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三大鄰國陸續出兵俄烏戰場后,烏克蘭副外長與中國駐烏大使會面,并且還當面提了一個無理要求。
距離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已經3年多的時間,這場本不該發生的軍事沖突現在依然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日前,烏克蘭發布消息稱,除了朝鮮以外,東南亞國家老撾也將在不久后派遣一支部隊前往俄烏戰場。不過,與朝鮮所派遣的“工程兵”不同的是,老撾這次派遣的部隊人數規模非常小,只有50人左右,且他們的任務并非是前往前線作戰,而是在庫爾斯克地區進行排雷作業。此前,烏克蘭軍隊曾攻入庫爾斯克地區,與俄軍部隊展開激烈交戰。為了可以阻止俄軍的攻勢行動,烏軍部隊在庫爾斯克地區部署了大量的地雷,包括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這給當地俄羅斯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所以俄方需要盡可能將這些危險性武器全部清除。
老撾之所以會選擇派遣部隊前往庫爾斯克排雷,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俄羅斯近些年來正在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關系,包括出口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以及武器裝備,深化與俄羅斯的合作關系,對于老撾來說也是利大于弊。
第二,老撾因為經濟欠發達的緣故,軍費水平較低,這也導致老撾軍隊的工資收入整體偏低,人均月薪只有200美元不到。而財大氣粗的俄羅斯完全可以提供5倍乃至10倍的高額薪水,這也是老撾軍隊所無法拒絕的。第三,受到越戰和其他戰爭的影響,老撾軍隊擁有非常出色的排雷能力,這也讓其有了前往庫爾斯克處理地雷的底氣,畢竟沒有金剛鉆是不會攬這個瓷器活。事實上,除了老撾和朝鮮以外,柬埔寨也派遣了特種兵進入烏克蘭戰場,只是還不清楚柬埔寨軍隊卷入俄烏沖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三國出兵介入俄烏沖突,或多或少都和地緣政治有著較大的關系。比方說朝鮮派遣部隊支援俄羅斯,也是為了可以深化與俄羅斯的“同盟關系”,確保在半島局勢持續緊張的情況下,能夠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和力挺。不過,相較于柬埔寨、老撾和朝鮮這三個中國的鄰國,外界其實更關注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和態度。
近日,烏克蘭副外長與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馬升琨進行了會面。當著馬升琨大使的面,烏克蘭副外長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希望中方在《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下,對在烏克蘭建立公正和持久和平方面采取一致和平衡的立場。這里所要表達的意思也非常清楚,就是想讓中國減少或者直接停止與俄羅斯在多領域的合作,以及讓中國依靠經濟優勢對俄羅斯施加影響力,以遏制沖突進一步擴大。
一直以來,烏克蘭和美西方國家都認為中國在俄烏沖突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即俄羅斯的“穩定支持者”。在美國情報部門發布的所謂“調查報告”中,中國一直在為俄羅斯提供各類型的“支援”。但這種說法純粹就是抹黑和潑臟水。早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中方就已經公開亮明了自己客觀公正的態度和立場,并且也堅定了“三不原則”:不置身事外,不拱火挑事,不遞刀子,通過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最終實現停火止戰。這不僅與美西方國家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而且還體現了一個大國的負責任形象。
至于烏克蘭也應該明白,俄羅斯為什么會對其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及美西方國家支援烏克蘭到底抱有怎樣的目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對中國提出無理要求,那么俄烏沖突可不會那么輕易結束,烏克蘭所承受的損失和壓力也只會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