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命運共同體與天下文明——《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新書分享會

0
分享至

【編者按】2025年6月,《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從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刊行,本書以“文明共同體”概念為核心,對早期地中海文明進行了全景式考察,希冀融通世界歷史、世界文明史與世界體系學說。6月20日,本書作者、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員白鋼與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文江一同做客杭州單向空間·樂堤港店,為讀者帶來一場新書分享會。以下為分享會實錄。


主持人:各位老師、同仁,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在這夏至未至的前夜,非常有幸能與諸位同聚錢塘江畔,共會西子湖邊,參與本次“命運共同體與天下文明——《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新書分享會”。

作為會議主持人,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大家感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六點圖書和單向空間組織的這次十分有意義的學術活動。在這樣一個充滿書香的文化空間里,我們以一種特別的學術交流的形式與大家共同見證和慶祝白鋼老師用了十年時間精心撰寫的《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學術巨著的問世!

接下來,我要隆重介紹本次活動的兩位嘉賓:一位是本書的作者,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世界政治研究會特聘研究員白鋼老師。白老師現執教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是德國特里爾大學古希臘語文學、拉丁語文學與哲學碩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印度—日耳曼歷史比較語言學博士。近年來,他的主要研究領域集中于世界文明史、世界宗教史、世界體系學說、歷史比較語言學—語文學、早期希臘與希臘文化關系等領域,已出版相關領域的多部重要學術著作《古波斯語教程》等。

另一位重量級嘉賓則是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張文江教授。張教授長期專注于中國古典學術與文化領域,成果斐然,尤精研于先秦學術源流,古代經典解釋,特別關注《周易》與古典學問的聯系。著有《錢鍾書傳》《管錐編讀解》《古典學術講要》等學術專著多部,整理《潘雨廷著作集》13冊19種。

在將時間交給兩位專家教授之前,還請允許我鄭重介紹本次活動的主角——白鋼老師皇皇五十余萬字的巨著《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從公元前3000年到軸心時代》!從蘇美爾城邦的智慧泥板到希臘悲劇的永恒之思;從古埃及的神秘信仰到希伯來文明的深刻哲思——地中海,這片孕育人類精神的原初實驗室,如何塑造了東西方文明的共通基因?本書以宏大的學術視野,重現了青銅時代至軸心時代的地中海文明史詩,串聯起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等文明體的碰撞與交融,揭示人類思想演進的隱秘脈絡。本書也有對當下中國思想界某些討論的回應,契合了當前時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鑒的需求,對當代的文明共生與對話具有深刻啟示。我們相信本書對各文明內核的洞見能對各國文明對話和國際交流提供方便。

現在就讓我們把話筒移交給本書的作者白鋼老師,請他與我們分享獨出機杼的心得與體悟!

白鋼:感謝主持人剛才的介紹。我得介紹一下主持人雪凝,雪凝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我非常高興能夠在這個周末的夜晚,和大家一起來交流寫作這部著作的某些感受。剛才雪凝在介紹的時候已經提到過我的研究領域,跨越了文明史、宗教史、歷史比較語言學、早期的印歐詩歌語言和閃米特詩歌語言以及與之相應的整體性的世界史領域。在之前的各種寫作嘗試中,總體來說,我都只觸到這些領域當中的某一個相對比較獨立的板塊,比如之前我的另外一部作品——《古波斯語教程》,責編王旭今天也在場。我相信這部作品肯定很有價值,但是因為題材的聚焦,當然也就意味著它總體來說只適合于相對較小的群體,很難構成一個重要的群體性討論的話題。比如說另外一部更具有現實意義的著作《美國世紀的終結與世界體系的未來》,那是完全以世界體系學的視角去勾勒的,盡管我把它上溯到公元13世紀以來世界體系的演化,但相比而言這依然還是一個相對比較偏近現代的主題。

