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協議的"協議":特朗普一句話改寫規則,越南被“當猴耍”,坑慘了美國小伙伴!
越南談判代表大概沒見過這么離譜的操作。本以為和美國敲定了關稅協議的初步框架,結果特朗普在最后一刻把稅率從11%提到20%,還在社交平臺上宣布"越南同意了"——可直到現在,越南政府都沒點頭,雙方連份正式文件都沒有。這場被戲稱為"耍猴"的貿易談判,暴露的不只是特朗普的"關稅任性",更是全球貿易伙伴對美國的信任危機。
從11%到20%:特朗普一句話改寫的協議
7月2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高調宣布"和越南達成框架協議":美國對越南出口商品征收20%關稅(比4月暫停的46%低),作為交換,越南"開放市場,讓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入"。但四位知情人士戳破了真相:越南談判團隊明明談的是11%左右的稅率,特朗普在和越南總書記蘇林的電話里,直接跳過這個數字,單方面把稅率翻了近一倍。
更尷尬的是,蘇林根本沒參與前期關稅談判。越南政府的反應是"懵了+憤怒":談了幾個月的條款,總統一句話就改了?連份書面協議都沒有,怎么就"達成共識"了?美國內部也有人看不懂——華盛頓的游說人士直言"所有人都被特朗普搞了個措手不及",連關注談判的外部團體都不知道稅率為啥突然飆升。
沒有協議的"協議":特朗普的"數字政治秀"
這場鬧劇的核心,是特朗普對"談判形式"的無視。按常理,國際貿易協議需要條款細則、雙方簽字、正式發布,可這次啥都沒有。白宮助手嘴硬說"團隊已敲定細節,就等領導人批準",但越南國家媒體報道里,只字沒提"20%關稅",只說達成了"關于公平貿易的聯合聲明"——而這份聲明,至今沒見影。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這么干。4月他就聲稱"和200個國家達成協議",結果大多不了了之。這次趕在7月8日談判截止日前"宣布勝利",更像一場政治表演:面對國內對其貿易政策的質疑,特朗普急需用"達成協議"證明自己的"談判能力",至于協議能不能落地,似乎沒那么重要。
就像前美國代理副貿易代表溫迪·卡特勒說的:"就算你以為談成了,他轉身就能改條款,這次甚至沒經過越南同意。"
信任碎了:誰還敢和美國認真談判?
越南不是第一個被特朗普"擺一道"的國家。巴西剛宣布對美50%關稅對等反制,印度在WTO提了報復性關稅,歐盟盯著950億歐元商品準備加稅——現在各國看著越南的例子,心里都在打鼓:
談判還有意義嗎? 越南團隊花了數月拉鋸,特朗普一句話就推翻,其他國家難免想:"費這勁干嘛?誰知道談好的條款會不會變?"
美國還可信嗎? 從2001年到2022年,美越貿易額從29億漲到1390億,越南成了美國第六大進口來源國。可這次風波后,"美國是可靠伙伴"的形象碎了一地。前美國駐河內外交官斯科特·馬西爾直言:"30年重建的信任,可能毀于一旦。"
誰是隱形贏家? 美國的貿易伙伴們正在重新掂量。當美國的承諾變得"說改就改",越南等國可能會更傾向于和政策穩定的伙伴加深合作——這恰恰是特朗普最不想看到的。
稅王的"耍猴術":全球貿易的新難題
特朗普大概覺得"關稅就是數字游戲"。他自己都說"寧愿發封信定稅率,也不想費勁談判",這種"單邊說了算"的風格,正在讓美國的貿易談判變成"沒人敢接的活兒"。就像前美國貿易代表助理哈里·布羅德曼說的:"其他國家會想,我憑什么花時間談?談好的都能變,不如不談。"
越南的尷尬還在繼續:20%的關稅到底生效不生效?要不要硬剛?而對全球來說,更棘手的問題是——當美國的貿易承諾變得像"隨口一說",接下來的生意該怎么做?或許正如網友調侃的:"特朗普這哪是談判,分明是把全世界當猴耍。"
(據Politico、路透社、特朗普社交媒體內容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