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鄰居張姐最近不唉聲嘆氣了,前陣子她總抱怨上初三的兒子“油鹽不進”,說多了就鎖門。
后來她換了個法子,兒子熬夜做的航模被她拍下來發朋友圈:“我家工程師的處女作,零件都是自己攢的!” 沒想到兒子看到后,主動跟她聊起航模原理。原來青春期孩子的耳朵,對 “道理” 關門,卻對 “看見” 敞開。
1、肯定帶來內驅力,比道理更能點燃熱情
同事家的孩子小宇上高二,成績中游卻癡迷編程。爸爸起初天天念叨“編程能當飯吃嗎”,結果小宇偷偷躲在被窩里寫代碼。
直到有次學??萍脊?,小宇做的小程序獲了獎,爸爸憋了半天說:“你寫的代碼比我年輕時強多了?!?這句簡單的肯定像把鑰匙,小宇居然主動說:“爸,我以后想考計算機專業,現在得把數學補上去?!?如今他不僅編程水平突飛猛進,文化課也進步不小。
青春期孩子像揣著能量的小火山,道理講得越多,越容易引發抵觸。
而發現他們的優點并說出來,就像給火山找到出口——被肯定的孩子會覺得“你懂我”,這份理解會轉化成內在動力。
不用催不用勸,他們自己就會朝著被認可的方向努力,這比任何道理都管用。
2、放大優點能“以優帶劣”,讓改變自然發生
劉梅的女兒上初一,愛打扮卻不愛整理房間。劉梅沒少嘮叨“女孩子要干凈”,可房間依舊亂糟糟。
有天她發現女兒把化妝品擺得整整齊齊,就說:“你這化妝品擺得跟陳列柜似的,要是書桌也這樣,找課本肯定特方便。” 沒想到女兒真的開始收拾書桌,后來還把這個 “陳列術” 用到了整理書包上。
盯著缺點說教,就像總揭孩子的傷疤,只會讓他們破罐子破摔。
而放大優點,其實是給孩子指了條明路——當你說 “你很會照顧小動物,肯定也能對同學友善”,孩子會覺得 “原來我有這個本事”,進而愿意在其他方面也做得更好。這種 “以優帶劣” 的改變,比硬生生講道理自然多了。
3、欣賞能軟化對抗,讓溝通水到渠成
王哥的兒子叛逆期時,跟他說不上三句就吵架。有次王哥發現兒子偷偷幫樓下獨居老人提水,就假裝不經意地跟妻子說:“咱兒子看著悶,心倒挺細?!?/p>
兒子在屋里聽見了,雖然沒說話,卻把這事記在了心里。后來王哥試著說:“你幫李奶奶提水那勁頭,要是用在跑步上,校運會肯定能拿獎。” 兒子居然真的報了長跑項目。
青春期的對抗很多時候是為了證明“我長大了”,而欣賞恰恰認可了他們的價值。
當你說“你這次主動承認錯誤,比爸爸當年勇敢”,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當作平等的個體尊重。
這種氛圍里,不用刻意講道理,孩子也會慢慢聽進你的建議,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是來教訓我,是來幫我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與其費口舌講道理,不如練就一雙“找優點的眼睛”:他熬夜打游戲,或許能看到他的專注;他頂嘴反駁,或許能發現他有主見。
把“你應該”換成“你居然能”,把“你不對”改成“你這樣做挺厲害”。被看見、被放大優點的孩子,會像被陽光照耀的種子,自然而然地朝著優秀的方向生長。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