能夠把文明史、宗教史、世界體系說、歷史比較語言學—語文學,也就是把此前我所受的各種學術訓練有效融合為一體的,確實是目前這部作品。所以就像丁耘兄在序言當中所說的一樣,這部作品應該比我此前所寫的其他任何作品都更重要。這部作品就是《地中海文明共同體》。

之所以要講地中海文明共同體,事實上這既是一個更為宏大的理論構造,同時也是學術寫作計劃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是“世界文明共同體5000年”的一部分。我對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構建和想象,如果以公元前5世紀擁有文字作為一個指標的話,而整個亞洲、歐洲、非洲大陸作為一個整體來說,能談得上文明共同體的,事實上有三個組成部分,就是中華文明共同體、印度文明共同體和地中海文明共同體。中華文明共同體、印度文明共同體,不管它們的內涵有多么的豐富復雜,但是它們有一點是相對比較清晰的,也就是它們的主體文明。雖然當我們提到印度文明的時候,它跟今天作為這個地緣政治概念的印度不完全重合,作為重要的印度文明共同體的許多極重要的事件是發生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的,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個文明體在自我意識涌現之后,它對自己的命名就是印度,就像當中華文明開始輻射到周邊之后,事實上產生了一個以它為核心的整體性的文明場域。

與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共同體很不同的是,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沒有一個自始至終、一以貫之的主體文明。當我們提到希臘文明的時候,顯然希臘文明是地中海文明,是地中海文明在軸心突破時代涌現出的最偉大的代表,但是我們肯定不能說地中海文明就一直是以希臘文明為主導的。這是地中海文明或者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極具有特色的一點。我在書里面有一個總結,也就是它存在著一個以800年到1000年為周期的地中海東岸和地中海西岸推舉出的代表去爭奪這個地區的文明主導權的長期的博弈過程。正是因為存在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地中海文明就呈現出異乎尋常的多樣性以及伴隨著文明多樣性過程所產生的文明之間的深度關聯。

這種關聯絕不只是文明共同體學說,它的一個最根本的對手是認為“某種文明是孤立的,自我生長起來的”這樣的學說,各種各樣的西方中心論者一定都同時是希臘文明獨立發生說的支持者。因為他們為了要論證西方文明的優越性,會去論證作為西方文明起源的希臘文明的優越性。由于希臘文明總是在一個周邊文明當中生長出來的,它在這個意義上會盡力突出。

盡管周邊的文明在物質的層面對希臘肯定有影響,但是希臘文明精神的最核心的元素是它完全獨立地生長出來的。有關這個論述,一方面它是深刻的,因為它意識到在每一種文明,當它作為一種精神去加以把握的時候,它有著一些沒法被其他文明所代替的內核。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又是狹隘的,它只能接受,歸根結底來說,持有這樣的孤立文明發生說的人或者學者,他們事實上只愿意承認一種偉大的文明,而不愿意承認這個偉大者就是在與其他的偉大者的交互、互動、參與自我革新乃至自我革命的過程當中才成為可能的。在這個意義上,這個“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因為它的主體文明是未定的,我們可以說它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大概可以描繪為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雙中心。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是美索不達米亞成為了這種文明體的當之無愧的引領者。進入下一個1000年之后,最重要的一個事件是,希伯來、伊朗、希臘這三個文明體相繼在那里實現了軸心突破,迎來了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時期和與之相應的文明論意義上的偉大突破。波斯和希臘不但貢獻了偉大的精神意義上的文明,還留下了深刻的政治國家制度意義上的遺產。這個遺產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世界,我們只要想一下最近發生的事實就可以理解。

