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國際會展中心A1館內,人潮涌動。當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亦功與一汽奔騰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忠忱,將六把象征著悅意雙子星第16001至16006位車主的鑰匙鄭重交付時,現場掌聲雷動。這不是一次簡單的交車儀式,而是一汽奔騰以破竹之勢宣告:這家承載著共和國工業基因的國有車企,已在新能源賽道上成功“入列”主流陣營,并正在重塑市場格局。
2025年上半年,一汽奔騰銷量達8.75萬輛,同比增長43%,超過行業平均增速近3倍。更引人矚目的是,其新能源車型銷量達7.25萬輛,滲透率飆升至83%。6月單月,純電產品交付1.58萬輛,首次躋身行業前十。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傳統國企如何打破桎梏、實現“大象轉身”的生動實踐。
從“211”里程碑看奔騰質變
奔騰悅意主理人方楊在發布會現場提出的“211”概念,絕非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一汽奔騰轉型成果的精煉表達。200萬累計用戶、13.6萬新增新能源用戶、首次進入純電交付前十——這三組數字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轉型路線圖。
200萬用戶是奔騰的基石,更是轉型的底氣。當一位在北方工業城市生活了半輩子的老師傅,將開了十年的燃油奔騰置換為悅意07時,他不僅是產品的消費者,更是品牌信任的傳遞者。這份“以安全相托”的信任,在電動化時代被賦予了新內涵。奔騰小馬(參數丨圖片)上市首年交付突破10萬輛的“網紅現象”,正是品牌在年輕市場破冰的明證。其成功絕非偶然,而是精準切中了城市通勤族對“靈動、經濟、可靠”的核心訴求,用“流量體質”證明了傳統大廠也能玩轉新消費語境。
而首次進入純電交付TOP10,則標志著轉型已邁過拐點。當83%的銷量來自新能源車型時,奔騰的品牌基因已悄然重構。這種重構不僅是動力形式的切換,更是研發體系、供應鏈管理、用戶運營的全面革新。其“半年銷量歷史新高、新能源增速新高、新能源滲透率新高”的三重突破,展現的是體系化轉型的厚積薄發。
技術平權下的“國民車”新解
悅意序列的誕生,是一汽奔騰對新能源市場的一次精準卡位。短短三個月,悅意03與悅意07組成的雙子星累計交付突破16000輛,成為品牌轉型的強力引擎。這兩款車型的成功,根植于對“技術平權”理念的堅定實踐。
悅意03作為“7萬級大大大純電SUV”,以三個“唯一”重新定義該價位段的價值標準:唯一2750mm長軸距,讓三口之家告別“蜷縮式”出行;唯一445km真實續航,破除入門電車的里程焦慮;唯一無門檻整車及三電終身質保,徹底消除用戶后顧之憂。這些參數背后,是奔騰將高端車型的技術紅利普惠化的決心。當競品還在為成本壓縮配置時,悅意03以A級車的空間、B級車的保障,詮釋了“國民車”在電動時代的新內涵——平權不等于將就,而是讓品質觸手可及。
悅意07則瞄準了家庭用戶對“全場景出行”的剛需。其CLTC純電續航210km、綜合續航1555km(極限2000km)的數據,直擊混動車型的核心痛點:市區通勤純電夠用,長途旅行無懼補能。6.9秒的零百加速能力,更打破了“家用車無需性能”的刻板印象。尤為關鍵的是,其動力電池已“搶跑”新國標,以超標準的安全冗余重塑用戶信任。從黑龍江的冰雪路況到海南的高溫濕熱,悅意07試圖證明:可靠,才是家庭用車的終極豪華。
從“賣車”到“經營用戶生活”
如果說產品是轉型的骨架,那么用戶運營則是其靈魂。一汽奔騰此次發布的用戶品牌Joy Pai,標志著其從“以車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戰略深化。Joy Zone(共聊場)、JoyTime(共玩局)、JoyLife(共生圈)三大陣地,構建了一個立體化的用戶生態。
這種生態構建絕非空談。全國353家Joy Feel悅意中心覆蓋241個城市,讓80%以上的用戶可在半徑50公里內享受專屬服務。“三終身”(終身免費道路救援、終身流量無憂、終身OTA升級)、“兩計劃”(保值換新計劃、電池健康保障計劃)、“一個家”(用戶社區生態),直擊新能源用戶全生命周期痛點。當一位上海的車主深夜車輛突發故障,15分鐘內救援團隊抵達現場時,“省心”二字才有了具象表達。
更具突破性的是,奔騰將“寵粉”上升為品牌節日IP。“悅意一夏·奔騰粉絲納涼節”不僅提供免費檢測、清涼福利,更以“包島狂歡”的魄力打造沉浸式體驗。這種深度情感聯結,在功利化的汽車營銷中顯得尤為珍貴。它預示著一種趨勢:未來車企的競爭力,將愈發取決于能否成為用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國企轉型的破局之道
一汽奔騰的轉型樣本,為國有車企提供了三重啟示:
技術普惠重構市場邏輯。當“性價比”賽道日益擁擠,奔騰選擇以“品價比”破局。悅意03的終身質保、悅意07的超標電池,本質上是通過技術冗余建立信任壁壘。這種“過度滿足”用戶需求的策略,恰恰是國企供應鏈整合能力的體現——依托中國一汽70余年造車積淀,將高端技術下放至主流市場。
用戶生態成為第二引擎。傳統國企常被詬病“離用戶太遠”,而奔騰的Joy Pai生態表明:體制并非障礙。當353家悅意中心深入三四線城市,當“包島寵粉”活動讓車主成為品牌共建者,國企同樣能玩轉用戶運營。關鍵在于是否愿意將資源傾注于“人的連接”,而非僅停留在“車的銷售”。
轉型需要“系統性加速度”。奔騰的“211”突破證明,單一車型或營銷亮點的成功不足為恃。只有制造體系、研發投入、渠道建設、服務標準同步轉型,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其半年83%的新能源滲透率,正是體系化作戰的結果——沒有全鏈條的“轉身”,就沒有真正的賽道切換。
長春車展的聚光燈下,奔騰展臺的旋轉木馬旁,孩子們的笑聲與悅意03的流線型車身相映成趣。這頗具象征意味的場景,暗示著這家老牌車企的蛻變:它正以“技術平權”打破行業壁壘,以“質保平權”深化用戶信任,以“煥新平權”書寫可持續出行的未來。
當奔騰小馬穿行于江南巷弄,悅意07馳騁在西北戈壁,200萬用戶的出行生活正在被重新定義。這場始于長春的轉型敘事,終將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星辰大海中,刻下一汽奔騰的坐標——它證明了,擁有厚重歷史的國有車企,同樣能在顛覆性變革中成為破局者,甚至引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