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發生的中美貿易戰,全球第一和第二經濟體之間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的制裁與反制裁的大戲,雙方關稅最后增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兩國形同事實脫鉤。這讓無數關心中美關系的人認為,曾經的中美經貿關系一去不復返了,世界經濟即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誰知到了5、6月份,出乎意料的事情再一次發生,雙方關系急轉直上。第一時間就硬杠上的兩大經濟體竟率先達成貿易協議,而且一貫強硬的特朗普罕見轉變了態度,不斷向中方示好,讓人大跌眼鏡。
美國的“七寸”
中美協議之所以能夠達成,與美國的主動求和,向中方妥協讓步是分不開的。法國媒體指出,一向驕橫無比的美國特朗普當局之所以會“投子認輸”,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中方祭出了四大“殺招”。其中之一就是中國的稀土出口許可機制。
中方在全球稀土市場上,始終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在國防工業中,稀土金屬用于制造電子顯示器、制導系統、激光、雷達和聲吶等。美國國會一份研究報告曾透露,美國高新技術武器嚴重依賴稀土。一架F-35戰機需用到417公斤稀土材料,而一艘核潛艇所用到的稀土則超過4噸。
在民用方面,稀土和高科技制造也有密切關系:汽車工業中的電動汽車、燃油車首當其沖,其余如半導體、醫療成像化學品、無人機與機器人、海上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等領域,都需要這些稀土元素。例如,銪用于制造手機屏幕以產生鮮艷色彩,或用于制造核工業組件;釔用于超導體,在航空工業中具有重要用途;釹則用于生產電動汽車的電機……。
4月,中方宣布對釤、釓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7月3日,中國再發公告,決定自8月1日起,對鎵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
中方加強了稀土出口方面的合理管制后,使得美國的各大科技型企業出現嚴重的供應鏈危機。美國F-35生產線、甚至就連美國軍方寄予厚望的F-47第六代戰斗機計劃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福特汽車稱,由于稀土短缺,其位于芝加哥工廠的探險者SUV車型在5月停工一周。6月初,美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協會與通用、豐田、大眾、現代等車商聯名致信表示,再沒有稀土磁體,車企就生產不出關鍵零部件了。
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也靠稀土才能量產。每生產一臺“擎天柱”就要3.5公斤以上的稀土。馬斯克曾向中國提交申請,想拿到一張稀土許可證。
幾家印度車廠也面臨停產:鈴木、印度塔塔、馬恒達三家集團均宣布稀土庫存告急,喊話印度總理莫迪“趕緊想辦法”讓中國放開稀土許可。
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也發布預警“停工停產”。
因此,稀土就是中國手里的一張王牌。
這張王牌,讓歷來自信狂妄的特朗普,也乖乖的主動坐回談判桌前。
2010年中日釣魚島爭端期間,中國對日本實施了兩個月的稀土禁運。在2009年至2013年禁運政策間歇性實施期間,為避免供應鏈緊張,有不少跨國制造商將工廠遷至中國。
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絕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數十年來政府的戰略政策與投資的結果。
1992年,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在內蒙古視察時,一句名言廣為流傳:“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strong>
中美貿易戰之所以風向突變,就是因為中國的稀土“管控”打到了美國的“七寸”。
印太稀土聯盟
據路透社7月2日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當天在華盛頓宣布啟動所謂“四方關鍵礦產倡議”,標志著印太稀土聯盟的基礎正式確立。印太稀土聯盟主要目標就是“對抗”中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
四國雖在華盛頓牽手成立稀土聯盟,但彼此之間錯綜復雜的內部矛盾,以及稀土精煉提純的技術與成本劣勢注定其難以撼動中國的主導地位。這場"工業維生素"之爭,既是人才技術的比拼,更是國家戰略的較量。
日本在貿易談判上與美方尖銳對立:特朗普政府堅持“對等關稅”,而日本卻要求一攬子解決所有關稅問題,雙方領導人多次直接通話、經貿團隊數輪談判均未能彌合分歧。特朗普已將日本列入首批14國加增關稅名單,到8月1日將日本關稅提高到25%,且表示新關稅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日本則強硬回應"絕不犧牲農業"。
美印雖然小范圍貿易協議已簽署,但莫迪仍然給美國政府劃定了農業和乳制品兩條紅線。而在印巴沖突期間,特朗普宴請巴陸軍參謀長的行為,讓印度始終心存芥蒂。澳大利亞表面與美國和睦,但五角大樓6月釋放“可能退出奧庫斯協議”的信號,讓澳方悄然加強與中國的互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稀土磁體產業全球最大,加利福尼亞州帕斯山礦場生產了世界大部分稀土。到了1998年,該礦場因沙漠管道泄露、釋放微量重金屬和放射性物質而停工。日本的日立金屬公司(2023年更名為博邁立鋮)于2011年至2013年,在北卡羅來納州建造了一家稀土磁鐵工廠。但這家工廠的成本遠高于中國江西贛州興建的大型綜合工廠。美國企業根本不愿為“國產稀土”付出高昂成本,繼續向中國供應商采購“物美價廉”的產品。2020年,日立金屬不得不關閉工廠,封存設備。
