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上午,菏澤市關公文化研究會舉行“忠義文化與牡丹文化”媒體座談會。菏澤日報、菏澤市電視臺、市廣播電臺、大眾網菏澤、中國山東網菏澤、菏澤信息港等我市主流媒體代表和我會會長崔巍、副會長孫治宇、都銀川參加座談。
本次座談會旨在說明關公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探討關公文化在菏澤的傳承與發展,介紹我會參與關公文化研究的具體做法與體會,推動晉地關公故里忠義文化與魯地牡丹文化結合,加強我會與各媒體間的合作交流,為菏澤文旅融合貢獻協會應有的力量。
崔巍會長向媒體代表介紹了關公文化基本內容與發展情況,向與會同志講解了已故山西學者孟海生先生提出的“關公文化”這一詞匯,介紹了衛龍先生首創的關公文化的精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研究成果,還介紹了協會基本情況、成立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成績。
崔巍會長著重介紹了協會在山西捐贈牡丹園的有關情況。從2016年第一株牡丹扎根解州,到今日石碑見證文化交融,晉魯兩地的合作不僅美化了關公故里的景觀,更探索出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關公的忠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菏澤牡丹則象征著富貴吉祥、繁榮昌盛,二者的結合為捐贈牡丹園賦予了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菏澤牡丹作為極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其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能為關帝祖廟帶來顯著的品牌疊加效應。
參會媒體代表表示,關公的忠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牡丹則是忠貞與堅韌的化身。此次跨地域文化合作,實現了晉地忠義文化與魯地牡丹文化的跨地域深度融合。漫步牡丹園,游客既能從“夜讀春秋”“桃園結義”等主題景觀中感悟關公精神,又能欣賞“二喬”“姚黃”等名貴牡丹的雍容之姿。
市人大原副主任丁志剛說:菏澤市關公文化研究會此次捐贈行為,既彰顯了對關公忠義精神的崇高敬仰,又巧妙借助關帝祖廟的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了菏澤牡丹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此舉激勵著更多人在忠義精神與富貴吉祥愿景的感召下,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通過座談,大家一致認為,關公忠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勤勞勇敢精神等都屬于中華民族精神的譜系。關公忠義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關公信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宗教文化,雖然與宗教有著聯系,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更不是封建迷信。在當今的時代,傳承和弘揚關公忠義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