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國債市場再次出現聯動暴跌的奇景!
7月7日,受日本參議院選舉,特朗普嚴厲的關稅威脅,通脹加劇,日本央行可能加息等眾多不確定性影響,日本長債遭遇大規模拋售,進而引發全球債市恐慌。
日本30年期國債利率從7月7日的2.85%一路上漲至7月8日的3.10%,達25個基點。
日債遭拋售后,德國國債和美國國債很快也遭拋售。德國30年國債收益率從7月7日的3.1%上漲至今天的3.21%!美國30年國債也曾一度沖擊5%大關,現在仍超過4.9%!
國債收益率暴漲,意味著國債價格暴跌!
這是一場導致債市“血雨腥風”的“長債危機傳染病”!
媒體無法解釋病因,只能歸咎于供求關系,認定是長債供應增加和傳統買家離場的原因。
媒體說的也沒錯,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6月26日發布的報告數據,2024年全球公共債務從2023年的97萬億美元增至10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而由于人口老齡化的持續,日美歐等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正在減少購買超長債。因為沒有那么多新的年輕人需要購買養老險或是壽險。
但這太宏觀,不是準確的“診斷”。
鴻學院在核心課《關稅戰風暴復盤》中指出,“長債危機傳染病”不只是長債供需的問題,還是貨幣基差互換爆雷,帶來的全球國債聯動爆跌!
貨幣基差互換,是一種投資策略。不同國家的兩個金融機構通過外匯掉期,投資對方國家的資產。比如日本的養老保險通過外匯掉期持有美債,而對手方出借美元換成日元,持有一些日債。
多年以來,這屬于是穩定安全的套利策略。
但是世界變了,市場也變了,安全的套利策略也要遭受損失了。
當黑天鵝事件爆發,美債或日債收益率暴增,導致貨幣基差互換策略被迫解杠桿。
日本養老保險賣美債的同時,其對手方也會賣出日債,從而導致日債收益率上升,使日美長債出現聯動爆跌。
這不是全球債市第一次出現長債危機傳染病,出現聯動爆跌的奇景!
在4月和5月,日本長債和美國長債就發生了兩次極為罕見的聯動爆跌,其中第一次4月7日是美債崩塌引發日債暴跌,第二次5月21日,是日債暴跌引爆美債市場。如果再加上7月初英國30年國債大跌同時引發日本和美國的長債同步下跌,以及此次日債暴跌引爆德債和美債,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趨勢:
第一,歐美日的長期國債越來越敏感,流動性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惡化,吻合鴻學院在2025年1月18日的年終盛典做出的預判——60年大輪回,歐美日國債將進入漫長的冬季。
各國的長債都變得更加脆弱,突然爆發危機的可能性越來越強!
現在只是全球化冬季的開始,真正的暴風雪還未來臨!
第二,歐美日長債市場正在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耦合性。即某一國長債爆發危機,將立刻傳染幾個國家的長債市場,出現全球國債聯動爆跌的奇景。國債危機開始具有強烈的傳染性!
換言之,日債危機不再只是日債危機,有可能引爆美債和歐債。
同理,美債危機也不再只是美債危機,有可能引爆日債和歐債。
以往最安全的各國國債市場開始變得危機四伏,越來越需要投資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即便投資者持有國債的所屬國風平浪靜,依然有可能隨時被其他國家長債暴跌所連累,被傳導而來的聯動爆跌打個措手不及!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表示美債市場將出現“小風波”,導致美聯儲不得不出手干預。
美聯儲要下場解決的危機,難道只是小風波?
杰米戴蒙在內部會議上談的卻是,“我們一定要挺過‘風暴之海’(stormy seas)。”
什么是風暴之海?
這妥妥是大風暴??!
只是這場美債大風暴會不會由聯動爆跌引起?
或者,這場美債大風暴會導致更多國家的國債聯動爆跌?
如果發生全球國債聯動爆跌,其他資產真的安全嗎?
只有跟隨市場變化一起更新迭代,發現新模式、提煉新規律,才能在下半年風高浪急的金融市場中看清方向,贏得先機!
想了解鴻學院的最新研判,洞察新動向新規律,請參加2025年宋鴻兵·年中分析會【小風波,大風暴】。
中美經濟冰火激撞將走向高潮,黃金、白銀、銅等大宗商品如何波動,美元、人民幣、日元、歐元和穩定幣將會如何互動,中債、美債、日債、歐債命運不同,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稀土和礦產如何輪動,美股、A股和港股如何比拼內功,透視對沖基金策略風險,分析地緣沖突的血雨腥風,年中分析會將預判2025下半場!
年中分析會限時拼團火熱進行中,名額有限,欲購從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