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國內汽車市場新能源的發展,也伴隨著不少新鮮事物的出現。從汽車本身來看,新能源車上出現了很多“看似高科技,實則雞肋”的設計或配置;從市場營銷來看,車企們卻不愿承認這些糟糕的設計、亦或是自身不成熟技術帶給消費者的負面影響。如果你在網絡上吐槽它們,往往內容會被投訴刪除,甚至有可能XX公司法務部也不請自來。
這些所謂的“法務部”,打著“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的標語,卻做著強盜般的事情——為了不讓消費者曝光真實的用車困境,不讓自家產品的丑聞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們不惜動用一切手段,甚至用“愛國”綁架輿論風向。諷刺的是,某汽車公司的法務部賬號,因為違反相關法規法律而遭到平臺禁言。
那到底是什么催生了這些“玻璃心”的廠家,要以法務部的名義恐嚇消費者、控制輿論?
原因很簡單:就是對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極度不自信
工業產品,質量瑕疵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強如福特、通用、豐田、大眾、奔馳、寶馬之類的大公司,也都有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毛病。他們有的是先天設計缺陷,例如大眾二代EA888發動機燒機油、本田地球夢發動機機油乳化;也有的是隨著使用年限增加產生的老化,例如寶馬的發動機在里程數長了之后會有滲漏油的問題;也有的就是單純的品控問題。但是不管是什么,這些大廠并沒有因此回避大家的指責和質疑,反之則是“默默地”在下一代產品上改進、優化。對于他們來說,一時的負面,但同時也是真實的負面,才是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反觀那些法務很厲害的自主品牌,基本都以造車新勢力為主。他們的產品,根本沒有核心技術,也就沒有站得住腳的競爭力。有的只是一些花哨的表面配置,對供應商提供的東西也沒有足夠的調教水平。這樣的產品,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經不起市場的考驗。弱點和問題會很輕易地暴露出來。再加上眼高手低的自身定位給自己樹立了一個虛假的“高端、豪華”的形象。當以上一切被事實狠狠地打臉之后,掩飾和逃避自然成為了這些雜牌汽車公司唯一的選擇。而這時,法務部就派上用場了。
也難怪網友們總結出一句話:法務厲害的車企一定要遠離!因為產品和法務永遠成反比,產品越爛的公司,法務一定越強。不為別的,就為那虛假的“高端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