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河口區,烈日炎炎,一場旨在為困難群眾送去健康關懷與生活溫暖的公益行動卻如清風般拂過家家戶戶。在河口區“熒(營)光行”公益關愛項目之“困難群眾家門口的‘專家號’”活動現場,名醫上門接診、社工情緒疏導、學生志愿者清掃衛生等多方力量匯聚,共同為困難群眾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
作為河口區知名的“三高”、風濕病等老年慢性病診治專家,7月8 - 9日,李云華大夫跟隨中和社工機構,走進多戶困難家庭提供上門接診服務。在張阿姨家中,李大夫仔細查看病歷與檢查報告,詳細詢問其身體和情緒狀態。李大夫的耐心開解和細致叮囑,讓張阿姨緊繃的神經漸漸放松,久違的笑容重新綻放。
林大伯患有冠心病,曾有腦梗病史,每到換季便容易因心臟不適加重身體負擔。李大夫剛坐下,就仔細詢問他近期胸悶頻率、有無胸痛癥狀,還彎腰查看枕邊常備的冠心病藥物,逐一核對藥品保質期和服用劑量。
護理專業的機構新晉社工小陳也沒閑著,她拿出隨身攜帶的健康手冊,結合林大伯的冠心病病情,手把手教他通過緩慢深呼吸緩解胸悶不適。與此同時,在林大伯家的客廳和臥室,學生志愿者們分工協作,有的蹲在地上擦拭積灰的桌腿,有的踮著腳整理窗臺的雜物,還有的將散落的衣物疊好放進衣柜。原本因老人行動不便而略顯雜亂的屋子,很快變得窗明幾凈。
此次“專家號”入戶活動,是中和社工機構積極鏈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生動實踐。通過整合醫療資源、社工力量和志愿者隊伍,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救助服務“愛心網”,精準對接困難群眾需求,為他們提供醫療、心理、生活等多方面幫助,切實提升了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只有持續,沒有終點。”中和機構將繼續探索創新社會救助模式,讓“專家號”入戶等服務更常態化,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量,讓更多困難群眾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大眾新聞記者 張婧婧 通訊員 李傳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