這場軸心突破的意義絕不只是停留在書齋里,事實上它有非常深刻的現實影響。《地中海文明共同體》是一部以古代文明作為核心對象,以這些文明之間的互動影響作為對象的作品。但是它涉及的絕不只是發生在久遠過去的遠古文明。遠古文明給人的一個印象,好像離今天的時代特別遙遠,或者說,對遠古文明感興趣的人,可能都是一些愿意發思古之幽情、帶有博物家或者博物館學態度的人,然而事實上不是的。任何一個偉大的文明,只要它是有生命力的,它一定能讓自己延續下去。在《周易·系辭》里面有一個特別經典的論述,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繼之者善”就是它要有力量讓自己能夠存續下去,讓自己能活下去。如果說這個文明特別好,它除了存活不下去之外,它樣樣都特別好啊,那么我們可能得再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文明還不夠好,它還沒有好到能夠讓自己延續,讓自己在新的歷史條件當中實現,讓自己的生命能夠伴隨著時光的遷流依然還能夠保持它的活性。

《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對于實現了軸心突破的這幾個文明體的討論,事實上回到了一個大的框架中,我不但在構想上是這樣,在寫作當中也試圖這樣去做,就是當我論述到它們的最重要的文明論意義上的品質和特性的時候,我還是試圖把它們和印度、中國放在一起,我試圖去揭示出它們內在非常獨特的地方。我們這個時代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的個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熱愛自己所熟知的那種偉大的文化或文明,并且愿意接受只有自己所熟知的、熱愛的那個文明才是唯一偉大的。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這樣的人群都極為龐大,但是我想要說的是什么呢?就是如果一種文明遠遠地凌駕在上,它真的叫作“在乎其上”,從文明論的高度而言,遠遠地超越它能遭遇的其他所有文明。假設這個前提是成立的,那么它最多能說這種文明比其他文明要更高,它論證不出來自己是偉大的。在這個意義上,它只能是去論證其他的文明相對自己有怎樣的差距,它無法說明自己是偉大的,因為一個偉大者只有在與其他的偉大者互相參鑒的過程當中,才能成就其偉大。如果不愿意承認其他文明的偉大的話,那么那個被熱愛的、被教導要不斷去學習和尊奉的文明,可能確實有諸多值得敬佩的地方,但是它沒有辦法真正有效地稱自己為偉大。

這個是我今天特別希望能夠分享的一個觀點,也特別希望大家在閱讀這部作品的時候,能夠去伴隨著共同思考的。當接受這一點之后,我們就能夠更順理成章地接受,一個偉大的文明在生長的過程當中受到了諸多其他文明的影響。并且,在它最殊異的特質形成的過程當中,它不是孤立地只生活在自己的認知和想象當中,恰恰相反,它是在和周邊的文明不斷碰撞、接觸、互動、砥礪、融合。在這個過程當中,它塑造出了自己與其他文明不同的特質,真正歷久彌新、具有穿越時光的力量的那種文明論意義上的特質或者是叫作氣質,恰恰不是孤立發生的。就像一個人,他孤立地在想,我怎么能做出一個特別具有創新性的作品的時候,他會很可悲地發現,不管他怎么殫精竭慮地去想,最后想出來的東西其實早已就在其他人的作品當中能找到痕跡。恰恰是他要大量地接觸、閱讀許多的其他作品之后,他才能夠發現什么是真正有特色的,什么是真正與眾不同的,什么是真正叫作殊異乃至卓異的品質。這個特定的文明論意義上的品質,在經過軸心時代之后的每一種文明體當中都是現實存在的。總體來說,我還是做了一些嘗試,想在這部作品當中勾勒出這些相應的特質、形態,乃至與這個特質、形態相對應的命運或者說某種命運性的元素,當然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帶有高度主觀性的。我只能說,希望我能夠提供這樣的一個大的視域,為后來的人進行討論提供一個框架。

我最后只提一點,就是這部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有許多的朋友,他其實對這本書里面提到的諸多文明,以及這諸多文明在今天這個世界的影響是深感興趣的,但是他一直不太敢去大膽地談論它,為什么呢?因為覺得自己缺乏一個整體性的視域或者說一個整體性的視角。對于諸多的細節,總體來說是處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狀態當中的,以至于他都不太敢去追問某些其實更具有所謂的生命性的問題。我希望這部作品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帶有公共性的某種平臺,就是對于過去的,乃至當下的、未來的各種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某些材料元素,以便大家能夠共同去構想屬于人類在這個時代應該要去構想的現實和未來。


