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差評(ID:chaping32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 導盲犬騙局 ”。
前段時間,差評君發現 “ 中國導盲犬 ” 的微博轉發里,怎么全是呼吁抵制的聲音?
嗯?懂得都懂?▼
出于好奇,差評君就去搜了一下。
結果這一搜,讓差評君這幾十年來建立的認知,原地崩塌。
我們以為的導盲犬。
電影:導盲犬小Q▼
實際上的導盲犬。
根據網友的說法,每一只導盲犬的培育成本,高達二十萬。
全中國有 1700 萬的盲人,而導盲犬基地,每年卻只能輸出幾十條導盲犬。
全國大熊貓都有 1800 多只了▼
能買得起,并且養得起導盲犬的,本來就是有錢、自理能力又強的 “盲人精英”。
關鍵是,花了這么多錢,這狗還未必好用。
之前某一家私營的導盲犬機構,就鬧出過導盲犬邊走路,邊撒尿的笑話。
再加上狗狗天生是紅綠色盲,用來導盲不是拿盲人的生命開玩笑嗎?
不少網友說,目前我們的智能設備已經完全可以取代掉導盲犬了。
但導盲犬機構還在利用媒體,不斷炒作這個效率低下的產業。
最終目的是博取社會的同情和愛心,來騙取國家的補助撥款。
和隔壁工位的同事,講完這個 “ 騙局 ” 之后,我們倆都沉默了。
良久之后,他拍了拍了我的肩膀:
“合著這么多年,咱們的同情心又被利用了?”
“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需要去問問。”
當天下午,差評君就帶著一肚子的疑問,打了一通電話。
我們直接聯系了中國第一家導盲犬培訓基地 ——大連導盲犬培訓基地。
在那通 2 個小時的電話之后,我們發現事情似乎遠比想象的復雜。
之后,我們又和大量的人聊了。包括私營的導盲犬公司、用導盲犬的人、訓導盲犬的人、用不上導盲犬的人,以及做智能盲杖的人。。
我們發現了一件更加殘酷的事情。
導盲犬確實是一個 “ 奢侈品 ”。但很可惜的是,目前沒有任何量產的智能導盲設備,能夠超越導盲犬。
整理完這份幾萬字的采訪內容后,差評君想把導盲這件事,揉碎了和大家講講。
首先就是,導盲犬它到底有沒有用?
答案是有用,但也不是萬能的。
很多媒體吹的天花亂墜,什么幫主人拿東西、做家務,都是在放屁。導盲犬壓根不學這些。
導盲犬的核心功能只有一個,那就是避障。
注意,是避障,而不是指路。導盲犬的工作原理,其實是服從命令。
它們可以聽懂包括直走、左轉等 30 多種指令。
由盲人自己判斷路線,給導盲犬下達指令。導盲犬再按照指令行進,并且帶主人避開行徑路上的障礙物。
經過上萬次的重復訓練后,狗狗會對路面障礙產生條件反射,完成快速避障。
所以,導盲犬是主動避障,也就是在遇到障礙物之前,就提前躲開了。
這比起被動避障的導盲杖效率要高得多。很多習慣了導盲犬的盲人朋友,都說很難再用回導盲杖了。
而作為智慧生物,它們最難被取代的地方在于,它們可以做出自我判斷。
大部分時候,導盲犬都會服從主人的命令。
但是,當主人發出錯誤指令的時候,就需要導盲犬自己判斷了,我們稱之為 “智性違抗”。
比如我們開頭提到的,天生色盲的狗狗要如何辨別紅綠燈。
我們之所以能夠分辨顏色,主要是依靠眼球里視錐細胞。人類有三種視錐細胞,而狗狗只有兩種。
皮皮蝦有整整 16 種▼
因此,在 導盲犬眼里,紅綠燈就是不同深淺的灰。
它們只能依靠主人的指令和實時路況來過馬路。
需要盲人做出第一道判斷。他們雖然看不見紅綠燈,但是會對車流有感知。能夠感覺到是對面來車,還是左右的橫向來車。
當盲人覺得可能安全的時候,會不斷地向狗狗發出詢問:“ 走?”
