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郵報》報道,白宮辦公廳主任蘇茜?懷爾斯稱特朗普與馬斯克關系破裂“非常麻煩”。一場白宮內部的重大變故正吸引著全球目光,馬斯克與特朗普,這兩位在美國政商兩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如今分道揚鑣,背后的故事值得深入探究。
馬斯克(資料圖)
在2024年特朗普的總統競選之路上,馬斯克斥資近3億美元予以支持。特朗普成功贏得大選后,投桃報李,馬斯克順勢加入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彼時,馬斯克肩負監督官僚腐敗、削減國家債務的重任。在其履職期間,聯邦政府大規模裁員,數十億美元的對外援助及其他項目被削減。盡管這一系列舉措在美國國內引發巨大爭議,但也從側面展現了馬斯克與特朗普初期合作的緊密,二人試圖對美國政府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實現各自心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愿景。
馬斯克對這一法案極為不滿,他在社交媒體上直言該法案“令人作嘔”,會使本已處于高位的預算赤字大幅增加至2.5萬億美元,給美國公民帶來難以承受的債務負擔,甚至稱美國正滑向“債務奴隸制”。馬斯克此番言論并非無的放矢,從他的商業版圖來看,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大而美”法案取消多項清潔能源優惠政策,間接打擊了特斯拉的碳積分交易業務。過去一年,特斯拉靠碳積分收入達28億美元,利潤占比近四成。摩根大通年初也曾預測,取消電動車抵免政策或使特斯拉年運營利潤減少12億美元。由此可見,該法案對馬斯克旗下企業的經濟利益沖擊巨大。
馬斯克(資料圖)
面對馬斯克的指責,特朗普迅速予以回擊。特朗普認為馬斯克的不滿源于法案取消了電動汽車消費者的稅收抵免,影響了其作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的利益,并且聲稱馬斯克此前對“大而美”法案的內情是了解且無異議的,直到發現法案要撤銷電動汽車“強制令”才改變態度。但馬斯克堅決否認,稱法案從未給他看過,且是在深夜迅速通過的。雙方各執一詞,矛盾進一步升級,逐漸從政策分歧演變為公開的言語攻擊。
在這場激烈的沖突中,馬斯克于當地時間7月5日宣布成立“美國黨”。他聲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并將目標瞄準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計劃在參議院搶下2至3席,眾議院拿下8到10席。馬斯克這一舉措可謂是對特朗普政府的有力反擊,試圖通過組建新政黨,在政治層面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以抗衡特朗普及其背后的政治勢力,改變當前美國政治格局中不利于自己企業發展的政策走向。
馬斯克(資料圖)
但馬斯克的“美國黨”之路注定荊棘叢生。從美國的政治體制來看,新政黨獲得參選資格需經過復雜的認證程序,《紐約時報》曾直言,在美國成立一個新的全國性政黨可能比把人送上火星還難。并且美國“贏家通吃”的選舉制度,也天然不利于第三黨發展。即便馬斯克擁有超過4000億美元的身家以及旗下社交媒體超1.3億的月活用戶,資金與聲量兼具,但想要憑借一己之力撼動民主黨和共和黨一二百年的根基,難度可想而知。此前,也不乏有對美國兩黨制發起挑戰的人,但最終都未能成功改變格局。
這場白宮內部的“分手”事件,影響深遠。對特朗普而言,失去馬斯克這位曾經的有力支持者,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可能會對其后續政策推行以及未來選舉產生負面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