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新華日報》著名記者陸詒到達華北,采訪在敵后堅持抗戰的八路軍第一二〇師。采訪中,他送給賀龍一臺照相機。這是一臺135型照相機,寬13.3厘米,高6.8厘米,厚4.5厘米,機身中間為黑色塑膠,上下邊沿有白色鐵質橫條紋,相機正頂端有調距、快門按鍵等器鈕。相機外的皮套是棕紅色牛皮,翻蓋,解開皮套翻蓋扣,相機不出套即可拍照,皮套左右兩邊和底部各有一個環扣,一根長135厘米,寬1厘米的皮套裝帶子環繞三個環扣,便于隨身攜帶和即時拍攝。
賀龍軍務繁忙,隨即就把這臺相機交給師政治部的蔡國銘學習使用,有了這部照相機,一二〇師便拉開了攝影工作的帷幕,蔡國銘也就成為師部第一位專職攝影工作者。
△ 在抗戰勝利后,青年工程師劉元給大家講解技術知識。
1
積累和保存了重要的八路軍戰史攝影資料
1940年11月,一二〇師兼晉綏軍區正式成立攝影科,蔡國銘被任命為攝影科科長,彼時同在一二〇師開展攝影工作的還有曾擔任賀龍秘書的李少言、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攝影記者的劉長忠等人。
當時,戰地攝影工作意義極為重要,八路軍各部隊拍攝的抗戰照片具有團結宣傳教育民眾、鼓舞抗戰士氣、激勵抗戰斗志的獨特作用。鑒于攝影宣傳工作的重要性,1942年初八路軍總政治部發出對外宣傳工作指示,要求切實建立攝影工作。
△ “黃土嶺戰斗中八路軍迫擊炮陣地”照片
抗戰初期,一二〇師主要在晉察冀等地進行敵后抗戰。1940年2月,賀龍、關向應奉命率一二〇師主力回到晉西北地區,創建并發展了晉綏抗日根據地。
晉綏根據地主要包括晉西北和大青山兩個區域,西與陜甘寧邊區隔黃河相望,東與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個根據地隔同蒲鐵路線并立,是保衛黨中央的堅強屏障,又是華北、華中各解放區與延安往來的通道。但由于所在地主要為山區,相比其他根據地更為偏僻,也距大城市更遠,物質條件極為艱苦,攝影器材嚴重缺乏,整個師政治部曾一段時期只有這一部相機,膠卷也極少,不能隨便使用,要盡量做到拍一張便成功一張,把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
同時,攝影工作還十分危險和艱苦,為反映戰場的真實情況,攝影師必須要跟隨部隊行軍作戰,也經常和戰士一樣冒著槍林彈雨沖在戰場一線。就在這樣艱苦和危險的條件下,蔡國銘和一二〇師其他攝影記者積極從事戰地采訪攝影報道,積累和保存了重要的八路軍戰史攝影資料。
2
深入火線,進行戰地采訪
蔡國銘,1908年生于云南臨滄,青年時就接受了進步思想,1937年1月在陜西參加紅軍,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歷任一二〇師政治部攝影科科長、晉綏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等,后在西北軍區政治部、西南軍區政治部、西南文聯、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工作。他的戰時攝影作品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戰地攝影,記錄了一二〇師官兵不怕流血犧牲的戰斗場景;第二部分是根據地抗日民眾擁軍愛民的生動場景;第三部分是部隊指戰員作風質樸的生活場景。20世紀50年代,蔡國銘把自己拍攝的一千多張記錄一二〇師戰斗生活的照片及底片,多數加注說明后捐贈給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之一),這些照片有不少已成經典,代表作包括“一二〇師從晉西北挺進冀中”組照、“齊會殲滅戰”組照、“黃土嶺戰斗中八路軍迫擊炮陣地”照等。
1939年4月,一二〇師在冀中河間齊會戰斗中,全殲日本王牌軍吉田大隊700余人,隨軍的蔡國銘拍攝的一組照片,留下了八路軍冒著毒氣與敵英勇作戰的生動鏡頭。
1939年9月,一二〇師主力部隊在晉察冀部隊配合下,于河北靈壽陳莊鎮全殲包括日軍第八混成旅團在內的日偽軍1300余人,蔡國銘和晉察冀根據地著名攝影記者沙飛深入火線,進行戰地采訪,拍攝了珍貴的戰斗照片。
1939年11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連同一二〇師部隊一起,在河北淶源黃土嶺地區伏擊日軍,用迫擊炮擊斃日軍指揮官阿部規秀中將,蔡國銘拍攝的黃土嶺八路軍炮兵的照片也就此廣為流傳。
1942年5月,晉西北軍區部隊在山西興縣田家會對奔襲興縣的日軍發起進攻,激戰兩小時,除少數敵軍潰逃外,大部被全殲,斃敵500余人,蔡國銘拍攝的照片展現了八路軍向敵人猛沖猛打的歷史場景。
△ 135型照相機
此外,蔡國銘的攝影作品還反映了一二〇師各級指戰員以及晉綏地區百姓的生活場景。如在抗戰相持階段,晉綏根據地開展了生產建設運動,戰士們開荒和打草鞋的情景;在抗戰反攻階段,賀龍和一二〇師干部戰士一同用餐的留影;在抗戰勝利后,青年工程師劉元給大家講解技術知識的場景。上述照片一部分用于當時新聞宣傳發稿使用,另外一部分供舉辦抗戰照片展覽使用。
1943年4月至5月,一二〇師攝影科在延安、陜北、晉綏各地,舉辦了大型的軍史和新聞照片巡回展覽,場面盛況空前,《解放日報》刊登了《一二〇師政治部影展觀眾踴躍》文章,介紹了《一二〇師在戰斗中》《我們英勇的一二〇師同志在晉西北》《建立起的廣大根據地》等照片。抗戰結束前夕,晉綏軍區還在駐地山西興縣辦過一期美術攝影短訓班,并舉辦攝影展。
延安電影團成立后,這部照相機由賀龍師長贈送給了電影團。1983年10月,原電影團成員周從初把這部照相機捐贈給延安革命紀念館,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在紀念館對外展出。
(作者單位:光明日報社)
作者:段資睿
文字編輯:付裕
新媒體編輯:李婧然(實習)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