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俄外長,美俄外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晤后,盧比奧與王毅外長首次對面會晤,釋放了什么信號?
盧比奧長期以來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推動多項涉華負面法案,因此一直在制裁名單內。這次,盧比奧首次與王毅外長會晤,可謂一波三折。
此次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盧比奧的會晤,是中美高層近期罕見的直接對話,盡管雙方在多個關鍵議題上立場對立,但能夠舉行會晤本身,就釋放出兩國關系階段性緩和的信號。
中美高層會晤后,雙方關系處于“止跌企穩”階段,如今兩國外長再次會晤,重點關注包括經貿關稅,臺灣問題、南海局勢和俄烏沖突等等。
美方要求中國減少“不公平貿易行為”,中方反對單邊制裁,希望美國取消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并可能要求放寬關稅。
但雙方合作前提是,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合作的底線和紅線。如果會晤成功,也意味著盧比奧在逐步轉變觀點,盡管對中國支持采取強硬政策,但在穩定經濟和雙方合作,仍需與中國保持溝通。
盡管,此次會晤難以突破根本分歧,但有助于防止關系進一步惡化,但在 科技、臺海、南海等核心利益上,問題可能還會存在,無法根本上解決。
這次中美高層互動升溫,特朗普訪華可能性增大。
特朗普釋放積極信號,近期多次表達對中美關系的樂觀態度,強調貿易合作而非對抗,并暗示可能重啟高層訪問。
耶倫對8月中美經貿會談持積極態度,表明美方正尋求在經濟領域與中國達成更多共識。中國主流官媒近日刊文強調“中美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不會變”,并呼吁兩國加強合作,這顯然是在為特朗普訪華前營造氛圍。
過去幾年,美國對華政策以制裁、封鎖、外交圍堵為主,但近期出現明顯轉變減少公開對抗。美國希望避免與中國直接沖突,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尋求“競合并存”的穩定關系。若特朗普訪華成行,可能推動一項新的“階段性協議”,在貿易、投資等領域達成部分妥協。
此次會晤雖不會徹底解決中美結構性矛盾,但將為兩國關系注入一定穩定性。此次王毅與盧比奧的會晤,不僅是兩國關系回暖的標志,更可能是為 特朗普可能的訪華行程做鋪墊。 盡管深層次矛盾難以化解,但雙方正嘗試以 對話代替對抗,以 務實合作降低沖突風險。未來幾個月,若高層互動持續推進,中美或迎來一段相對穩定的“間歇期”,但長期競爭格局仍將主導雙邊關系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