共享”的理念,依托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利用村級閑置校舍、舊村部改造建設互助幸福院12所。同時推行“黨建+養老”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低齡健康老人與高齡失能老人結成“互助對子”,開展助餐送餐、生活照料等服務。
漳縣老年養護院自2019年成立以來,探索醫養結合模式,實行“公益金+社會資本”多元投入機制,通過公建民營方式引入專業養老機構運營,實現服務專業化與效益最大化;建立“評估——照護——康復”個性化服務體系,根據老人身體狀況制定照護計劃,目前全院老人38人,失能老人護理滿意度提升至95%。(王世安)
岷縣民政局四措并舉繪就民生保障新圖景
為切實提升社會救助資金使用效能,今年以來,岷縣民政局以“靶向擴面、動態提質、急難紓困、冬儲暖心”為發力點,打出政策“組合拳”,全力推動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
精準織密困難群眾“保障網”。扎實推進低保適度擴面,錨定學困戶、病困戶、務農低收入家庭、因殘致困家庭及單親家庭等重點群體,持續擴大保障覆蓋范圍,確保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同步壓實鄉鎮受理調查、縣級民政部門抽查審批的主體責任,嚴查工作“甩鍋”村(社區)等違規操作,明確鄉鎮權責邊界,杜絕村社權力越位。
精準校準救助對象“識別儀”。嚴格落實動態調整機制,以定期核查為抓手,對保障對象家庭經濟狀況、人員變動等情況開展“回頭看”,及時納入符合條件對象,堅決清退不再符合條件人員。從三、四類保障對象入手精準施策,通過常態化動態管理確保救助對象識別“零誤差”,讓救助資金流向更精準、使用更高效。
甘做特殊群體“及時雨”。全面落實專項臨時救助政策。對子女就學導致經濟拮據的家庭,依托“智慧岷縣”線上申請提速資金發放,為教育支出“減壓”;對因病陷入困境的家庭,精準施策、快速響應,為醫療負擔“減負”,綜合提升臨時救助“救急難”效能,讓臨時救助成為困難群眾應對急難的“暖心傘”。
筑牢群眾越冬“安全線”。秉持“未雨綢繆”的工作理念,提前謀劃越冬物資保障工作,加大采購力度、充實儲備規模,為困難群眾備好越冬物資,以充足的物資儲備應對嚴寒考驗,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用物資儲備的“厚度”提升民生保障的“溫度”。(桑 昊)
渭源縣育管并重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近年來,渭源縣堅持培育和監管并重,引導各類社會組織規范合法運營,全力推動社會組織在服務民生、促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中展現更大作為。
規范運行促提升。嚴格按照社會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各項制度,全縣共有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108家,年檢合格率87%,下達整改通知書26份,開展專項執法行動12次,打擊整治各類非法社會組織8家。通過單獨建立黨組織和選派黨建指導員的辦法實現了黨的工作“全覆蓋”。
聚力產業顯擔當。積極引導產業型社會組織助力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電商類社會組織開展助農直播,銷售額累計超1000萬元;馬鈴薯產業協會為種植戶免費發放原原種2000萬粒,原種3000多噸,并以不低于市場價格回收購馬鈴薯;旅游類社會組織參與打造旅游民宿5家,開展文旅專題推介7場次。實施慈善救助傳遞溫度。社會組織聚焦鄉村建設、扶弱濟困、兒童關愛等,積極對接爭取青島市城陽區多家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累計向渭源縣慈善協會捐贈350多萬元,助銷農特產品2095萬元,開展關愛兒童活動3.7萬余次,幫扶孤困兒童5300余人。
聚焦項目協作夯實根基。圍繞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教育醫療、農業科技、社會服務等重點領域,引進青島8家企業落地渭源,實施中醫藥大健康、薯條薯片加工等重大加工項目5個,完成投資2.46億元;協調青島市城陽區慈善總會,捐贈50萬元對新寨鎮、五竹鎮養老服務中心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協調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投入幫扶資金886萬元,在產業、人才、生態、教育等方面實施“活水計劃”項目;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00萬元,為200戶殘疾人實施無障礙改造項目,構建起多元參與、協同攻堅的東西部協作新格局。(郭芳琴)
關于社會組織注銷登記的公告
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經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對下列社會組織準予注銷登記,現予以公告。被注銷的社會組織不得繼續以原組織名義開展活動,否則將視為非法社會組織并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特此公告
定西市民政局
2025年7月11日
通渭縣“五化模式”織密困境兒童關愛服務保障網
今年以來,通渭縣著力打造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五化模式”,用心用情用力持續織密扎牢困境兒童關愛服務保障網,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協同關愛機制化。整合縣委宣傳部、檢察院等15個部門力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組建聯合幫扶隊伍。構建縣鄉村三級保護網絡,建成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個,實現鄉鎮保護工作站全覆蓋,配備18名鄉鎮兒童督導員、342名村(社區)兒童主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化關愛格局。
救助保障精準化。通過“入戶走訪+數據比對+鄰里訪問”排查,精準識別困境兒童,動態更新信息庫,今年新增保障對象20余人。民政聯合多部門落實保障政策,動態調整補貼標準,提供入學、醫療等“一站式”服務,實現政策與需求精準對接。
關愛服務多元化。組建由兒童主任、社工、律師、醫生、志愿者等構成的專業團隊,實施“學業有教·生活有助”“土豆愛心媽媽”等7個特色項目,覆蓋學習、心理、健康等領域。289名干部結對幫扶392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025年已開展聯系交流1052人次,幫辦實事89件,資助資金(含物資折價)4.4萬元,還開展節日關愛、安全課堂等活動,捐贈物資800余件。
陣地建設品牌化。鄉鎮保護工作站打造“一站一特色”:平襄鎮“青苗課堂”提供課業輔導與興趣培養;馬營鎮設健康關愛專區,開展心理篩查與義診;隴陽鎮發動鄉賢組建“愛心幫扶隊”,提供生活照料與情感陪伴,服務特色更鮮明、效能顯著提升。
宣傳培訓常態化。舉辦“賦能增效·筑夢未來”專題培訓,通過理論、案例、情景模擬等方式,培訓基層兒童工作者200余人次。組織督導員深入學校、村社開展政策宣講,利用新媒體推送解讀和案例,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困境兒童的氛圍。(孛 芳)
監制:杜金植
編審:李欣君
責編:張隴霞
編輯:李姿霖
法律顧問: 甘肅瀛運律師事務所 曲瑋 18693220999
版權說明:本公眾號轉載或發布的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