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協定?美國總統高調宣稱與越南達成全面貿易協議,就這樣讓全球關注點集中在一場鬧劇上,聲稱越南市場將向美國完全開放,而美國則對越南商品施加高額關稅。
這項聲明引發多方批評,指責越南“背信棄義”。但僅僅一周之后,美國本土媒體就爆出猛料,指出所謂的“協議”,越南方面根本未予認可,一場由總統單方面宣布的“成果”,就這樣攪動了全球輿論。
這場虛假成就的背后,真正目標是針對越南?還是另有意圖?
一場總統自導自演的“簽約”大戲
7月初美國總統突然高調宣布,已與越南簽署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面貿易協定。
據他所說,越南將全面打開市場大門,而美國則以高額稅收作為回應。這一消息迅速震動世界,不少人立刻轉變態度,認為越南成了在壓力下妥協的第一個國家。
然而僅過了七天,這層虛幻的外衣就被撕開了。
美國本地媒體突然曝光,所謂“協議”其實并未獲得越南方面的認同,更別提正式簽署或加蓋印章。消息迅速擴散,全球的目光和質疑紛紛集中在這位熱衷于社交媒體炫耀勝利的美國總統身上。
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協議本身就充滿了荒謬感,令人難以理解:美國打算對越南商品征收高達20%的稅,對于經由越南轉運的商品稅率甚至會升至40%,而越南則需對所有美國出口產品免除關稅。這顯然不是平等協商的結果,更像是單方面提出的苛刻條件。
據悉越南代表原本堅持11%的底線,眼看談判即將達成一致,美方卻突然提高門檻,大幅上調稅率,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令越南內部陷入激烈爭論。
雖然協議并未真正敲定,美國總統卻仿佛視而不見,執意將這場虛構的“勝利”公之于眾。他的真實意圖昭然若揭——試圖用這個“案例”震懾其他仍在觀望的國家,逼迫它們乖乖坐到談判桌前。
越南的沉默是軟弱還是深謀遠慮?
最讓人不解的是,既然協議并不存在,為何越南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澄清事實?
也許答案隱藏在恐懼之中,對吧。
擔心惹怒那位情緒不穩定的總統,從而招致更嚴重的報復。畢竟南方的巴西就是一個現實例子,在美國的壓力面前適時保持低調或許更為明智,總比遭受重擊要好得多。而且這口“黑鍋”也并非難以承受。
盡管稅率提升至20%超出預期,但相比此前提出的46%,情況似乎也沒那么糟糕。更何況美國輸出的大宗農業設備和高端醫療用品,越南本身需求并不旺盛。所謂零關稅的說法聽起來嚇人,實際影響有限。
當看到鄰國菲律賓的處境后,越南才真正感到不安,這或許是關鍵所在。有消息稱菲律賓并未經歷越南這般嚴苛的待遇,輕松獲得了兩成的關稅優惠。這讓越南人心中泛起疑問:我們被逼入絕境,最終結果卻與他人相同,這是公平嗎?
這種憋屈促使他們選擇了一種“非官方”的方式,在私下里傾訴不滿,把真相透露給外界。
真正的目標原來另有其人
如果我們將鏡頭拉遠一些,便會發現美國總統揮舞的關稅大棒每次出擊都有明確指向。他瞄準的是那些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的鄰國。最初的14個目標國家中,有十個位于中國附近,意圖再明顯不過:切斷區域內的經貿聯系,孤立中國。
越南正是這場棋局中的微妙一環。美國是越南商品的最大買家,越南的紡織品、布料及各類消費品都依賴美國訂單生存。這種經濟命脈被牢牢掌控,或許正是美國在談判中敢于強硬的原因。
有趣的是,越南在談判期間悄悄加強了對產品原產地的審查力度,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你美國想遏制“中國制造”,我越南或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配合演出。
這種在中美之間謹慎周旋的“平衡術”看似聰明,實則風險極高。玩得好是高手,玩不好則可能萬劫不復。越南似乎忘記了,正是因為中國企業的大量投資,才促使其出口繁榮、經濟增長迅猛。歷史一次次證明,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會被雙方同時拋棄。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巴西決定徹底翻盤,掀桌子不干了。當越南還在暗地里進行自己的小動作時,南美洲的巴西卻像一陣颶風般直接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策略。
在金磚國家峰會上,巴西總統公開抨擊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呼吁各國“停止使用美元交易”,并與多國聯合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濫用關稅手段施壓他國。
此舉無疑觸碰到了美國總統最敏感的神經。他立刻在社交媒體上反擊,威脅稱任何參與金磚機制對抗美國的國家都將面臨10%的懲罰性關稅。而巴西總統毫不示弱,回敬一句“我們不需要國王”,堪稱狠狠扇了美國一記響亮耳光。
美國隨即作出強烈反應,對巴西商品加征高達50%的關稅,這一稅率在國際貿易中極為罕見,幾乎等同于斷絕雙邊貿易關系。
但巴西并未退縮,總統再次表態:巴西是主權國家,不受任何外部勢力控制,并準備對美國商品實施對等報復。
7月10日,巴西竟然將美國加稅的通知退回,這一舉動強硬卻不失分寸,表明仍愿繼續對話,但也劃定了底線:談不成,就硬剛到底。
巴西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它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特殊位置。它的咖啡、橙汁和牛肉在美國市場占有重要份額,一旦發生沖突,美國消費者的餐桌也將受到影響。
從東亞的日本到南亞的印度,從東南亞的越南再到南美的巴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反思一件事:“朋友”身份帶來的未必是安心,有時反而比做對手更令人擔憂。
敵人會讓你步步小心,而“伙伴”的標簽可能讓你在不經意間被出賣、被利用,甚至成為他人展示力量的工具。這種觀念正在悄然改變全球貿易格局。
安撫無法帶來安寧,讓步也換不來尊重。
當關稅利刃四處揮舞,最終驚醒的是更多人,它先傷別人,還是先傷自己,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