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陳伊凡、孫曉晨
編輯|苗正卿
頭圖|AI生圖
“AI原生100”是虎嗅科技組推出針對AI原生創新欄目,這是本系列的第「07」篇文章。
當 ChatGPT 的周活用戶沖破 10 億大關時,一場靜悄悄的權力轉移正在發生 —— 超過 60% 的消費者開始繞過谷歌、百度,直接向 AI 助手詢問商品信息。但品牌們卻像蒙眼的玩家,既不知道 AI 會如何描述自己,也無力左右推薦的天平。
2025 年 6 月,紐約初創公司 Profound 用 2000 萬美元融資撕開了這個市場的口子。Kleiner Perkins 和英偉達風投的入局,讓這個成立僅 11 個月的公司站到聚光燈下——生成式AI 時代的 "品牌翻譯官",幫企業摸清大模型的脾氣。
自2024年7月成立以來,Profound已被《財富》100強品牌中的數千名營銷人員所采用,并入選科技媒體TechCrunch“2024年最具顛覆性的51家初創公司”榜單。
硅谷風投 a16z 已經迫不及待將其定義為新風口,在其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直言,"21 世紀初是谷歌 AdWords 的套利時代,2010 年代屬于 Facebook 的定向引擎,2025 年,輪到 LLM(大語言模型)和 GEO(生成式引擎優化)了。" 在硅谷最大孵化器YC 最新的 Demo Day 上,兩家同類公司的出現,似乎印證著這個判斷。GEO,是如今全球創投圈一個熱門話題。
對于這樣誕生于生成式AI之上的“新物種”,業界對此基本屬于——“干中學”的態度。
回歸最簡單的商業邏輯就會發現,這類創業公司能做到多大、這類商業模式能持續多久,或許都非常有限。
"這更像場‘貓鼠游戲’。" 嘉和資本 CEO 袁子恒直言。這些公司試圖破解大模型的黑箱,幫品牌優化 AI 推薦權重,但底層算法的每次調整,都可能讓之前的努力歸零。
UpScaleX 合伙人 Alan Zong 觀察到,類似項目如今屢見不鮮。由于這類商業模式本質上是在與平臺算法博弈,一旦搜索算法迭代,原先的產品邏輯便可能失效。選擇深耕 GEO 賽道的團隊,必須預設算法門檻不斷抬升,并隨時調整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Profound 們的故事,或許從一開始就寫好了悖論——他們要對抗的,恰恰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技術根基。何況,如今的AI算法,仍無法突破黑盒瓶頸,對于GEO公司而言,弄懂算法內部運行的機制,利用這樣的機制做推薦算法,本身可能就是一項偽命題。
AI原生的搜索優化是什么樣?
GEO這種商業模式下,Profound屬于走得較早的一批。
在a16z的文章中,提及了一個案例,Canada Goose,曾使用這樣的GEO工具,深入了解大語言模型是如何提及該品牌,研究結果并非關于用戶如何發現 Canada Goose,而是模型是否自發提及了該品牌,這是 AI 時代品牌知名度的一個指標。
Profound創始人
虎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Profound創始人詹姆斯·卡德瓦拉德(James Cadwallader),最早是網紅營銷機構凱拉Kyra的創始人,有和大型品牌合作的經驗,當他在創業孵化器South Park Commons結識迪倫·巴布斯(Dylan Babbs),兩人均在關注人工智能對在線搜索帶來的改變。出于對市場和時代的觀察,兩人共同創立了Profound。關于二者的介紹并不多,我們嘗試從有限的公開資料中,梳理Profound的成長經歷。
Profound連續兩年獲得資金投入,其融資情況如下:
2024年8月,Profound種子輪融資350萬美元,主要投資者包括Khosla Ventures風投、Saga資本等。
2025年6月,Profound獲得由Kleiner Perkins領投的A輪融資2000萬美元,NVentures、Khosla Ventures、Saga VC、South Park Commons和SV Angel也參與了該輪投資。
從市場前景和行業數據上看,這都是一門充滿前景的生意。
根據Adobe的一份報告,與2024年7月相比,2月份美國商業網站的流量增長了1200%,其中的增量客戶很多來源于AI助手的推送。報告稱,使用過AI搜索引擎的消費者用戶占比39%,但隨著AI搜索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將會被重塑。屆時,電子商務網站將不得不適應這一新變化,從而調整吸引客戶的方式。而這一調整,將牽動零售商每年在谷歌、亞馬遜、元平臺等數字廣告上約8000億美元的資金花費。
第三方市場分析機構Coherent Market Insights在2025年4月發布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市場規模與份額分析——增長趨勢與預測(2025 - 2032年)》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市場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436.3億美元,并在2032年增長至1088.8億美元,從2025年到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4%。