收到指令的導盲犬,不會立馬服從,而是先觀察路況。
第一個標準是看車流,看斑馬線兩側是否有來車。
第二個是看人流,是否有大量的同方向行人通過馬路。
如果導盲犬發現路況不安全,比如右側有車輛駛入。
這個時候,它們就會做出 “智性違抗”。
導盲犬會 “違抗” 指令,攔在主人面前,直到車輛通過。
不過,因為導盲犬不分紅綠燈,偶爾還是有 “闖紅燈” 的情況。
所以每次過馬路,盲人都會舉起手,示意司機和行人,小心盲人。
《 加油!向未來 》節目截圖▼
除了能避障,導盲犬也可以記住至少 7 條常用路線。
比如從地鐵站到家,只需要喊一聲 “回家”,狗狗就能自己領著你出發。
說是說只能記住 7 條,但我們一個盲人粉絲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的狗可以記住很多條路,新路線走兩次就記住了。
盲人粉絲和他的導盲犬 Happy▼
“ 就算導盲犬好用,但 20 萬這么貴,到頭來還是有錢的盲人才用得起。”
實際上,我國的導盲犬是不允許買賣的。
所有正規導盲犬,都只開放給盲人免費領養。
盲人向導盲犬基地提交申請,基地就會按照領養標準對申請者進行篩選。
按照大連導盲犬基地的標準,只有視障等級最嚴重的一、二級全盲人士,才有資格領養導盲犬。
不光導盲犬業務沒法給基地帶來收益,國家也并沒有相關撥款。目前,只有上海和大連兩家基地,每訓練出一只合格的導盲犬,當地政府會給補貼 6 萬。
看起來揮金如土的導盲犬基地,基本上只能靠社會捐贈,才能勉強度日。
既然日子都這么緊巴,為啥還花錢如流水的?
這讓差評君更加好奇,這 20 萬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差評君直接要到了大連導盲犬基地 2021 年的審計報告。
我們直接在數據里找答案。
2021 年,大連導盲犬基地在訓犬 105 只,畢業犬40 只,基地總的訓培訓成本開支為684 萬元。
畢業犬還得經過和盲人配對訓練。最后,只有 35 只導盲犬牽手成功。均攤下來,單只導盲犬的培訓成本達到了19.6 萬元。
所以,訓練一只合格的導盲犬,確確實實需要這么多鈔票。
光知道花了多少錢還不夠,咱們還得看看這19 萬都花到哪去了?
所謂的培訓成本里,又分為了訓犬成本、物資捐贈,還有科研經費三大塊。
訓犬成本是指:訓練一只合格導盲犬,所需要花費的資金,包括犬只支出和人工支出,總計 11.7 萬。
差評君翻了一下,發現里面占比最大的兩項大頭,分別是工資和犬糧。
犬糧一年就得消耗掉 40 萬,均攤下來,每只狗一年得消耗掉1.1 萬。而基地的員工工資一年開支是 235 萬,均攤后是6.7 萬。
兩項加一起快到8 萬了,直接占走了快二分之一的成本。
*雖然看起來人工費用好像很高。不過,按人頭計算了一下,員工年平均工資其實只有 6 萬多。
向上滑動▼
培訓成本中的另外兩項物資捐贈和科研經費,就不屬于狗狗訓練的開支了,但也會算到共同成本里。
物資捐贈是指機構一整年所接受的所有捐贈,比如狗糧、訓練服、藥品等。去年大連導盲犬基地總共接受了 186 萬的物資捐贈,每只狗的成本是 5.3 萬。
向上滑動▼
而所謂的科研費用,就是基地的導盲犬科研項目帶來的開支。比如犬只的基因測序和心理學等等,成本均攤下來,大概是 2.5 萬。
這算是大連基地特有的一筆開支。因為基地一開始就是個科研小組,后來越來越多的盲人希望能用上導盲犬,才轉變成了培訓基地。
向上滑動▼
我們仔細看里面的項目,會發現作為一個大型基地來說,開支其實并不大。
比如為了降低人工費用,大連導盲犬基地很多訓導員都是兼職形式,好把人工開支壓縮到了最低。
之所以這么扣扣搜搜過日子了,成本還這么高,差友們應該也猜到了原因。
完全是因為導盲犬的淘汰率太恐怖。
倒不是基地能力多差,而是盲人的出行,容錯率幾乎為 0。
