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唯一現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自2017年2月維修以來,就像是一位進了ICU的重癥患者,一直生死難料。
本周,它終于拔管,放棄治療了。
據“央視新聞”7月11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維修和現代化改造工作已經暫停。專家不排除這艘在技術和物理層面均已過時的航母退役的可能性。
另據俄《消息報》報道,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阿瓦基揚茨上將表示:“停止航母維修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如果不再繼續維修,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只能被切割成金屬作廢物利用”。
俄海軍唯一的海上面門,就這樣進了廢品回收站。
阿瓦基揚茨上將又說:“從長遠來看,俄羅斯不再需要傳統航母。航母已經過時,幾分鐘內就會被現代化武器摧毀。這是一種昂貴而低效的武器。”
這就叫淚往心里流,嘴里還得說硬話。
所謂“航母無用論”,只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赫魯曉夫叫停航母建造計劃,用的就是這個理由。他迷信核導彈,手指頭動一動就能摧毀千里之外的敵人。
說來也是“有緣”,當年再三力勸赫魯曉夫建造航母的人就是蘇聯海軍元帥庫茲涅佐夫。
為此,他惹怒了赫魯曉夫,1955年10月,蘇軍戰艦新羅西斯克號(原意大利海軍凱撒號)鍋爐爆炸,導致沉船。
于是,庫茲涅佐夫不僅被撤了海軍總司令的職,還被降為海軍中將。他的《海軍十年建設規劃》也被扔進了垃圾桶。
這一切,真正的原因是庫茲涅佐夫的航母計劃是得到了斯大林的肯定和批準,赫魯曉夫必須反對。
1956年3月,年僅54歲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被強制退役,1974年12月6日,庫茲涅佐夫郁悶之中離開了人世,享年72歲。
60年代初,由于受到美國航母的全面壓制,蘇聯海軍才有機會重啟航母計劃,但不叫航母,叫“巡洋母艦”,這樣赫魯曉夫會舒服一些。
1964年底,赫魯曉夫下臺,1967年12號,“莫斯科號”航母加入黑海艦隊服役(主要搭載直升機,沒有戰斗機)
再后來,蘇聯就在航母項目上發力。
1988年,在海軍將領的呼吁下,蘇聯才為庫茲涅佐夫恢復了名譽,并用他的名字命名在1985年下水的一艘新航母。
1991年服役時,這艘航母就叫“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而此時,蘇聯已經解體,“紅海軍”也已不復存在。
實際上,俄羅斯擁有的是蘇聯航母。當時,如果不是俄羅斯國防部下令“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立刻離開黑海前往北大西洋,加入北方艦隊。
否則,作為蘇聯遺產,它有可能屬于烏克蘭海軍。
那么,蘇聯海軍建造計劃中的其他航母呢?
這是一個跟國力直接相關的話題。
大毛和二毛分家后,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還停著一艘已完工70%的航母--瓦良格號。
它的歸屬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會談時,雙方態度都很模糊,或者說都很尷尬。
瓦良格號作為遺產,應當是分給烏克蘭的,俄羅斯已經有了一艘航母也就滿足了。但烏克蘭并不想要一艘未完工的航母,所以,克拉夫丘克建議俄羅斯將航母買下(要價20億美元),然后一起完成最后的30%工程。
雙方的共識是,拆掉或廢棄都很可惜,應當將它建完。但俄羅斯既沒有錢買,也沒有錢繼續建造,只能停工再議。
而已經完工30%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核動力)的命運則是悲慘的。
俄羅斯既然放棄了瓦良格號,當然不會想要只完工30%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
烏克蘭本想出售給第三方,但美國不允許。最終,烏克蘭將航母當成廢鋼賣給了美國一家鋼材公司(1噸450美元)
然而,當烏克蘭方面拆除航母時,美國公司卻說原價格遠高于廢鋼市場價,新合同只能是1噸150美元,舊合同賠點違約金。
由于航母已經拆除,也不可能再有買家,就這樣,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被當作廢品賣掉。
至此,蘇聯航母計劃徹底終結,航母工業也被“消失”。
只剩下孤零零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在證明蘇聯“紅海軍”的輝煌曾經存在過。
普京上任后,俄羅斯國力有所恢復,2011年左右,亞努科維奇在烏克蘭執政期間,俄軍提出了“雙航母”設想,另建一艘7萬噸級或以上的航母。
但現實很骨感,因為烏克蘭的造船廠已經喪失了建造航母的能力。
俄羅斯自身要重新打造一個現代化的航母工業體系,又談何容易?