其中,在應用層面,2025年網絡搜索板塊預計將在全球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市場中占據最高份額,達到61.7%;技術層面上,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在全球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市場中占據最高份額,達到54.2%。
GEO的初創公司雖然不多,但在陸續出現。與Profound面向品牌方提供服務不同,Daydream更偏向一種ToC面向消費者的購物搜索平臺,是一家由電商資深人士Julie Bornstein創辦的公司,Daydream 的首席技術官是 Matt Fisher,他曾在微軟領導數據和應用科學;首席商務官是 Lisa Green,她曾在谷歌、The Yes 和康泰納仕從事技術、時尚和業務開發工作;首席戰略官是 Richard Kim,他曾是 Pinterest 的購物戰略和運營主管。在Daydream上,用戶可以使用自然語言和圖像識別來搜索產品——比如說,“我夏天要去哥斯達黎加參加一場婚禮,我需要一些穿什么的建議。” 你甚至可以上傳一件衣服的圖片,并使用對話式語言進行額外的過濾。
Goodie AI,是一款專注于AI搜索可見性的平臺,他們提供的產品包括,AI可視性監控平臺,通過一個直觀的儀表盤監控品牌在AI搜索模型中的知名度、情緒和競爭對手的基準;提供針對模型構建的語義進行AI內容優化,增加品牌在搜索模型中的曝光度;同時,在幾分鐘內編寫AI模型喜歡的內容等等。Goodie AI的CEO 穆斯塔法·艾爾伯馬維(Mostafa EIBermawy),曾經在字節跳動和寶潔公司擔任增長顧問,
Profound的競爭者除了初創公司,還有從SEO(搜索引擎優化)轉型過來的公司,例如Ahrefs,這類公司由之前SEO時代打下的客戶基礎和生態,將是Profound這類初創公司的最大對手。
CEO公司情況 成立時間 核心業務 商業模式 Profound 2024年1月 AI搜索優化分析平臺,幫助品牌監控和優化在AI搜索引擎中的表現 企業級SaaS訂閱模式,提供定制化企業解決方案 Goodie AI 2024年 AI搜索可見性和GEO平臺,專注于品牌在AI搜索平臺的監控和優化 分層訂閱定價模式,面向不同規模企業 Daydream 2023年 AI驅動的電商搜索引擎,專注于個性化購物體驗 B2C電商平臺模式,計劃通過傭金和廣告收入盈利 Ahrefs 2010年 SEO工具套件,包含關鍵詞研究、內容分析、排名監控等功能 訂閱制SaaS模式,無免費版本,專注高價值用戶
這些玩家共同定義了 GEO 的早期輪廓,但它們都面臨同一個命題:在大模型的規則里跳舞,如何不被隨時改寫的舞步淘汰?
Profound做了什么?
在如今的GEO領域,Profound算是做得早,并且產品形態較為豐富的一家。這是Profound與其他初創公司相比的優勢。
Profound目前提供的功能和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nswer Engine Insights(答案引擎洞察):展示聊天機器人對品牌、產品和行業的描述情況。
·Agent Analytics(代理分析):精準追蹤并分析AI爬蟲與品牌網站的互動內容,揭示AI機器人對品牌網站的爬取和解釋行為。
·Conversation Explorer(對話探索器):能實時洞察全球用戶在ChatGPT、Perplexity和微軟Copilot等人工智能問答引擎中的搜索內容;發現人工智能問答領域的新興趨勢;預估特定主題的搜索量;展示在單次人工智能聊天過程中,人們如何在營銷漏斗中推進決策。
·Shopping(購物):在人工智能中追蹤產品的植入。
Profound官網,可以通過Demo的演示,決定是否付費
此外,Profound還推出一項名為“Profound Lite”的自助服務計劃,定價為每月499美元,為初創公司和小型企業帶來領先的 AI 可見性工具。
根據其官網發布的營銷人員手冊,為了提高合作品牌在AI平臺的可見度,Profound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分析,Profound會明確品牌行業的AI引用前景,從而準確了解某些品牌出現在 AI 答案中的位置、方式和原因。
第二步——創建,基于分析,Profound會生成針對AI答案引擎檢索進行優化的內容。這一內容將易于AI模型理解,且具有權威性。
第三步——分發,確保AI模型已經信任的媒體和來源引用新的、經過 AI 優化的內容。為此,Profound將建議品牌接觸包括小眾行業出版物等在內的“隱形影響者”,采用相應的公關和媒體策略,或者優化自有渠道。
第四步——衡量,Profound將持續跟蹤品牌的AI可見性,以了解哪些措施有效并指導未來的決策。
第五步——迭代,Profound會跟進AI生態的發展,從而更新品牌的相應策略。