導盲犬一個錯誤的判斷,對于盲人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當時在紅綠燈路口,導盲犬判斷錯誤。那么人和狗面對的,可能就是一輛飛馳的汽車。
因此,導盲犬的培訓,必須足夠嚴格。
在狗狗離開寄養家庭之后,就會進行長達半年以上的嚴格訓練。重復相同的訓練項目上萬次,直到它們對障礙物形成條件反射。
甚至領養人也需要親自到基地來,和狗狗進行至少 30 天以上的共同訓練。
在這樣嚴格的標準下,去年大連基地 107 只在訓犬里,只合格了 35 只。
要由這 35 個畢業生,去承擔所有的開支,成本自然而然就被抬上去了。
假如交付數量提高到 80 只,成本就能從 19 萬壓縮到 8 萬。
可惜的是,訓導合格率是有瓶頸的,這才是導盲犬行業最大的問題。
雖然大連導盲犬基地的說法是,成熟的訓導技術,能把合格率拉上去。
但事實是,就算是大連這樣的老牌基地,合格率也不到 40%。更別說其他小機構了,很多機構一年只能畢業五、六只犬。
不光是中國,日本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導盲犬訓導國家,近些年導盲犬數量也一直停滯不前。
低合格率才是導盲犬行業的必然。
“ 既然標準這么高,為什么還會爆出亂撒尿的丑聞?”
實際上,目前我國的導盲犬監管,還存在漏洞。
目前國內導盲犬培訓的唯一參照標準,只有 18 年大連導盲犬基地幫助起草的《 中國導盲犬標準法 》。但,這個標準是遠低于國際要求的。
按理來說,各地的殘聯會按照這個標準法,給通過測試的狗狗發放工作證。
只有拿到工作證的狗狗才能正式上崗,成為一名合格的導盲犬。
但是,我們了解之后,卻發現有些機構甚至不需要經過殘聯的這一道審核。
差評君采訪到了云南而行工作犬訓練有限公司,這家私人機構在 2018 年中了上海市政府的導盲犬招標。
根據云南而行的說法,他們是國際導盲犬聯盟的成員,殘聯那些審查員也沒有他們專業。
他們的犬只,都是用自己內部頒發的合格證。
國際輔助犬組織▼
這個國際導盲犬聯盟,確實是專業的導盲犬組織。不過要想從中作弊,也并不難。
雖然加入聯盟時,有一次訓導能力的審核。但是,審核通過后,成員就能隨便給狗狗發聯盟的證件。
至于,成員的畢業犬到底是不是合格,聯盟是不會管的,像差評君剛說的邊走路邊撒尿的 導 盲 犬,就來自云南而行 。
不光如此,國內對于云南而行這種私人訓導公司,并沒有相關的資質審查。人人都能去注冊個導盲犬培訓公司。
很多沒有經過訓練的犬只,也被偽裝成導盲犬,在公共場所進出。
雖然導盲犬不能稱之為一個騙局,但是它的優缺點都很鮮明。
導盲效果好,但是成本昂貴,監管不夠完善。
而且不可否認的是,作為血肉生命,導盲犬永遠無法像機器一樣,被復制和量產。
盯著高成本的導盲犬,肯定遠不如發展智能導盲設備。
哎,不是很多網友說,智能導盲設備已經可以替代導盲犬了嗎?
于是,我們向一些盲人朋友了解了一下,他們的導盲設備使用情況。這些朋友里有運動員、有程序員、有推拿醫生。
結果,一圈聊下來,卻得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
他們無一例外,使用的都是最最最普通的四節或者五節盲杖。
嗯?是沒有人做智能導盲設備嗎?
差評君嘗試聯系做智能導盲設備的公司。
我們先后找了五家,結果,最后都獲知對方都已經關門大吉了。
對方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們:
這個東西沒有市場,做了血虧。
舉個實際的例子吧,這款叫視氪智能導盲眼鏡的產品,售價 1.9 萬。18 年的時候,就獲得了千萬的融資。
長下面這樣。
用攝像頭和雷達探測障礙物,通過聲音提示反饋給使用者。自稱準確率高達 92%。
大致就像你的倒車雷達,越靠近障礙物,警報聲就會越響,以達到提示盲人避障的功能。
這也是目前幾乎所有智能導盲避障,都在采用的方法。
乍一聽,哎,好像還挺實用的。
但,如果放到下面的場景中呢?