所以,只能選擇維護和升級“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這比造新航母要現實多了。
庫艦最后一次執行任務是在2016年,到敘利亞海岸為俄羅斯軍隊提供支持。
2017年,回程前往摩爾曼斯克造船廠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裝。
當“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經過英國海岸附近時,英軍“臺風”戰斗機升空監視,航母老舊鍋爐噴出的綿延數公里滾滾黑煙遭到了英國媒體的恥笑。
2018年,這艘航母進入船廠進行翻新。
2018年10月,航母因PD-50浮動船塢沉沒導致船底嚴重受損,甲板上出現了一個大洞。
隨后,拖至第35造船廠的泊位維修。
2019年12月,焊接作業發生火災,造成2人死亡,14人受傷。
2022年末,再次發生火災,好在無人傷亡。
2023年2月,聯合造船公司負責人拉赫曼諾夫稱,航母已從船塢移出并送往永久維修點,2024年返回作戰艦隊。
塔斯社稱,這艘排水量58600噸的航母在改裝完成后,可以延壽20年,2024年回歸。
2024年,俄媒又稱,它最早將在2027年才能恢復作戰能力。
今年6月,俄羅斯網友拍到了“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現狀,銹跡斑斑。艦島上還搭著腳手架。
現在俄軍方放風稱“放棄治療”,只是先給國內做一下心理鋪墊,“死訊”還有待宣布,也可能不宣布。
雖然俄軍一些將領還裝出無所謂的樣子,但俄海軍這種凄涼感是無法掩飾的。否則,也不用折騰八年去搶救“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其實,俄軍航母的命運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注定。
回到葉利欽與克拉夫丘克會談“瓦良格號”那件事。兩位總統談完后,由俄烏兩國總理(切爾諾梅爾金與庫奇馬)討論具體細節。
兩人一同去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視察“瓦良格號”,廠長巴卡洛夫為他們介紹建造過程。
切爾諾梅爾金與庫奇馬問他還缺什么?
巴卡洛夫說:缺一個蘇共中央、一個部長會議、一個國家計劃委員會、一個國防工業委員會、9個工業部委、700多家工業企業、8000多家配件工廠、6000多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切爾諾梅爾金與庫奇馬回去后,就決定放棄“瓦良格號”。
所以,烏克蘭決定將瓦良格號出售給第三方,1995年中國企業與烏克蘭洽談此事。
但美國對烏克蘭進行施壓,要求必須將所有武器系統和動力設備拆除后,才能出售。
1999年,價值2000萬美元的瓦良格號被一路拖到了中國海岸,它就是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從瓦良格號命運也能看出:當一個國家衰敗時,它的珍寶也會被當廢品賣掉;而當一個國家興起時,它卻能變廢為寶。
回頭看,在2017年返航時,“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還有一線生機,因為它可以直接駛往中國大連,進行維修。
但倔強的大毛低不下頭,國之重器,海軍門面,還是自己來吧。
自己來的結果是這艘航母半身不遂了,此時,再想從遙遠的摩爾曼斯克拖往大連,整個航程完全沒有可操作性。
八年時間修一艘航母修到報廢,中國新建一艘航母也不需要這么久。
告別“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之后,俄羅斯在短期內進入“無航母時代”已成定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