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郎佐民
盛夏時節,走進岷縣雷香豬特色養殖基地,一只只憨態可掬的小豬在鋪著稻殼的潔凈圈舍里歡騰跳躍、悠然踱步。全封閉式飼養場內,工作人員通過智能化養殖系統實時監測豬群生長數據,一幅現代化養殖圖景躍然眼前。
今年以來,岷縣聚焦雷香豬特色養殖產業,通過“六個一”工作法(培育一個新品種、開辟一塊新場地、引進一套新技術、探索一種新模式、構建一組新產業鏈、拓展一條新思路),實現了閑置資源盤活、產業能級提升、群眾持續增收與生態循環發展的多方共贏,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
岷縣精準對接招商引資需求,成功引入中都普惠農牧業公司雷香豬養殖項目。依托鎖龍鄉嚴家村1600余畝天然牧場資源,岷縣選定由內蒙古野豬、藏香豬與梅山黑豬雜交改良的雷香豬為核心品種,整合村集體資金165萬元、企業自籌80余萬元,建成高標準養殖棚4座、配套飼料加工廠1處。以“規模化、標準化”為導向,推動傳統養殖向現代化轉型——封閉式管理減少生豬與外界接觸,科學防控降低疫源風險,打造出綠色高效養殖樣板。
通過“場戶繁育”閉環模式,企業統一供種、技術指導并訂單回收,帶動養殖戶深度融入產業鏈。群眾以資金入股、土地出租、勞務輸出等方式參與,輻射周邊13個村集體經濟發展,預計年增村集體收益15萬元,穩定帶動20余人就業。目前,400余頭能繁母豬、600余頭育肥豬長勢良好,預計年出欄量達5000頭,產值突破1500萬元。
養殖基地引入智慧管理系統,采用發酵床稻殼圈舍與生物菌處理技術,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和圈舍全天候無異味。同時,促成基地與萬畝紫花苜蓿基地“結對”,構建循環體系:苜蓿為生豬提供優質飼料,豬糞經處理后反哺苜蓿種植,形成“草畜互促”的循環經濟模式,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如今,岷縣雷香豬產業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勾勒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優美、百姓富足的新圖景。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