這套組合拳擊中了企業的核心焦慮:在 Perplexity、Copilot 等 AI 問答引擎里,自家品牌的曝光度、情緒傾向、競爭對手的聲量。
Profound的滲透速度很快,根據美通社數據,截至2025年6月,Profound每月處理超過1億次人工智能搜索查詢,所服務的用戶遍及18個國家,用戶包括Indeed、MongoDB和Ramp等企業。早期采用者報告稱,在60天內,AI回答的聲量份額提升了25%-40%。
金融科技公司Ramp是Profound的重要用戶之一,這家金融科技公司發現,他們在應付賬款方面的可見度很低,希望能夠以正確的方式提高這部分的曝光度。
它利用Profound的答案引擎洞察(Answer Engine Insights)發現,人工智能引擎經常引用與自動化、人工智能和軟件比較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傳統上在自然搜索中被忽略,而Ramp現有的引用中,有6%來自此類自動化相關內容。
于是,Ramp創建了兩個專為AI應答引擎選擇的定制頁面——小型企業應付賬款軟件和大型企業應付賬款軟件,這兩個目標頁面在一個月內產生了超過300次引用,躋身Ramp引用次數最多的內容之一。
Ramp的AI可見性在一個月內從3.2%飆升至 22.2%,在應付賬款領域的金融科技品牌中從第19位上升到第8位。
Kleiner Perkins合伙人伊利亞·弗什曼(Ilya Fushman)表示:“在定義現代營銷的關鍵領域中,Profound是當之無愧的引領者。隨著網絡從網頁瀏覽轉向AI問答時代,Profound提供了每家企業都必需的基礎設施。”
一場“對抗”大模型的生意
GEO 的故事聽起來像場革命。風投們說它會顛覆 SEO 時代的規則,但剝開概念的外衣,更像是一場與大模型的危險“對賭”。
從業界看來,GEO的生意盡管聽起來十分唬人,長期來看確實也將顛覆舊有的搜索引擎優化模式,但在現下的時點,GEO的初創公司最大的瓶頸不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和大模型平臺的沖突。
“GEO的模式,和大模型帶了對抗關系。”在過去幾周時間里,袁子恒接觸了不少做GEO的創業公司,AI的創業,最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隨著大模型能力的增長,實現AI應用能力的增長。但GEO的模式似乎相反。
在美國接觸了多家 GEO 公司后,Alan 發現,不少團隊的核心優勢更多體現在面向中小企業的端到端產品服務上,整體體驗流暢、易于上手;但在搜索推薦層面的技術儲備相對有限。
這些公司試圖教會品牌如何在大模型里 "鉆空子"—— 分析關鍵詞權重、生成優化內容、提高 AI 推薦概率,整套動作都建立在對底層算法的揣摩上。但大模型的每次升級,都可能讓這些努力變成廢紙。另外,這些公司其實沒有破解AI算法“黑盒”的核心技術,更像在做算法的“反向工程”。當 OpenAI 或谷歌調整推薦邏輯,這些公司就得連夜改寫優化策略,這種貓鼠游戲的成本正隨著模型迭代速度飆升。
盡管在a16z的那篇文章中,提及GEO公司他們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模型,從各個垂直領域的數十億個隱性提示中學習。他們將掌控整個循環——洞察、創意輸入、反饋、迭代——并運用差異化技術,不僅觀察LLM行為,更能塑造它。他們還將找到一種方法來捕獲點擊流數據,并整合第一方和第三方數據源。
更棘手的是效果歸因難題。某品牌突然在 AI 推薦中曝光量翻倍,客戶很難說清是 GEO 工具起了作用,還是大模型自發調整了權重。在按效果付費的商業世界里,這種模糊性足以讓預算決策者卻步。a16z 曾暢想 GEO 公司能 "掌控從洞察到迭代的全循環",但現實是,只要算法黑盒不透明,所謂的 "優化效果" 就永遠像筆糊涂賬。這會導致客戶不知道該如何買單。
過去SEO(搜索引擎推薦優化)時期,就未曾產生過壟斷性的贏家,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初創公司更多承擔工具的功能,例如進行關鍵詞研究工具等。如今 GEO 想復制搜索引擎時代的廣告紅利,卻面臨更嚴苛的生存環境——如果當年谷歌算法調整以月為單位,現在大模型的規則改寫可能按周計。
如果商業模式是最大的瓶頸,那是否說明,GEO領域的創業沒有機會?
Alan 表示,若 GEO 團隊技術扎實,能在短期內保持“半步領先”,確實有機會快速積累客戶,但關鍵在于能否延續這一優勢,推動規模化增長。面向品牌方的服務具備長期價值,也有望成為發力方向。GEO 公司可先通過起盤積累客戶與品牌數據,隨后進行業務轉型,或進一步做“厚”自身服務。
“可以做的環節鏈條多一些,不光是提升廣告效果。”袁子恒說,而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垂直行業中的服務公司,多做一些工具,而不是僅做GEO。畢竟,這場與大模型的“對賭”生意,最后還是要靠創業公司自我革命才能延續。
(本文感謝嘉和資本袁子恒與UpScaleX合伙人Alan Zong的專業支持。)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05158.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