加利福尼亞州帕斯山礦場,雖然后來拿到了五角大樓不少于10億美元的補貼,重新生產。但該礦的產品因為沒有競爭力,第二年再度關閉。2017年,MP材料公司接手帕斯山礦場,采取把稀土礦石送到中國加工的辦法來生產品級產品。MP材料公司計劃今年年底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工廠生產稀土磁鐵,但是,即使該廠滿負荷運轉,一年的產量也只相當于中國一天的產量。
特朗普政府在全球四處尋找能替代中國稀土的國家。美國與烏克蘭5月簽署了礦產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時表示,通過該協議,美國可以獲得“大量非常高質量的稀土”。
此外,美國正與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及歐盟的“稀土韌性計劃”展開合作,推動稀土來源多元化。
即使美國發掘的稀土礦產足以“為美所用”,但真正的制約因素不只是礦產開采,重點是精煉加工。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表示,自2020年以來,五角大樓已投入超過4.39億美元用于構建國內稀土元素供應鏈,但到目前為止,美國相關生產仍處于早期階段。蘭德公司估計,受到基礎設施投資、許可審批流程、環境合規要求以及勞動力培訓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美國本土至少需要10年時間、投入100億至150億美元,才能建成一條自給自足的稀土供應鏈。
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38%,但產量占比超60%,精煉能力更是在90%以上。中國持有全球90%的離心萃取機專利,稀土提純純度可達到99.9999%,
美國的MP公司截至目前仍舊需要將礦石運送至中國進行精煉。
日本之前就想自己搞稀土,去年說要在南鳥島開采海底稀土,還說那里有1600萬噸稀土儲量,結果到現在連開采成本都沒算清楚,設備還得靠英國公司,項目一拖再拖。澳大利亞的萊納森山項目,因為技術上依賴中國,原計劃2024年投產,現在推遲到2026年以后了。印度也擁有豐富的稀土儲量,但開采和精煉技術落后,每年還得從中國進口大量稀土產品。
我們的立法管制
據新華社報道,繼此前中國對9種稀土金屬進行出口管制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有關法律法規,7月9日,商務部公告將臺灣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臺灣地區實體被列入“兩用物項”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中方的管制措施很明確,不是全面禁止出口,而是對軍民兩用物項實施許可管理。只要符合規定,企業的正常需求都能滿足,例如為歐洲企業專門開通了“快速通道”。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經向美國企業發放了237份稀土出口許可證,比去年同期多了40%,這說明中國不是不準出口稀土產品,而是為了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2025年7月1日,就在印太稀土聯盟成立的同一天,新修訂后的《中國礦產資源法》正式生效。這部法律上一次進行修改還是在1996年,時隔29年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修訂絕對不是偶然的。
新法的核心變動在于將稀土的勘查、開采以及出口整個流程全部納入到國家戰略管理當中,地方的審批權被收歸中央。其中實施細則的“戰略性礦產目錄”中,稀土首當其沖,屬于重點保護對象。新法明確規定,國家能夠依據戰略需求,針對特定的礦種優先進行資源配置以及統一審批。
就在印太稀土聯盟四國還在那里關于誰提供什么、如何進行分工以及由誰來主導協調工作的討論時,中國相關法律制度已經實施,機器也早已發出轟隆隆的運轉聲。
中國的制度優勢在于只要國家層面做出了某項決定,整個體系便會迅速進行調整與配合。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
然而四國聯盟卻還需要去應對各自國內的環保壓力以及利益分配等諸多問題。最為關鍵的還有技術方面的屏障。
綜合多方面因素,四國聯盟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構建起一個能夠與中國歷經三十年積累所形成的產業體系相抗衡的產業體系。因為技術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需要相互磨合,而成本控制更是依賴于規模效應。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產業鏈都無法做到完全獨立地存在。四國聯盟即便能夠構建起自身的開采以及初步加工能力,但在實際生產應用和科技創新領域,仍然無法避開中國的高精尖端技術與專利壁壘。
南風窗:稀土的力量
新華社:稀土為何成了特朗普的“執念”?
環球網:美日印澳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啟動,被指“針對中國”,專家:該合作面臨諸多挑戰
觀察者網: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澎湃新聞:美日印澳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確保供應鏈安全和多元化
中華財經網:印太稀土聯盟在美成立,四國聯手抗華,中國做出29年來最大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