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大授銜時,十大元帥和十大將排名都是有先后的,而在十大元帥中,四大野戰軍司令員被授予元帥軍銜實至名歸,但有個奇怪的現象:在四大野戰軍司令員中,僅僅陳毅在授銜排在賀龍之后,一野的彭德懷、二野的劉伯承、四野的林彪都排在賀龍之前,這是為什么呢?
元帥的排名根據各個時期的表現最終綜合評定的,要判斷賀龍和陳毅排名先后問題,必然要綜合各個時期的表現,不能僅僅比較解放戰爭。下面咱們來比較一下賀龍和陳毅各個時期的表現,看看為什么陳毅元帥排在賀龍元帥之后。
在土地革命時期,賀龍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第二十軍軍長。而陳毅此時僅是葉挺的二十五師七十三團黨代表。
南昌起義失敗后,賀龍返回湘西繼續鬧革命,組建了紅二方面軍,擔任該方面軍總指揮,而陳毅隨朱德元帥與毛主席會師井岡山,組建了紅一方面軍,在紅一方面軍擔任的最高職務是西方軍司令員,在職級上與軍團司令相當。
因此在土地革命時期,陳毅無論在職務上還是戰績上都是低于賀龍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賀龍擔任120師師長,與林彪的115師、劉伯承的129師并稱八路軍三大主力。
而陳毅在抗日戰爭初期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在職務上與陳賡旅長相當,不過隨著皖南事變的爆發,葉挺軍長被國民黨扣押,在危難之際,陳毅臨危受命,擔任新四軍代理軍長,此時在職務上才追平賀龍。
在戰績方面,賀龍率領120師打出了著名的雁門關大捷,多次重創日軍,創建了晉綏抗日根據地。
而陳毅帶領新四軍打出了著名的黃橋戰役,創建了著名的華中抗日根據地,不過在1943年,因黃花塘事件,陳毅離開新四軍,返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缺席了隨后兩年的抗日戰爭。因此在抗日戰爭時期,賀龍無論在職務上還是戰績上是略高于陳毅的。
在解放戰爭時期,賀龍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西北野戰軍交于彭德懷指揮,自己擔任西北軍區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元帥解決后勤保障工作。
而陳毅此時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指揮30多萬大軍與國民黨大戰于華東戰場,不過陳毅在解放戰爭后調離華野,擔任中野副司令員,雖然還兼任華野司令員,但華東戰場最后的大決戰基本都是粟裕指揮,從這一點來說,華野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績并不能全部所在陳毅身上,不過,陳毅在組建華東野戰軍上的貢獻還是巨大的。
因此,在解放戰爭時期,陳毅的貢獻是略高于賀龍。
建國后,賀龍擔任西南軍區司令員,指揮西南區域的剿匪工作,一直參與了軍隊的建設工作,而陳毅在建國后主要在地方工作,擔任了第一任上海市師長,第二任外交部長,基本脫落了軍隊上的工作,因此建國后,賀龍在軍隊建設方面的貢獻是優于陳毅的。
綜合而論,賀龍除了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貢獻略低于陳毅,其它時期都是優于陳毅的,因此,賀龍在十大元帥中的排名高于陳毅是無可爭議的。那可能會有人會問,林彪在南昌起義時僅是連長,比陳毅的職位還低,那為什么能排在賀龍之前呢?
首先在南昌起義時,林彪雖然在職務上遠遠低于賀龍,但林彪最大的特點是善于打仗,在革命年代善于打仗才是真本事,林彪憑借戰功從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團長一路高升,成為紅一方面軍絕對主力。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林彪更是擔任115師師長,直接追平賀龍,并且林彪的115師是八路軍的絕對主力,其指揮的平型關大捷被譽為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在解放戰爭時期,林彪更是擔任東北野戰軍黨政軍一把手,無論職務和戰績都是高于賀龍的。
建國后,林彪是中南軍政委委員主席,而賀龍擔任的是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主席是劉伯承,綜合而論,林彪除了在土地革命時期低于賀龍,其它時期都是高于賀龍的,林彪排在賀龍之前也是無可爭議。同理,彭德懷與劉伯承與林彪情況類似,前期低于賀龍,后期逐漸高于賀龍。
十大元帥排名雖然有先后,不過在十大元帥心中并不重要,對于老一輩革命家來說,并不計較個人名譽,為人民服務才是老一輩革命家最為看重的。
十大元帥最齊的一次合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