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勤(Deloitte)發布的《2025全球零售力量報告》顯示,2023財年(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全球250強零售企業的總零售收入達到創紀錄的6.0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萬億元),同比增長3.6%。
從主營業態來看,快消品占據138席,總收入3.95萬億美元,占比高達65.5%。緊隨其后的是耐用品及休閑商品(19.4%)、服裝與配飾(10.3%)。值得注意的是,服飾業態雖然規模有限,卻以9.8%凈利潤率居首(遠超3.7%的平均水平)。增速達到7.9%,僅次于多元化產品領域(8.3%)。
按地區劃分,北美依舊占據主導地位,85家企業貢獻了49.2%的收入占比。其次是歐洲(89家,33.6%)、亞太(54家,13.8%)、拉美(13家,2.3%)、非洲/中東(9家,1.1%)。
按國家劃分,美國上榜企業數量最多,達到78家;其次是日本20家,德國17家,中國(含港澳臺)14家,法國13家,韓國、加拿大各有7家,澳大利亞、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各有5家。
14家中國企業的零售總收入達到296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3萬億元),占全球250強的4.92%。海外業務占比僅為18.1%,遠低于德國(52.9%)、法國(45%)以及全球平均水平(25.4%)。
6家排名出現下滑,其中,阿里、永輝超市、蘇寧易購、華潤萬家分別后退22個、19個、25個、17個位次。從去年以來,阿里對零售業務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一方面,接連出售旗下兩大實體零售資產——將其持有的銀泰商業100%權益以約74億元出售給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組成的財團,以131.38億港元將高鑫零售(大潤發母公司)78.7%的權益賣給德弘資本。另一方面,加速整合業務,押注即時零售。今年6月23日,CEO吳泳銘宣布餓了么、飛豬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實現從單一的電商平臺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轉型。
6家企業排名上升,其中,希音(Shein)上升5名排在第42位。值得一提的是,2018-2023財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88.2%,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零售商,2023財年仍保持17%增速,零售收入達到306.66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Shein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主要經營女裝,也提供男裝、童裝、飾品、鞋包等時尚用品的跨境電商平臺。目前業務已遍布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社交平臺累計粉絲量超過2.5億,
通過大數據分析全球時尚趨勢,小單快反生產,希音將庫存周期壓縮至7-10天,遠低于Zara的2-3周。一年能上60萬個新品,后者只能上1.3萬個。依托珠三角中小服裝廠(以廣州為中心,輻射佛山、江門、肇慶、東莞、中山等城市),打造一條涵蓋原材料采購、服裝生產、運輸和出口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中國供應鏈+全球市場”的協同體系。
京東是唯一進入前十的中國企業,不過排名下滑1位,以122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09億元)的營收排在第8位。創始人劉強東直言,最近五年是京東“失落的五年”“走下坡路的五年”“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未來將堅持每年都要有創新,涉足酒旅項目、押注即時零售、探索AI電商、跨境業務就是京東做出的嘗試。
前十強企業收入占比達到34.9%。除了京東,還有7家美國企業、2家德國企業。沃爾瑪、亞馬遜、開市客繼續穩居前三,其中,沃爾瑪營收達到6481.25億美元,同比增長6.03%。目前,這家零售巨頭已在全球19個國家開出超過10750家門店,員工總數約210萬名。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截至去年底,已經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開設了334家門店和20多家配送中心。山姆會員店成為新的增長點,已在28個城市開設53家門店,會員數接近900萬,今年預計將新開8家店,再創新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