主持人:非常感謝白老師的精彩發言,通過白老師的話,我相信大家雖然還沒有開卷,但已經非常受益了,接下來就讓我們掌聲有請張文江教授為我們分享他的心得。

張文江:感謝白鋼老師給我們帶來這樣一本新書,感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和單向空間組織這樣一場分享會,感謝主持人的熱情介紹和現場讀者的積極參與。我想說一下對《地中海文明共同體》這本新書的初步認知,等會兒請白鋼老師和大家指教。

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提升,必須經歷工業、軍事、金融以及科學與文化等各方面提升,最后的提升是文化提升。而文化提升的最后,是對文明認知的提升,包括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認知。對中國這樣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國家來說,尤其如此。手邊大家看到的這本白鋼老師的著作,是中國學者寫作的、從中國角度認知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文明體的著作。與白鋼老師認識好長時間了,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是白鋼老師本人的突破,而且是中國學術的突破。我不敢說太滿的話,我想說的是,這部書如果最終完成的話,在學術上非常有可能成為戰略層面的著作,盡管目前出版的還只是整體計劃中的一部分。白鋼老師的整體計劃,全書是六卷,目前完成的還只是第一卷。

中國作為一個從古代文明演變而來的現代國家,最重大的歷史轉折發生在19、20世紀之交,當時經歷了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這個大變局之后,經歷了兩個100年。第一個100年是完整的,也就是20世紀。第二個100年剛剛過了四分之一,也就是現在的2025年。這兩個100年既有密切的聯系,又呈現完全不同的面貌。19、20世紀之交的變化,在文化上的標志是,西學大規模進入中國。當然,中西文化交流的上源,還可以追溯到明末的利馬竇來華。

從國家層面來看,從整體上說,對于中學而言,這100年更重視史,而不重視經,但是史的背后其實還有經。對于西學而言,更重視近代學術,而不重視古代學術,但是近代學術的背后,其實還有古代學術。以上是前100年有可能存在的偏向。這些偏向的產生,又跟整個社會過于偏向西學有關。這些偏向的產生,就短期而言,有其時代的合理性。當時中國面臨外國勢力的入侵,不得不救亡圖存,不破壞當時已無法通變的傳統,不可能引進新的思想。然而,就長期而言,由此造成對自身傳統的缺乏認知,也會阻礙國家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對中國這樣一個產生于軸心時代的、在歐亞大陸上長期和希臘羅馬遙相對應的文明而言。白鋼老師這本書論述地中海文明,地中海文明正是軸心時代的文明,其演化通常稱為西方文明。

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經學和古典學重新興起,正是在糾正這兩方面的偏向。這樣的糾偏,最初來自學界的持續努力,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關注。這些都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我和白鋼老師是參與者和見證者(白鋼:最早的時候,那時候我還是學生。張文江:對對對,我們認識大概在2008年,或者2009年)。所以,白鋼老師這本書的寫作完成,跟古典學在中國的持續發展有關,當然也脫離不了他個人的努力,這本書應該是古典學方向上的杰出成果之一。

白鋼老師這本書,從品質上來說,既是學者之書,同時也是思想之書。大家知道,白鋼老師掌握多種古典語言(剛才還說起《古波斯語教程》),這是他寫作這本書的必備條件。然而我想說的是,通曉多種古典語言的學者雖然稀缺,終究還是有一些,真有不少這樣的天才。至于既熟悉多種古典語言,又能夠處理文明問題,同時還不失其思想性的,目前估計只有白鋼老師這本書了。白鋼老師的這本書,書名為《地中海文明共同體》,它的學術依托,對標沃勒斯坦《現代世界體系》,同時在文明史方面對標四大家——斯賓格勒、湯因比、雅斯貝爾斯、沃格林,既掌握他們的思想成果,深究其源流得失,同時又不失中國文化的立場,真是難能可貴。這本書所采用的中國視角,天然為一些西方作者所不可能具備。在過去這些或許被認為是缺點,隨著時代的發展,非常可能恰恰是優點。

