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馬克龍請王毅轉達對中方領導人的良好祝愿和友好情誼,表示法中在倡導多邊主義、遵守國際法等諸多重要問題上有著廣泛共識。當今世界不確定、不可預測因素增多,法中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法方期待同中方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全球治理等方面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為多邊主義注入更多活力,防止世界陷入霸權沖突和陣營對立。
馬克龍還對中方提出了四個請求:第一,馬克龍希望同中方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全球治理等方面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為多邊主義注入更多活力,防止世界陷入霸權沖突和陣營對立。第二,馬克龍希望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中歐應做出戰略選擇,做彼此可預測、可信賴的朋友和伙伴。第三,馬克龍希望中國加大對法國的投資,發展中法之間更為平衡的經貿關系。第四,馬克龍希望擇機訪華。
顯然,馬克龍這是代表歐洲向中方傳達對當前局勢的擔憂,直白地認為中國是十分可靠、值得信賴的重要伙伴,而美國則是不可預測的動蕩因素,尤其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歐美之間的跨大西洋盟友關系已經跌入谷底,至少這4年內無法重歸舊好,所以歐盟不得不尋求中國這樣具備信譽和影響力于一體的大國。那么問題來了:過去這幾年歐盟對中國的態度可不算友好,中方會接受它們突如其來的善意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西方的雙標嘴臉我們可見得太多了。
在這關鍵時刻,有消息透露,目前,中歐電動汽車談判的技術部分已經基本完成,只欠臨門一腳,關鍵在于歐方能否展現出相應的政治意愿推動問題的解決。要知道,自 2023 年 10 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以來,中歐雙方圍繞這一問題開啟了漫長且復雜的談判進程。在過往的多輪談判中,中方團隊展現出了十足的誠意與專業精神。技術團隊在布魯塞爾停留長達 25 天,與歐方團隊舉行了 8 輪、累計 50 個小時的技術磋商,期間提出了眾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面對馬克龍釋放的“友好信號”,王毅外長也做出了積極回應,中方愿同法國深化互利合作,但也明確提出了要求,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赴法投資興業提供更加良好和公平的環境。這一要求切中要害,當下一些中國企業在法國投資時,面臨著各種隱形壁壘和不公平對待,比如繁瑣的審批程序、政策上的歧視性條款等。當然,中法關系的走向從來不止于雙邊互動,歐盟在貿易政策時常搖擺不定,時不時出臺一些不利于中歐經貿合作的政策,而法國在外交上也時常對華“發難”。
近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接受歐方價格承諾申請,對34家歐盟白蘭地企業免征反傾銷稅。根據公告,該部應國內產業申請,于2024年1月5日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最終基于事實和證據得出肯定性結論,裁定上述歐盟產品存在傾銷,傾銷幅度為27.7%-34.9%。近日商務部發布終裁公告,自7月5日起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5年。
值得注意的是,有34家歐盟企業符合要求,因而不會被征反傾銷稅。香港《南華早報》7月7日報道稱,根據此前達成的協議,軒尼詩(Hennessy)、馬爹利(Martell)和人頭馬(Rémy Martin)等主要生產商簽署了一項最低出口價格承諾,從而獲得豁免。對于中方給予部分法國干邑生產商關稅豁免的做法,巴黎方面的許多分析人士感到意外,他們最初預測中國加征關稅的決定可能進一步加劇與歐盟的緊張關系。
然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再次將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方“扭曲貿易”,限制歐洲企業準入,并聲稱需要實現所謂“真正的再平衡”。馮德萊恩的態度曾多次反復。在今年1月和2月的講話中,作為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回應,馮德萊恩曾一度被認為向中方“遞出了橄欖枝”,表示對“深化貿易和投資關系”持開放態度。但此后,她持續炒作所謂“市場準入受限”、“補貼不透明”、“產能過剩”等經貿問題,甚至批評稀土出口管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