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算是做得比較好的自媒體博主的視頻,說他在一個視頻里說了金門島戰役,講了9000解放軍登島作戰全軍覆滅,沒有想到的是,在評論區里,有一條評論被點贊了2000多,這位自媒體博主十分的不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慶幸解放軍失敗的。這位自媒體博主還說,私信里收到有人留言不要講解放戰爭,把解放戰爭說成中國人打中國人。
他在視頻里公布了那個點贊2000多的評論,智能的平臺提示搜索“金門之戰葉飛的下場”,平臺在引導什么,大家應該明白了。
因為今年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網上視頻里關于國軍抗戰的視頻特別多,有一個人發衡陽人紀念1944年衡陽保衛戰的視頻,有一個博主,故意把衡陽保衛戰與1949年的衡寶戰役弄混淆了,來故意污滅衡寶戰役的正義性,投訴都不被平臺所認可,這樣的視頻在網絡上流量特別大。
有人把這種現象定義為第三代還鄉團。第一代還鄉團,是從大家都知道的一句電影臺詞所熟悉的,就是那一句“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這個電影的內容就有第一代還鄉團。第一代還鄉團,是發生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被打了土豪分了田地的地主,趁著紅軍反圍剿失敗,又回到了蘇區,瘋狂地鎮壓革命力量。
第二代還鄉團,是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也叫作第二次土地革命,那些在解放區被分了田地的地主,重新組織地主武裝,隨著圍剿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回到解放區,瘋狂地鎮壓解放區的群眾,比較典型的人物是臨沂的王洪久,張靈甫帶著74師進入魯南解放區后,扶持六七支還鄉團隊伍,鎮壓解放區的干部群眾。相比于第一代還鄉團,第二代還鄉團鎮壓手段的殘忍程度超過了鬼子。
改革開放后,國軍敗將或者逃到臺灣的被革命對象的后代,又回到了大陸,趁著大陸人民急于改革開放的心態,居然還真要回了被新中國沒收的舊宅,互聯網興起后,這些人借著互聯網的開放程度,在大陸的網絡上還起來了一股一股的歪風,前兩代還鄉團是殺人,第三代還鄉團是誅心。
比如在孟良崮上,不宣傳犧牲在這里的眾多華野戰士,而是就在烈士犧牲的地方,興起了祭拜張靈甫的活動,惹得粟裕大將的后人向山東省相關部門寫信,問當年打孟良崮打錯了嗎?當年打孟良崮的那些先輩們可能不會利用互聯網,后代們不知道他們當年經歷了什么,年輕人對張靈甫的崇拜居然到了宗教化的程度。
2018年5月,一群國軍敗將的后代,到淮海戰役陳官莊舊址上,祭拜了被打死的邱清泉,后來這里居然出現了一座邱清泉墓,不顧在這里犧牲的烈士們,年輕人在這里祭拜起了邱清泉,這真是誅心的行為啊。
在解放戰爭時期,胡璉在山東解放區也欠下累累血債,1948年在河南鞏縣屠村,1949年在江西制造了許多的寡婦村,胡璉的后代以送老兵骨灰回家鄉的名義,為胡璉的形象翻案,讓網友們無法反駁。因為送骨灰無論怎么說都是值得稱贊的,但是他們不說這些老兵有可能是胡璉抓壯丁制造的悲劇,也不說胡璉在解放區欠下的血債,只提抗戰時期打了什么仗,在評論區里,胡璉形象被洗的徹底,儼然是一個功臣的形象出現在了中國互聯網,陜西的網友們來攀老鄉,而山東、河南、江西等地的年輕人,借孫女送骨灰的行為,稱贊起了胡璉,而有可能這些人爺爺,或許就受過胡璉之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