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時候,談到自己的志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白鋼老師這本書,“成一家之言”,應該沒有問題。“通古今之變”,包括通古今中西之變,正是這本書的目標。而“究天人之際”指的是什么?此問題深之又深,不能不令人思考再三。而對這個問題認識到什么程度,也會影響作者如何通古今之變。對于真正有志向的人來說,甚至“成一家之言”,應該也不一定有那么重要。順便說一下,從今天看來,《史記》這本書,并不僅僅是歷史著作,它同時也是繼承《春秋》的著作,一本效法經的著作。它參與創建對中華文明的整體認知,至今還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對白鋼老師的期待,不僅僅是對西方諸大家有所補充,而是寫出時代所要求的中國之書。對于沃勒斯坦和文明史四大家的補充和糾偏,這本書多少已經做到了。對于他們的長處和短處,書中有著深入的分析。根據我的觀察,很多大部頭的著作,在寫作過程中,原來的計劃會發生變化。這部書的計劃是六卷,希臘羅馬、印度、中國各二卷,整體規模比較大,要求短時間內完成,應該有難度。寫作上的真正困難,也許現在還沒有顯現。不過我還是想提一個建議,多少啟發一下思路,希望白鋼老師沒有因此而增加負擔。我更希望作者能享受寫作的過程,完成一卷不錯,完成二卷更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穩以致遠。

我覺得此書或許還可以增加兩卷。其中有一卷,是對關鍵問題的認知。這既是為六卷書做準備,也是六卷書的延伸。有些問題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在關鍵的點上沒有突破,寫作也可能會遇到障礙。湯因比把自己的書重編過好幾次,沃格林前后多次改變寫作計劃,應該也是一些思想上的問題沒有安頓好,或者是不得不面對新的設想。處理一些什么問題呢?比如說,希臘、羅馬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關聯,是否有其同異?再比如說,希臘和羅馬之間,在沿襲的同時,不知不覺中,有沒有悄悄地轉變?還有非軸心文明和軸心文明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雅斯貝爾斯有一個斷言,非軸心文明必須聯系軸心文明,然后進入歷史,否則不得不停留于史前,近乎自生自滅。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如果有所突破,表達中國學者的洞見,也可能有世界性的意義。

另外一卷,是對未來的推演和設想。此書已經談到了現在,我們現在身處2025年,世界局勢動蕩不定,以AI為首的新技術突飛猛進,正所謂未來已來。人工智能的思想,起源于1950年前后的某篇論文,1956年開始用AI這個詞,到今天已興起滔天巨浪。時代變化之際,從文明的角度如何看人類的未來?不能不有所思考。當然,事先必須知道,所有的推演都是危險的,而且大概率被證偽,過去的大家,幾乎都被證偽過。但是,如果提出的是有價值的思想,即使被證偽,依然有可能益人神智。

我有一個感慨,覺得非常奇怪。1972年前后,當時中國還處于“文化大革命”中,GDP僅占世界非常小的部分,可以說還非常貧窮。湯因比說世界的未來在中國(參見《展望21世紀:湯因比和池田大作對話錄》,荀春生等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283—284頁),他當時看到了什么?此外,他還提出,期待中國模式和希臘模式在未來的結合(參見《歷史研究》插圖本,劉北成、郭小凌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9頁)。他應該是從文化角度說的,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白鋼老師的這本書,我認為有可能的深化契機,在于導言中提到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但是在實際寫作中,主要著眼的是文明論。從文明論的角度,如何看世界體系?對這個角度有所設想,不能不牽涉到未來。關于現在和未來,我覺得白鋼老師有深切的感受。他在導論的結語中(此書26頁)說:

現代世界體系、普遍世界歷史敘事,皆呈現出空前的跨區域特征。這一進程延續500年后,舊的體系已進入加速失效進而失序的過程中,而新的體系尚未形成,在這一過渡階段,世界較之以往更加充滿不確定因素,也擁有更豐富多樣的可能和選擇。每個置身于此“大事因緣”者之所思、所言、所行、所愿,皆化成正在演化中的世界歷史的一部分。

這里的加速失效和失序(古云“禮崩樂壞”,今云“熵增”),正是我們作為當代人,身處其中的感受。沃格林指出,歷史的進程,可被理解為一場實現真正秩序的斗爭(《秩序與歷史》卷一序言,霍偉岸、葉穎譯,譯林出版社,2010,19頁)。而新的世界體系,或許正醞釀形成于這一過渡時期。世界比以往更加充滿不確定因素,也擁有更豐富多樣的可能與選擇,正是我們面臨的大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家和個人,都不得不有很多難以如意的地方。但是如果站得高一點,也可能看到其中的若干來龍去脈。

這個歷史或者說文明史,不是過去的,而是現在的,每一個個人,不得不參與其中。我們親身參與的一切活動,本身是歷史的一部分。

丁耘老師在此書序言里也提到了這段話,他說:

16世紀以來的世界體系正在失效,而新的世界體系尚未形成;全球尺度上的不確定性、過渡性和開放性,構成了當下思想的大事因緣。

這些話,正是對當今世界的精準描述。我們在任何時候,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打開新聞,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現象。兩段話都提到了“大事因緣”(語出《法華經》)。這個大事因緣是什么?以我的理解,其中要義之一,就是中國文明必須參與世界文明的建設。而中國文明本身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作為人類軸心文明的繼承者之一,在參與世界文明塑造的過程中完成自身的塑造,并同時解決自身所難以解決的問題。

雅斯貝爾斯有第二次軸心時代的設想。我們所面臨的時代,好像還不能作為第二次軸心時代,我認為有可能是中國參與在內的第二次文藝復興。這個情況很可能已經發生,正在走向深入,而其中的途徑已經揭示,我覺得可以用三句話概括:第一,理解西方,或者是此書所說的地中海文明;第二,理解中國,或者是此書所說的中華文明;第三,面向未來。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教授的娓娓道來,聽君一席話,如聞絲竹聲。現在我們請白老師對張教授發言中的一些問題做出回應。在后續的一個環節,我們也希望更多的讀者朋友們能夠參與到我們這個公共的討論當中來,把這個對話的空間進一步拓展、打開。好,現在有請白老師發言。

白鋼:特別感謝文江老師剛才的發言,這真正是充滿了對后輩學者的期許和鼓勵,可以非常深切地感受到。有幾個問題,比如說,是不是在那個六卷之外再加兩卷?我本來是想把這本書標成這個六卷本的第一卷的。后來之所以沒有那么做,是因為我考慮到這樣的多卷本的寫作,往往會呈現虎頭蛇尾的情況,似乎不太有例外。所以我把整個的寫作計劃,都在前面的導論部分當中擺了出來。也就是說,《地中海文明共同體》的第二卷,就是從希臘化時代到13世紀這一卷,我感覺我還是可以自己獨立來寫的。特別是對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書寫,這個完全可能、可以有更多的、更年輕的學者一起加入到寫作的計劃當中去。一個人寫作一部比較龐大的作品,好處是可以保持特定的精神的連續性,特別是作者對問題的敏感度和問題的連續性。那么不利的地方在于畢竟作者閱讀的材料相對而言通常是有自己的標準和品味的,很難保證很多很重要的,但事實上又沒有落入自己視野的材料,怎么去處理這一類材料。所以我始終覺得,這個可以是一個開放式寫作,就是說既有獨立撰寫,也有共同寫作,甚至我覺得比如說現在的大學就特別反對,說這個不能讓學生用AI來寫論文。然后,論文交上來之后,第一步就是AI查重,但是我覺得,包括讓AI來參與進來,特別是對帶有一些未定性質的議題的寫作和討論,其實是一個可行的選項。我們跟此前的作者可以不同的,就是所置身的某種所謂的特定的時代因緣。

