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民生ESG社區生態研究課題組”攜手義烏惠返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民生ESG社區地攤經濟專項座談會"在江西玉山開幕。本次會議以"綠色賦能·數字驅動·生態共贏"為主題,首次將地攤經濟置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框架下系統研討,為傳統業態注入可持續發展新內涵。
開幕式上,“三公平臺”聯合創始人黃黎山指出,地攤經濟不僅是城市活力的"毛細血管",更是"社區生態微循環"的關鍵節點;座談會重點推介的綠色消費積分機制引發熱議,該機制通過"碳足跡可視化-積分激勵-生態權益兌換"設計,推動形成"攤主減塑-消費者分類-社區回收"的閉環。玉山案例顯示,有效提升了攤主規范經營與消費者環保行為的積極性,該機制引導形成綠色低碳的消費新風尚,為構建環境友好型社區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數字化技術對地攤經濟的提質增效作用成為研討熱點。與會者深入探討了三大關鍵方向:其一,引導攤主運用社交媒體、本地生活平臺開展線上引流,結合消費數據分析實現客群精準定位;其二,推廣移動支付、輕量化客戶管理工具,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響應速度與復購率;其三,通過數字化工具聚合零散經營數據,為政府優化點位規劃、完善應急保障提供決策支撐,增強社區經濟抗風險能力。
會議強調,推動地攤經濟從傳統謀生方式向現代化社區服務節點轉型,關鍵在于深化“綠色理念”與“數字賦能”的雙輪驅動。為此,會議提出:一是拓展綠色積分應用廣度與深度,探索其與地方“碳普惠”體系銜接,提升激勵效能;二是構建區域性地攤經濟數字化服務平臺,整合支付、管理、培訓、供應鏈等功能,降低技術使用門檻;三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在規范管理的同時強化服務供給,營造公平有序、包容創新的發展環境。
本次會議集中展示了綠色積分與數字營銷賦能地攤經濟的玉山實踐樣本,標志著該業態正加速從“煙火氣”向“文明風”、“數字化”、“可持續”深度融合發展。展望未來,在“民生ESG理念”引領下,兼具溫度、秩序、韌性與活力的新時代地攤生態,必將成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增進民生福祉、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實踐載體。(姜新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