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日報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10日晚,俄軍向烏克蘭發射400架無人機和18枚導彈,主要目標為基輔。俄國防部稱預定目標均已達成。這場持續數小時的密集打擊,讓基輔的夜空被火光劃破。烏克蘭防空部隊疲于應對,攔截效率大幅下降。有烏方官員透露,俄軍似乎對基輔的防空部署了如指掌,不少襲擊精準避開了防御重點。
俄軍的攻勢不僅體現在空襲規模上。6月29日以來,俄軍多次發動大規??找u,7月3日更是出動539架無人機和10余枚導彈。在烏東地區,俄軍展開夏季攻勢,憑借人力、火炮和導彈優勢緩慢推進。4月底,俄軍完全收復庫爾斯克地區;6月30日,盧甘斯克全境被俄軍控制。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表示,俄軍集結11萬重兵準備攻打烏東部重鎮波克羅夫斯克,同時還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發起進攻。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俄軍的強勢推進,烏克蘭的防御依賴外部援助,尤其是美國。然而,美國對烏軍援的態度近期出現反復。7月1日,白宮和五角大樓證實暫停對烏部分軍援,涉及數十枚“愛國者”防空導彈、約8500枚155毫米口徑炮彈等。美方稱此舉是因軍火庫存不足,且希望歐洲盟友多分擔。
但7月7日,特朗普又表示美國將向烏克蘭運送更多武器,主要是防御性武器。美國的搖擺讓烏克蘭陷入被動。澤連斯基最希望獲得“愛國者”防空系統彈藥,可特朗普僅承諾運送10枚。要知道,洛馬公司一年能生產550發該型導彈,下一步目標是600發,10枚對烏克蘭而言杯水車薪。
普京(資料圖)
歐洲的援助也難有大的起色。北約秘書長呂特稱,俄羅斯三個月的彈藥產量是整個北約一年的三倍。普京也曾表示,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彈藥產量增長14倍,無人機增長4倍,導彈產量是所有北約國家總和的10倍。這樣的差距讓歐洲國家在對烏軍援上力不從心。德國雖與美國談判,希望為烏克蘭再爭取兩套“愛國者”,挪威也資助購買一套,但這遠不能滿足烏克蘭的需求。美國態度轉變或許與施壓盟友有關。特朗普一直希望歐洲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副防長科爾比也認為美國在海外軍事開支上承擔過多。
7月3日,德國總理默茨與特朗普通話,討論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系統,這可能是美國調整對烏軍援政策的原因之一。前線節節敗退就算了,基輔如今也不再安全,烏克蘭安全局上校沃羅尼奇在自己的住所附近遭遇槍殺,并且行刺者已經逃之夭夭?,F在針對某些關鍵人物的刺殺行動已經開始,俄烏本就是同一民族,滲透工作自然要輕松許多,這樣的暗殺行動持續蔓延,遲早會人心惶惶,喪失斗志的。如果俄羅斯情報部門能讓基輔也變得“內鬼”出沒,不僅僅是士氣上的反擊,在關鍵時刻還能左右戰局,畢竟俄軍如今只是擁有制空權,一通瞎打也僅僅是威懾,無法摧毀具體目標。
澤連斯基(資料圖)
美俄之間的互動也影響著局勢走向。7月3日,特朗普與普京通電話,就烏克蘭問題交換意見,特朗普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7月10日,俄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吉隆坡會晤50分鐘,美方希望看到結束沖突的“路線圖”,俄方則提出“新想法”。特朗普對普京的不滿日益公開,直言“失望”,還透露將于7月14日就俄羅斯問題發表“重大聲明”,可能涉及對俄制裁。
普京卻不為所動。接近克里姆林宮的人士稱,普京確信俄軍在戰場上的優勢不斷增強,認為除非烏克蘭作出重大讓步,否則不會?;?。他的目標不僅是保持已占領的土地,還要求北約停止東擴、烏克蘭采取中立立場等,甚至要求烏克蘭放棄5個地區的主權聲索。普京正在用行動告訴烏克蘭與北約,無論面對怎樣的威脅與壓迫,俄羅斯都不會選擇后退,誓要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方能作罷。
特朗普和普京(資料圖)
俄烏沖突的膠著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變。俄軍雖有優勢,但情報、后勤存在短板;烏克蘭依賴外援,可援助力度有限。普京通過持續的軍事行動,向包括北約在內的各方釋放信號:若不退縮,沖突將持續升級。北約若不愿與俄羅斯正面沖突,或許需重新審視對烏政策。這場沖突的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