但不管怎么說,張老師講的兩個補充卷的問題,我感覺倒是可能,未來肯定會以某種特定的形式來體現的,特別是對未來這個問題的討論,其實這個書里面是有的。丁耘兄其實在序里面就已經提到了。就覺得我對沃格林總是批評比較多,這一點跟另外的幾位朋友態度上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但是其實我恰恰又是特別肯定沃格林的作品中,他對天人關系的重新激發和闡釋所帶來的文明論意義的。這是沃格林作品相對于其他的同類作者來說,最具有他個人特色的,同時也是最容易產生非議的,但也是他這個作品當中最能引發思想沖擊的地方。

特別感謝張老師剛才提到的這個究天人之際。這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異乎尋常高的追求。那么究天人之際的第一步,就是讓各種文明體當中的天人問題和天人關系能夠如其所示的展現出來,然后我們再結合歷史的、當下的,以及作為期望的,讓各種時間能夠交融在一起,去構想這個時期的天人問題和天人關系。

尤其對于處在AI這樣一個即將走向全面發達的人工智能的時代來說,這個是特別具有現實性的。因為這個天人問題,第一次它不再是以那么玄理化的,或者是叫作形而上的方式來呈現,也就是說,如果拿亞里士多德的這個標準來說,亞里士多德對神有一個定義,他說神就是能行動的努斯(nous),能行動的努斯。然后這個人工智能是不是達到神的高度,這個不知道,但人工智能確實就是能行動的。雖然你可以認為,現在來說,人工智能還是這個nous的比較低級的層面,但是它已經符合了這個定義,至少最基本的定義它已經符合了。因而它所帶來的,它對于各種各樣的宗教以及文明的沖擊、影響,必然是前所未有的深刻和持久。因為在這個意義上說,它一定要去重塑新的天人關系。就是在這一點上,我們這個時代應該要呼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思考前所未有的天人問題的這樣的思想者。但是確實從現實的層面來看,幾十年時間,我們很快由學術不規范走向了異乎尋常的學術規范。它當然會有它相應的制約和代價,就是它是以壓制真正鮮活生動、非學術化的乃至非體系化的思想為前提或者為代價的。今天來的有許多本身就是學術界的,然后就是未來要走入學術界的,但估計也有至少同樣多的不屬于這個學術界的,我覺得這部作品事實上也是一個嘗試,它一方面可以符合非常嚴格的學術標準,就是我里面的參考文獻,核對參考文獻的引征,肯定是按照比較嚴格的學術作品的要求去做的。但是它同時是有開放度的,它不是只對專業學者才有價值,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在學術圈之外的人,你可以把它作為是一種平臺性的工具,它可以服務于各種各樣的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對世界的認知和想象的作品,一種帶有開放性的作品。我也希望借著這個作品,能夠讓學術界和學術界之外的(他不屬于學術界的但依然是有教養的人群)能夠構成某種精神的勾連,讓大家能夠進行更好的互動。

張老師提出的問題其實很多,但是考慮到時間關系,可能還是得開放一些問題給觀眾,對于張老師的有些問題,我們未來可以以文章乃至作品的方式來進行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聞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聞
專注時政與思想的新聞平臺。
828887文章數 5076027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会| 桐乡市| 香港| 开鲁县| 太和县| 通渭县| 鸡西市| 钦州市| 长垣县| 刚察县| 读书| 互助| 海兴县| 牡丹江市| 扬中市| 汪清县| 贺州市| 海丰县| 嘉鱼县| 舞钢市| 靖安县| 宣城市| 吴桥县| 叙永县| 广安市| 扶绥县| 峨眉山市| 社旗县| 额济纳旗| 崇义县| 宁夏| 阜新| 库伦旗| 楚雄市| 康保县| 曲靖市| 济南市| 高雄县| 凤山县| 襄汾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