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劉瓊 通訊員/楊超 張豪
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7月18日,株洲市公安局召開全警反詐攻堅沖刺暨“百日會戰”行動部署會,全力守護市民“錢袋子”。
部署會上,警方深入剖析四類高發典型案例,提煉反詐“關鍵詞”并提供防范錦囊,為市民筑起反詐防火墻。
第一狙擊目標:冒充公檢法詐騙——“權威”面具下的致命陷阱
【案例】130萬元的“協查”噩夢
前段時間,家住天元區的70歲李娭毑接到自稱“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李警官”的電話。對方精準報出她的個人信息,稱其名下銀行卡涉及一起重大“洗錢案”,必須配合調查。
驚慌失措的李娭毑添加了所謂“案件調查組內勤”的微信,收到了一份赫然蓋著“公章”的“協查通知”。在對方指令下,她下載了名為“公安資金核查系統”的App,并按要求每日三次向“李警官”進行“簽到”。
為“洗清嫌疑”,老人多次奔波于市內各區銀行取款,將現金交給“李警官”安排上門的“安全員”。當她試圖聯系“李警官”索要“核查”后的資金時,對方立馬失聯,老人最終損失130萬元。
【詐騙套路拆解】
第一步:冒充公檢法人員,準確報出受害人信息,謊稱涉案(洗錢、詐騙等),制造恐慌。
第二步:通過聊天軟件發送虛假“逮捕證”“通緝令”等,甚至視頻展示虛假辦公環境強化信任。
第三步:以“資金清查”為名,誘騙下載指定App、轉賬至“安全賬戶”或取現交“安全員”。
【警方提示】
遇自稱公檢法人員需電話或網絡辦理案件的,請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電話。絕不泄露銀行卡信息、驗證碼,不取現交給“安全員”,資金操作前多與親屬商量。
第二狙擊目標:刷單返利詐騙——餡餅變陷阱的“暴富”幻夢
【案例】17萬元買來的“提現權限”
近日,家住蘆淞區的王女士在家中刷手機時,一條“兼職刷單、操作簡單、日賺300元”的廣告映入眼簾。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添加了對方微信。起初,僅需關注公眾號就能輕松賺取5元傭金的小任務,讓她嘗到了甜頭。隨后,對方在陌生App上發布“高額任務”,聲稱完成3單即可返還本金和傭金。
王女士先后投入200元、500元、1000元購買商品。然而,期待中的返利并未到來,對方以“任務未完成”“操作失誤”等借口搪塞,并誘導她不斷加大投入以“解鎖提現權限”。
深陷其中的王女士持續投入,直至積蓄被掏空,被對方拉黑,才如夢初醒,17萬元血汗錢付諸東流。
【詐騙套路拆解】
第一步:利用“高傭金”“零門檻”“時間自由”為誘餌,用幾元、十幾元的初期返利迅速建立信任,麻痹受害人。
第二步:以 “連環單”“系統故障” 等名義,誘導受害者不斷加大投入。
第三步:搭建山寨購物App或網站,后臺可隨意修改數據,讓受害者誤以為 “完成任務就能提現”,實則無法取出資金。
【警方提示】
任何要求墊資刷單、做任務返利的都是詐騙。不向陌生人泄露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通過正規渠道求職。
第三狙擊目標:虛假投資理財詐騙——暴利“錢景”下的財富絞殺
【案例】30萬元“高收益”的蒸發
今年初,來自攸縣的李女士在某知名財經論壇看到一則宣稱“年化收益30%”的投資項目廣告。在“專業投資顧問”的熱情推薦和精心維護的微信群內(群內“托兒”不斷曬出盈利截圖、吹捧“專家”)的狂熱氛圍影響下,李女士先試探性投入1萬元,很快獲得收益并成功提現。
這劑“強心針”讓她徹底放下戒備,隨即追加投入30萬元。然而,僅僅一天之后,該投資App便無法登錄,所謂的“顧問”人間蒸發,微信群被解散。李女士的本金連同那點微不足道的“收益”,瞬間化為烏有。
【詐騙套路拆解】
第一步:分析用戶瀏覽痕跡,推送虛假高收益投資廣告。
第二步:打造“專家”人設,利用交流群內“托兒”曬單吹捧,制造高額盈利假象,利用從眾心理行騙。
第三步:假冒正規平臺開發虛假App,前期小額返利誘騙信任,待受害者大額投入后,立即關閉平臺卷款跑路。
【警方提示】
承諾超高收益且無風險的投資項目多為詐騙,正規理財收益有波動且不保證高額回報。勿信“專家”推薦的網絡投資項目,理財選正規持牌機構,通過官方渠道下載App。
第四狙擊目標:暑期學生網絡詐騙——瞄準“小網民”的隱秘獵手
【案例】9000元壓歲錢的“共享”之殤
暑期來臨,來自茶陵縣的小宇沉浸在“和平精英”手游的世界里。游戲聊天頻道中一條“關注快手賬號免費領游戲皮膚、裝備”的信息讓他心動不已。
他立即關注了指定賬號,殊不知已踏入騙局。隨后,在騙子誘導下,小宇通過QQ與其開啟了“屏幕共享”功能。很快,他手機里存放的9000元壓歲錢,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騙子悉數轉走。
【詐騙套路拆解】
第一步:以“免費送游戲皮膚、裝備、紅包”等方式吸引未成年人。
第二步:誘騙受害人開啟QQ等社交軟件的“屏幕共享”功能。
第三步:通過共享屏幕竊取支付密碼、短信驗證碼等關鍵信息,直接盜轉資金。
【警方提示】
暑期來臨,孩子們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的時間大幅增加,缺乏足夠社會經驗和防范意識的他們,極易成為騙子眼中的“肥羊”。
孩子們切勿沉迷網絡,警惕一切“免費送”“領福利”“加群領紅包”信息。
家長要引導孩子絕對不與陌生人視頻通話,絕對不與陌生人屏幕共享,絕不透露手機支付密碼、短信驗證碼給任何人。遇到威脅、恐嚇或感到不安,第一時間告知父母或報警。
編輯:李毅哲
二審:胡文潔
三審:高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