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AI+產業”語言,是搶抓人工智能新風口的重要路徑。7月11日下午,制造名城神農大講堂之產業/學術論壇第11期在市委禮堂開講,邀請中車株洲所青年科學家王彧弋博士作專題授課,株洲高新區(天元區)三名干部首次以“產業學習小組”成員身份作分享交流。市委書記曹慧泉主持。
“沒有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專題授課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年科學家、天元智能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彧弋博士以《智能時代:人與數據的共同創造力》為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圖靈測試的理論萌芽,到如今大模型爆發的產業化浪潮,進行了多維度分享,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生動鮮活案例,回答“AI 是什么”“大模型是什么”等前沿領域問題。他認為,AI 就是一個由海量數據到歸納知識再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數據經人工智能到輸出“規則”的過程。他還結合古今中外科學家對AI的研發與追求,分析了人工智能的路徑和要素,并就立足制造業、加強人才培養、推進人工智能新興產業等提出建議。
株洲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婉玲、高科實業市場開發部副部長寧夢娜、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協同創新部部長彭登首次以“產業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分享交流。他們分別以“具身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AI+新材料產業”為題,分析株洲發展“人工智能+”的優勢與劣勢,認為株洲作為工業重鎮,唯有抓住“技術攻堅窗口期”與“場景落地機遇期”,方能在這場“新質生產力”的競賽中占據戰略制高點,讓“制造名城”在智能時代煥發新的榮光。“外引內培’產業鏈龍頭整機企業”“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動態”“打造智能網聯完整產業鏈體系”“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突破大飛機材料、新能源材料領域”等“金點子”頻出。此前,產業學習小組成員先后走訪了60余家企業。
尚斌、聶方紅、陽望平、楊英杰、江小忠、羅紹昀等市級領導參加學習。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秘書長,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副秘書長,市委辦專職副主任;市直相關單位,有關高校、高職院校,部分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以及市直機關青年干部聆聽講課。
詳情請關注《株洲新聞聯播》和《新聞株洲》相關推送。
記者丨 李敦平 洪軍
編輯丨夏琳
審核丨林鑫 彭建南 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