只要前方或者左右有物體,機器都會發出警報。但是,明顯不是所有的障礙都需要避開。
機器如何判斷道路上,哪些障礙物對盲人來說,是存在危險的?
如果不能對障礙物進行篩選判斷,盲人就好像在人群里瘋狂倒車。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抽象的導盲方式,不適合盲人。
盲人周彤給我形容說,戴著這種穿戴式設備,就好像背了個人:
如果明眼人牽著盲人走,那當然可以走的很快。但是,如果要盲人背著一個明眼人,就算別人提示得再及時,盲人也不敢走快。
再比如一些具備物體識別功能的導盲眼鏡。賣七八千,差評君還覺著挺實用。
結果被對面的盲人訓了一頓。
“ 這就是傻機器啊!是什么東西,我摸一下不就知道了,要你識別嗎?更別說,機器識別數量有限,還可能出錯。”
這種千萬融資、拿獎無數的產品尚且有局限性,更別說一般的產品了。
下面這種智能導盲杖就更加智障了,甚至連盲文都印錯了。
就這質 量,還敢吆喝你 1680 。 這是真敢拿盲人的命開玩笑啊。
性價比太低,才是導盲設備打不開這個 1700 萬的市場的根本原因。
因為盲人出行,是完全依賴導盲設備的。
還是拿紅綠燈舉個例子,經過路口的時候。
如果導盲設備提示盲人說,前方綠燈、無障礙,那么在盲人的世界里,前方就真的是綠燈。
盲人程序員廣榮對這種雷達探測設備,最擔心一點就是:程序很難保證一點 bug 都不出。但機器出 bug 了,盲人是很難發現的。
拿現在炒的正熱的無人駕駛來說吧。
這些全球頂尖的車企,從 16 年就開始嚷嚷無人駕駛,搗鼓到現在也沒個能真正上路的。
還經常會對路況識別錯誤,出現下面這種場景。
你也不想坐著下面這個人工智障出門吧?▼
雖然步行速度比較慢,但是盲人出行的路況,比無人駕駛更加復雜。
地面的一個石子、拐角的 一級 臺階、路口出現的行人,或者就是一塊未干的水泥地,對盲人來說都是潛在危險。
連 這些 頂級大廠都很難應付復雜的路況 ,更別說普通的導盲設備了。
實際上,自動駕駛要想達到人類駕駛水平,至少要累積 177 億公里測試數據。
智能設備如何去證明自己具備可靠保障盲人生命安全的能力?我想,一定不是靠一段概念視頻,也是需要上千萬次實驗和道路測試數據才是。
三百年前,人類迎來第一次工業革命。
在滾燙洶涌的蒸汽中,人們進入了從未有過的 “ 蒸汽時代 ”。蒸汽汽船、蒸汽汽車開始出現,人力第一次被鐵皮家伙取代。
就像汽車取代馬匹一樣,導盲行業也應該迎來一場屬于自己的工業革命。
作為一家科技媒體,我們絕對相信科技的力量。
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就能看到一只機械犬,正在帶著它的主人過馬路。
UCB 華人博士開發的機器導盲犬▼
至于導盲犬行業。
在談話的最后,大連導盲犬基地的老師跟差評君說,他們也希望有一天,科技可以取代掉導盲犬。實際上,他們也在參與智能導盲設備研究。
只不過,只要有一個盲人申請導盲犬,他們就會繼續做下去。
差評君也很難去評定,這種行為和模式是否合理。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桿秤。
撰文:四大編輯:面線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電話采訪內容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導盲犬國家標準 》、《 關于 2021 年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單只犬培訓成本轉向審計報告 》
視氪、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國際導盲犬聯盟、nippon 官網
微博 @中國導盲犬
新智元:《 95 后 UCB 華人博士開發「機器導盲犬 」,本科浙大擬回國內 》
非視覺生活
來源丨差評( chaping321),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